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30 21:5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题
历史
本试题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截至2023年4月,国家已命名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55家,河南省7家,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80家,河南省10家,如下图所示。据此可知,河南地区
A.考古发掘研究持续而深入 B.古代文明发展具有全面性
C.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D.古代社会进步呈现连续性
2.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被称为核心区。下图展示了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的核心区及部分统治区域的概况。该王朝统治时期
A.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度 B.实现了对西域地区的直接管辖
C.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趋势 D.海上丝路成为中西间主要通道
3.诸葛亮北伐时曾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史载,(孙权称帝后)群臣以权未郊祀为由上奏,奏议······(孙)权曰:“郊祀当于土中(天下之中洛阳),今非其所,于何施此?”这些记载蕴含着时人
A.兴复汉室的政治谋略 B.追求统一的政治理想
C.尊王攘夷的雄心壮志 D.复古怀旧的浪漫情怀
4.宋太宗至道二年(996)诏:“荒闲田土,许民请射充永业。”神宗熙宁二年(1069)诏:河北、陕西、淮南、京西、夔州等地屯田,“率耕垦已四十余年,虽有屯田之名,父子相承,以为己业”。天圣四年(1026)有司谏言:“福州屯田,耕田岁久,虽有屯田之名,父子相承,以为己业”,得到朝廷认可。这
A.表明朝廷开始承认租佃关系 B.反映出宋朝边防战备松弛
C.说明民本思想得到各界认可 D.有利于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5.明代后期,闽北地区的许多学田、义田、桥田、渡田、仓田等地方公产及相关事业通常都由官府佥派役夫或里甲支应。在实行“一条鞭法”之初也都编列了专项经费,但不久之后此类经费却相继受到裁减,由当地“善士”、乡绅捐资置产以供常年费用。据此可知,当时
A.民众赋税负担有所减轻 B.民间参与社会治理程度提高
C.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D.儒家知识分子主导社会治理
6.鸦片战争后,就英国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的要求,清廷代表指出:“内地港口非香港、澳门可比,英方所欲住之地,皆系市廛,断难任意自择。”“内地房基皆系民间所置买,完纳钱粮,虽大皇帝亦不肯将民产作为官地,径行建造,致令失所······中华百姓不知凡几,沿海四省群起而攻,从此争端又起,与尔等有何利益?”这折射出
A.沿海民众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B.民众利益成为清廷外交出发点
C.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内地港口的土地资源更为稀缺
7.下表所示为李大钊部分文章的论断摘编。由此可见,李大钊的思想
时间及文章 论断
1916年8月 《<晨钟>之使命》 今后之问题,非新民族崛起之问题,乃旧民族复活之问题
1916年9月 《青春》 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
1917年2月 《新中华民族主义》 呼吁中华少年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
1917年4月 《大亚细亚主义》 言大亚细亚主义者,当以中华国家之再造,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
A.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B.包含着民族复兴的爱国意识
C.脱离了新文化运动窠臼
D.蕴含着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
8.1948年2月,毛泽东致电刘少奇指出,在日本投降以前的老解放区,应该对土地进行调整,而不是重新分配;在1945年9月至1947年8月占领的半老区,应该按照土地法彻底平分土地;在1947年8月以后占领的新解放区,应该分两个阶段进行土改。这体现出
A.阶级矛盾开始上升为全国的主要矛盾
B.战略决战胜利推动土改走向深入
C.中共在老解放区的阶级基础有所扩大
D.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9.1954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委托人民银行发行国家公债。至1958年,连续发行5期,实际发行总额达30.3亿元。各级人民银行根据中央指示,在职工、农村和城市居民中进行推销,基本完成了中央分配的任务。这
A.有利于国家各项建设资金的积累
B.说明新中国的财政收支实现平衡
C.反映出银行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
10.2024年12月,外交部长王毅在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演讲指出:“一年来,我们推动安理会通过首份加沙停火决议,促成巴勒斯坦各派别举行和解对话并签署《北京宣言》,向加沙提供多批人道主义援助······我们斡旋缅北和平,推动冲突各方开展多轮和谈,支持阿富汗包容建政、和平重建······”由此可见,新时代中国外交
A.注重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实现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根本变革
C.致力于推动周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体现出明显的大国责任担当精神
