2025届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二里头文化分布示意图。这反映了该时期( )
A.礼制初步形成 B.权力相对集中 C.制陶技术传播 D.征服领域扩大
2.汉初在关中地区实行十分严格的禁马出关政策,“禁民毋得私买马以出扦关、陨关、函谷关、武关及诸河塞津关”。这一禁令的实施意在( )
A.保持中央军事优势地位 B.满足对匈奴作战的军备需要
C.发展农耕促进国力恢复 D.保障国家邮驿系统正常运转
3.安史之乱期间,朝廷在东南诸道设立很多藩镇,这些藩镇大多兵力较少,只能“防御盗贼”。即使朝廷与安史叛军鏖战时兵力短缺,东南节度使“减兵归农”者,也依然受到朝廷的褒奖。唐廷此举旨在( )
A.削弱地方势力 B.保障财政税收的稳定
C.减轻民众负担 D.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
4.自汉至唐,有关“狱空”的记载寥寥无几,而宋代时“狱空”的记载显著增多,并伴有丰厚奖赐。徽宗时期,奖励规模空前。材料现象体现了( )
宋徽宗政和四年“狱空”奖励一览表
官员种类 官吏 人吏
奖励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获奖人数 31人 19人 35人 43人 65人 187人
奖励内容 转一官 减磨勘三年 减磨勘两年 有官资转一官,无官资赐绢十匹 有官资减磨勘三年,无官资赐绢七匹 有官资减磨勘两年,无官资赐绢五匹
另外左右狱子赐绢三匹,六曹狱子赐绢二匹
注:“狱空”是指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定时间、特定行政辖区内所有监所均无系囚的特殊司法现象。
A.儒家无讼无刑的盛世理想 B.司法体系的怠政无为
C.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图景 D.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
5.《五老图》是古代宣扬尊老传统的代表性作品。北宋时期,“五老”多以袍服官帽、乐享晚年的形象出现;到了明清时期,则多取材于市井民众,以衣饰朴素、须发皓白、躬肩驼背的老人形象为主。这一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封建剥削日渐趋于沉重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教化手段的世俗化趋势 D.民众审美出现阶层分化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等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等侵略特权。但在1863年之前,西方人在华游历的首选之地为东三省、北京和天津,而1865年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逐渐成为西方人游历的热门地区。这一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
A.“东南互保”保护了列强权益 B.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受到了政治局势变动的影响 D.外国侵略势力不断深入内地
7.如表为1914~1920年日、德、英、美四国对华出口贸易值(单位:千海关两)变化表。丁是( )
国家 甲 乙 丙 丁
1914 41232 11697 127120 105208
1916 53824 24 160491 70353
1918 58686 — 238859 49890
1920 143199 — 229136 131720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8.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陆续在抗日根据地举办农产品、纺织、工矿、卫生等各种展览会,宣传“民族”“新人”“建设”等内容。这旨在( )
A.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B.动员民众参与经济建设
C.推动民族民主革命 D.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9.下表为1964年4月30日根据1957年和1958年生产效益估算出的1965年农业部分领域的发展情况。这表明当时( )
年份 领域 1957 1958 1965
粮食(亿斤) 3901 4000 3800左右
棉花(万担) 3280 3938 3200左右
三种油料(万担) 7542 8459 6650左右
大牲畜(万头) 8382 7770 7800左右
猪(万头) 14590 13829 15000左右
A.四化建设目标振奋人心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C.社会主义探索成效显著 D.经济计划制定相对理性
10.199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改革援外工作有关问题的批复》,将国家提供无息贷款的援助方式改为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利率优惠贷款,优惠利率与银行通常利率之间的利息差额由财政补贴。这一举措( )
A.顺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加速了非洲国家的独立进程
C.压缩了对外经济援助的规模 D.冲击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11.欧洲中世纪早期城市的市民,多是商人和手艺人一身二任;后来市民成分日益复杂,包括了上层的城市贵族、中层的富裕商人和手工业者、教士、修士、律师、教师,下层的帮工、学徒、仆役、破产的工匠等。市民成分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封建关系走向解体 B.城市功能趋于完备
C.社会结构冲突加剧 D.价值取向日益多元
12.下图为某一时期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及流通示意图。这一时期( )
(注:左下角图片文字依次为棉花种植地、棉布制造地、棉布消费地、棉花劳动力、流动方向、商贸规则、区域内流通)
A.拉美实行独立的经济模式 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大西洋三角贸易走向衰落 D.亚洲棉纺织业领先世界
13.19世纪后期,英国同自己的殖民地的贸易占英国外贸的比重显著增长:从1868-1872年的25%,上升到1878—1882年的34%。其中,制造业的变化尤为显著,纺织品在殖民地的销售比重从1870年的27%上升到1880年的37%;铁制品从22%上升到31%。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技术革命推动英国产业结构调整 B.殖民地国家的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C.英国借助资本输出进行海外扩张 D.后发工业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14.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作为纯粹观念,平等和自由仅仅是交换价值的交换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在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平等和自由不过是另一次方上的这种基础而已。”这一论断客观上揭示了( )
A.欧洲启蒙思想的时代局限 B.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的根源
C.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D.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5.下表是1919—1974年间三届泛非大会提出的目标。这体现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 )
第一届 1919年 请求协约国以非洲原属德国的殖民地为基础,建立一个在国际监督下的由非洲人管理的国家
第五届 1945年 所有殖民地都要从外国帝国主义的政治或经济控制下解放出来,殖民地各族人民有权选举自己的政府,不受外国的约束
第六届 1974年 号召非洲及其以外的黑人高级知识分子参加非洲的建设
A.起伏性 B.激烈性 C.不平衡性 D.延展性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东书院空间分布
材料一 明清时期山东书院的六府分布统计
项目 济南府 兖州府 东昌府 青州府 莱州府 登州府 合计
数量(个) 97 80 41 45 23 22 308
所占比例(%) 31.5 26 13.3 14.6 7.5 7.1 100
材料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林林《明清山东书院的时空分布及其近代演变》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山东书院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进行合理解释。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场景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左下方刊登了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
广告内容 各种精密、高效单轴自动车床、典型工件,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宁江机床厂出品。
社会反应 有人认为宁江机床厂的做法“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人民日报》认为“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改革”。
——摘编自1979年8月5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场景 1985年,上海国际饭店顶楼竖起东芝广告,引发群众围观
广告内容 日本“东芝”标牌
社会反应 部分愤怒的市民形容为“鬼子进村”,但《文汇报》刊文指出:“既然国际饭店顶端是可以做广告的地段,那又为什么非不给人家做呢?”
——摘编自1986年4月11日《文汇报》
广告一度成为世界管窥“中国向哪里去”的窗口。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广告·变迁”为题撰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未完成的事业”
在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上,美国设计并开放了一个主题为“未完成的事业”的专门展区。展区共有三个部分,其呈现形式和主要内容如表所示。
第一部分 新闻简报 1700万黑人尚未获得美国民主所承诺的平等权利; 因很少考虑环境问题导致美国“大自然需要保护”; 美国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第二部分 照片图表模型地图 美国高校黑人学生增加到了19.6万人,现有761个种族合校; 参加选举登记的南部黑人增加到123.8万人; 有关黑人和白人共事、黑人家庭现代厨房、贫民窟改造等情景; 政府对土壤和森林的保护、修筑水库进行农田灌溉等实例。
第三部分 三张巨幅照片 第一张是黑人、白人和黄种人儿童手拉手围成一圈跳舞的愿景;第二张是多台脱粒机在堪萨斯州麦田上作业的愿景; 第三张是一栋未来的宏大现代公寓楼,上印有“民主是我们的方法,虽然缓慢但确实奏效”等文字。
该展引起了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轰动,一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不久后美国撤掉了该展,代之以“公共卫生”展。对此,有学者提出“美国这种自曝其短的做法只是改善国家形象的一种手段,具有欺骗性”,这一提法有着相当多的认可度。
——据谢国荣《“未完成的事业”:美国在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上对国家形象的逆向性塑造》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文中学者的提法为什么有着相当多的认可度。