11.尽管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制了较为完善的诉讼制度,但研究发现,大量争端并没有进入司法程序,而是在庭审前达成了和解,其中调解仲裁是化解争端的常用手段,争端调停人和仲裁者,既可以是各级官员和公民大会的成员,也可以是家族长老和商业组织首领,还可以是专职法官。这样的处理方式
A.反映出古代司法体制的多元化发展
B.说明两河文明习惯法的作用逐渐加大
C.有利于调动多方资源化解社会纠纷
D.体现出理性思想占据了社会主导地位
12.15世纪,意大利的统治者往往将节日庆典和宴会活动视为展示统治能力以及城市实力和形象的舞台,从而花费巨资,营造盛大的排场和气势。这一现象
A.体现出社会文明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B.说明意大利城市开始获得自治权利
C.反映出意大利统治者对宗教的摒弃
D.为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3.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败,结束了葡萄牙、西班牙在海洋、商业和殖民地领域在欧洲历史上唱主角的时代。同时,它又开启了欧洲历史的一个新时代。“新时代”开启之初的主要特色是
A.全球联系开始加强 B.工业革命逐渐扩展
C.欧洲霸权中心转移 D.民主制度广泛确立
14.19世纪,拉丁美洲自由主义者将美国宪法和政治实践视为典范,对母国西班牙的反感与新大陆的自豪感同等强烈。1900年,乌拉圭作家罗多出版了《爱丽儿》,认为拉美和西班牙是有文化教养和重精神的,而美国代表的是粗俗的物质实用主义,在阿根廷、秘鲁、墨西哥等国产生了广泛共鸣。这
A.反映出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B.体现出新老殖民主义国家的矛盾与争夺
C.表明拉美人民国家认同意识显著增强
D.折射出美国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的加剧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英国保守党颇有一种担负重大历史的使命感和激情,积极支持参战。工党议员与其他党派议员一道高唱《上帝保佑国王》,并号召工人应与资本家携手共识,避免冲突,支持政府进行战争。甚至爱尔兰自治派也为帝国精神所感染,提出实行政治休战,支持英国打赢大战。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英国
A.党派差别逐渐消失 B.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C.参战符合全民利益 D.政府统治基础扩大
16.从1995年1月1日WTO成立到2019年12月10日,美国合计被诉155次,远远高于排名第二、被诉85次的欧盟,美国败诉率在90%左右。这反映出
A.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变革 B.冷战思维遭到全球的唾弃
C.美国经济优势逐渐丧失 D.欧美的经济实力日益悬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中国古代监察体系,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土壤之中,呈现出多重属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巡察是御史行使监察权的常规途径,自汉代开始,中央派出御史对各地进行巡察,唐宋明清等朝代均强化了御史巡察制度。派出官秩较低的年轻监察御史,代皇帝巡视各方,可以快速诊断国家机器弊端。如汉代刺史张敞巡视冀州,深入广川王府内提拿犯案人员,后成功弹劾广川王扰乱社会治安。又如明代御史李纲“历按浙江,劾去浙江赃吏至四百余人”。再如清代山东巡察御史张鸣钧在巡察后上奏:“以桃源集地处三省接壤,难于稽查,请编入保甲。”该建议得到了清世宗的采纳。
-摘编自陈凯健《中国古代御史监察制度的运行机制及其功效》材料二 唐朝在汉代《六条问事》的基础上,颁布了《六察法》。《六察法》规定了唐代文官的基本任职条件,其内容涉及官吏治绩、品德、学识、才能,对出巡御史也同样产生约束。《六察法》将所有官吏都纳入监察范围,官不分等、大小全察。《六察法》还规定“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这些都是唐代监察法制成熟和发达的典型表现。
-摘编自陈鹏生《中国法制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御史巡察制度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监察制度的特点。(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06年,卢汉铁路全线通车并改称“京汉铁路”,1909年,连接开封洛阳的汴洛铁路建成通车,并在后来向东西扩展成为横贯中国的陇海铁路。此后,郑州成为豫陕晋三省棉花的集散重镇,如下图所示。1920年,上海民族资本家穆藕初在郑州建立豫丰纱厂投产,拥有200台全套从德国引进的织机,4000余名工人,年产粗细布3万匹。
1951年,国家在被日军炸毁的原豫丰纱厂旧址上新建郑州棉纺织厂,后来改称“郑州国棉二厂”。1953-1958年,国家投资1.76亿元,在当时郑州西郊建成了五个全能大型郑州国棉厂,加上国棉二厂,使郑州成为与当时新建的北京、石家庄、邯郸、西安、咸阳齐名的“全国六大纺织基地”之一,如下图所示。此后,10万郑州纺织大军创下了每家企业“每年为国家贡献一个纺织厂”的惊人业绩。纺织业成为郑州市的第一支柱产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曾经达60%以上。
-据任伟《郑州制造:“纺织城”创造现代工业最初辉煌》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后郑州棉纺织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郑州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7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944年11月4日,毛泽东致函美国总统罗斯福(信件如下图所示),在祝贺他再次当选总统的同时,表示愿经过中美两国的努力,得使中美两大民族在击败日寇、重建世界的永久和平以及建立民主中国的事业上,永远携手前进。在信中,毛泽东肯定了罗斯福总统的魄力、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贡献,并向他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共军队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辉煌战绩,表示愿意同国民党军队一道,团结一致,打败日本法西斯。