三、综合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档案——民国高层官员的日常开支与收入管窥王伯群(1885—1944年),以1915年策划护国运动、宣布贵州独立而闻名遐迩,历任贵州黔中道尹、贵州省省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常务)、交通部长以及交通大学校长等职。《王伯群日记》中各种日常生活开支与收入等数据记录甚详,摘录如下。
收入组成 主要支出
官俸:一年有9600元,收入远高于同时期的社会平均水平,彼时车夫年薪420元,花匠年薪288元。 创办群益社。1917年,担任贵州黔中道尹的王伯群创办群益社,主办全省矿务,发展社员9000余人。 1929年当选为浙江实业银行董事。1931年至1941年,他从上海银行共得股息13320.5元。 1922年4月,筹资10万元,组建一支军队赴黔履职。行抵贵州铜仁时,遭遇“定黔军”袁祖铭部阻击。 1932年5月,国民政府任命王伯群为“川滇黔视察专使”,他前后投资3万余元资助了黔军的两个师。 1932年,入股钱芥尘创办、余大雄主编的《晶报》,10月2日,“请许修直代交《晶报》股款五百元”。 1921年出租贵阳护国路别墅。1933年出租上海张园华严里房屋。 1941年借给福昌公司吴仲谋2万元,吴以贵阳大剧院地契抵借,“月息二分,另加红息二分,中人由红息内纳用金五厘”。 购地建造房屋等:其房产分布在贵阳、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地,共计25处。 收购字画、碑拓和古籍等:1932年,王氏“为保存古物,免致流出海外”,出资5000元从庄思缄夫人手中购得《夏承碑》碑帖;1932年至1935年在南京的访古斋、荣宝斋,北京的琉璃厂、悦古斋,南昌的扫叶山房和上海的受古斋、商务书馆等共消费23930元,但实际花销应该不止这些。 家用日常:20世纪30年代王氏家庭一月开支至少需要1000元。到了20世纪40年代,一月开支为2万至4万元。 购买汽车、房屋修缮等大宗消费。1933年,以5400元购置新车。 麻将等消闲型消费。1930年至1944年,有记载显示输牌56次,计35299元;赢牌19次,计26520元。 应酬性支出:红白喜事等支出;同僚、家人、戚友聚会支出;捐资、资助和赏赐他人等。
——摘编自汤涛等《民国一位高层官员的日常开支与收入管窥》
就日记反映出的王伯群的官员形象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图景,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B
2.A
3.B
4.A
5.C
6.C
7.A
8.C
9.D
10.A
11.A
12.D
13.D
14.A
15.D
16.特点: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基本一致。(任答1点即可)
解读:济南府在明清时期一直是山东的政治中心,成为山东书院最为发达的地区。兖州府、东昌府为代表的运河流经区域,受益于运河两岸经济的繁荣,成为山东书院发展的一大亮点。兖州府的曲阜、青州府的临淄是齐鲁文化的中心地带,书院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历史文化性。莱州府、登州府所在的胶东半岛地区,书院设置相对较少,与当时山东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平衡性及交通不便密切相关。
17.改革开放初期,广告是透视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广告业的活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信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市场的开放姿态和巨大潜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新中国的广告业复苏并重新焕发生机。
宁江机床厂登报推销产品的行为,反映了企业扩大经营自主权,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尝试;上海“国际饭店”的霓虹灯上刊登外国商品广告,反映了对外开放的逐步展开。广告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传播了商品信息,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增进了中外交流。
广告刊登后的部分群众的反应体现出社会转型时期新旧观念的冲突、碰撞。但官方媒体对商业广告、外来商品广告的刊登与支持,表明主流媒体积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民众和世界,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思想观念的束缚,促进了社会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综上,改革开放初期,围绕广告的争论折射了转型中的中国解放思想、不断摸索的历程。
18.1958年、世界博览会、社会问题等信息,反映出美国企图借助博览会参展机会,改善国家形象,争取“冷战”战略主动权。
第一部分中美国问题等信息,印证了美国的“自曝其短”特殊手段。
第二部分中有关黑人、贫民窟改造、改善环境等信息,反映出美国通过宣传解决社会问题的成效,重获国际认同的意图。
第一和第二部分中的数据对比信息,说明美国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成效有限。
第三部分中儿童跳舞、脱粒机作业、公寓楼及文字信息等愿景,与美国实情相去甚远,难以实现。
中途换展的信息,反映出美国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诚意不足,缺乏信心。
总之,美国此举是在当时特定国内外形势下做出的应对,服从其政治和战略的需要。文中学者的提法是对此举实质的客观反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共鸣。
19.官员形象:王伯群通过投资实业、银行、出租房产和高利贷获取众多收益,体现出该阶层具有较强的投资意识和理财能力;通过其官俸收入和支出可知,这些投资收益有助于其维系政治和社会交往,折射出民国高层官员人际交往的高额成本,体现了这个阶层对更多利益和更大生存空间的追逐;其收购字画等行为体现了该阶层朴素的爱国理念。
社会生活图景:其投资军队,体现出当时军阀纷争,中央名义上的统一和地方实质分治并存;王伯群的日常开支十年间迅速上涨,体现出抗战时期通胀之猛,足证当时政府财政政策的失败;其投资实业、银行,体现出当时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