-据中央档案馆相关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致函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致函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当代美国学者布莱克在研究世界历史的基础上,在其著作中强调了精英对于政治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政治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从传统体制向现代化体制的转变,这一过程依赖于政治领导人的作用。布莱克指出,政治领导人的更替会极大地影响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此外,美国其他学者如J.西格利和M.波顿的研究也表明,精英变项在民主过渡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团结的国家精英会导致政体不稳定,而共识型团结精英则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政体,进而向现代民主政体演变。
-摘编自[美]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等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对其观点加以评述。(要求:赞成、否定材料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评述时须史论结合。)
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题
历史
注:
1.关键能力要求:
I.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II.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III.历史探究能力
2.学科素养:
①唯物史观 ②时空观念 ③史料实证 ④历史解释 ⑤家国情怀
题号 题型 分值 知识点 (主要内容) 关键能力要求 学科素养 预估难度
I II III ① ② ③ ④ ⑤ 档次 系数
1 选择题 3 中国古代文明 V V V V V 中 0.6
2 选择题 3 汉代政治经济 V V V V V 中 0.6
3 选择题 3 魏晋时期的政治 V V 中 0.6
4 选择题 3 宋代的经济 V V V V 难 0.5
5 选择题 3 明清时期的基层自治 V V V 易 0.7
6 选择题 3 晚清时期的外交 V V V 中 0.6
7 选择题 3 新文化运动 V V V V V 易 0.7
8 选择题 3 毛泽东思想 V V V 中 0.6
9 选择题 3 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V V V 难 0.5
10 选择题 3 新时代中国的外交 V V V 中 0.6
11 选择题 3 古代西亚文明 V V 难 0.5
12 选择题 3 文艺复兴与城市的发展 V V 中 0.6
13 选择题 3 殖民争霸 V V 难 0.5
14 选择题 3 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V V V 易 0.7
15 选择题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主义 V V 难 0.5
16 选择题 3 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V 中 0.6
17 非选择题 1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V V 难 0.5
18 非选择题 12 中国近现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中 0.6
19 非选择题 14 二战与中国抗战 中 0.6
20 非选择题 12 政治现代化的影响因素 难 0.5
.
  2025届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D
  5.B
  6.C
  7.B
  8.D
  9.A
  10.D
  11.C
  12.A
  13.C
  14.D
  15.B
  16.A
  二、非选择题
  17.(1)影响: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整顿吏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一定程度上束缚地方发展活力。
  (2)特点:法制化;与文官政治联系密切;任用监察官慎重;监察范围广泛;选拔注重德行才智。
  18.(1)原因:交通便利;临近产棉中心;社会需求高;外部资金投入。
  (2)特点:国家扶持;规模化集中化;经济效益高。
  意义:加快纺织业体系化;提高郑州财政收入;推动郑州城市化;促进中原工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19.(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巩固;战争走向胜利;中美贡献突出;美国接触中共;罗斯福连任。
  (2)意义:督促国民党抗日;扩大中共影响力;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国际支援;推动抗战胜利。
  20.示例:
  评述:政治现代化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程度,而非政治精英主观创造。
  英国手工工场和工业革命推动政治民主化;法国资本主义与小农经济影响政治进程;德、意、日、俄随资本主义发展尝试政治现代化。
  综上,政治现代化更多基于国情尤其是经济水平的客观选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