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年级第十次月考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科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总共100分。
2.开考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3.第I卷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第II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考生自己保存。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I和单项选择题II两部分。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濛溪河遗址位于四川资阳乐至县境内,距今5万至7万年左右,目前已发现的种子等植物化石有数万颗,还发现了疑似有加工痕迹的橡果、有刻划或者切割痕迹的动物骨骼、火烧过的种子和动物骨骼。据此可知,该遗址可用于研究()
A.仰韶时代的人类活动
B.早期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利用
C.原始农业的生产情况
D.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的出现
北宋时期,朝廷在如下图所示地区设置了大量堡寨负责屯田、护耕和疏通粮道。据此可推知,堡寨的设置()
A.改善了内重外轻的军事格局 B.有效抵御了辽朝进攻
C.为戍边军队提供了后勤补给 D.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
3.元初北方汉族士人对辽朝延续儒家文脉,承继唐朝遗韵,以及武力功业予以肯定,又认为辽朝仅是因袭前制,儒学、科举等并无创新,存在种种弊端。这种认知体现了北方士人()
A.对王朝变迁的矛盾心态 B.对元朝政权的隐约期许
C.与新兴政权的积极合作 D.文化心理认同有待加强
4.据明万历《嘉兴府志》记载,当地四时土俗: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叫做“蚕关门”。直到采茧时,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叫做“蚕开门”。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有盂兰会、水陆道场、翻经会,乡人以为此类活动“利于蚕花”,趋之若鹜。据此可知当地()
A.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
5.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李鸿章 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地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这就是所谓变法运动。”材料中作者认为变法运动的发生最充分地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变法 D.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演进
6.有学者通过考察《新青年》发展演变的足迹,勾勒出《新青年》办刊地址线路图:《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起步(1915年9月),然后迁至北京(1917年2月)、上海(1920年上半年)、广州(1921年4月),最后又返沪(1921年9月)至粤(1922年7月),历经五次辗转迁移。这一历程可用以说明()
A.中国政治局势不断变化 B.资产阶级坚持救亡图存
C.时人崇尚民主科学思想 D.西学东渐影响日益深入
7.如图是唐一禾于1940年创作的油画手稿《七七的号角》。该作品()
A.刻画了华北事变时学生抗日宣传场景
B.再现了战略相持阶段 民众逃亡状况
C.推动了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D.佐证了艺术家为抗战作出的独特贡献
8.据陕西16个乡统计,1953年共设有零售门市部8个,分销店23个,每个社平均有分销单位5至6个;据广西调查的10个乡统计,1954年底已有3232户参加了供销社,占10个乡总户数4107户的78.69%,占可参加供销社总户数3846户的88.56%。据此可知,供销社的成立()
A.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开展 B.表明全行业公私合营出现高潮
C.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
9.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促进了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2020年以来,联合国将全球人道主义救援应急中心等机构设在中国。这表明中国()
A.在国际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B.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深度融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D.推动构建大国关系框架
10.1921、1922年在巴基斯坦发现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古城遗址,此后在印度河流域陆续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震动了考古学界历史学家。下列项中,属于该文明遗址出土文物的是()
A. B.
C. D.
11.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国王之手”在法国盛行,即国王通过亲自用手触摸为病患“治疗”,被“治疗”者不仅感到治愈,还感到无上的光荣。这一现象()
A.体现了君权神权逐渐融合 B.有利于民族认同观念的凝聚
C.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成果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2.从独立战争开始到结束,美国有9个殖民地和地区制定了宪法,其中有6部宪法首次使用了“公民”一词,而这6部中有4部留用了“臣民”一词。在一些州的宪法中,“臣民”一词的使用频率甚至高于“公民”一词。这表明独立战争后美国()
A.主权国家尚未真正建立 B.各州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
C.民众亟待进行身份重构 D.资产阶级向宗主国妥协
13.18世纪后期,《百科全书》主编狄德罗以启蒙运动的重要成果为基础,拟定了在法国设立大型国立公共博物馆的计划,此计划在法国革命期间部分付诸实施。1793年,法国建立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卢浮宫的国立博物馆也在此时正式开放。这体现了()
A.博物馆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
B.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
C.狄德罗是法国大革命的见证者
D.启蒙运动对文化的传承
14.下图为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曲线a是联邦预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曲线b是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利用图表中信息,确定主题最恰当的是()
A.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罗斯福新政使危机下的经济逐渐回暖
C.经济数据变化反映经济政策的调整 D.经济大危机前后美国经济数据的变化
15.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两种典型的研究范式:一种是革命史范式,将1840年到1949年期间的中国历史,视为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人民革命,历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和中共工农革命;另一种是现代化范式,将这段历史诠释为从传统的中国走向与全球先进国家接轨的现代国家的过程。这两种研究范式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都是()
A.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出路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逐步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840年的鸦片战争,给古老的中国造成巨大的社会变动。“对华战争给了古老中国以致命的打击,国家的闭关自守已不可能......于是旧有的小农经济制度也随之日益瓦解;同时,可以安插比较稠密的人口的那一切陈旧的社会制度并随之崩溃”,洋货充斥五口及其他市场,严重破坏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更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失业。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殖民者为开发东南亚、美洲、非洲和澳洲的殖民地,正迫切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华人被自觉不自觉地纳入世界劳动力市场之中,成为人贩手中继黑奴之后的又一种“变相”劳动力。华人从亚洲东部大量流向东南亚和美洲及其他殖民地,成为殖民者手中的工具。
-摘编自叶文杰《对近代中国移民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这两个时期人口迁移的共同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美国关税法案(部分)
时间(年) 法案 针对进口关税的调整内容
1789 《1789年关税法》 共列举81种征税商品,对其中30种商品课征特别关税,其余课征一般关税,从价征收,税率从7.5%到15%
1833 《1833年关税法》 南北势力斗争出台妥协法案,降至1816年关税水平
1857 《1857年关税法》 下调关税,回应英国废除《谷物法》
1861-1865 《战时关税法案》 平均关税由18%提高到40%
1894 《威尔逊-戈尔曼关税法》 民主党控制国会,实施关税削减政策
1930 《斯穆特-霍利关税法》 从农产品扩展到所有商品,将美国的进口关税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
1934 《互惠贸易协定法》 降低关税,赋予总统谈判关税的权力
1962 《贸易扩大法案》 加大减税力度,授权总统50%的关税减免权和针对从价税不足5%的商品全额关税减免权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关税政策变化的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高关税政策对国际关系的消极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全民族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把英美法等国看作是一支同情与赞助中国抗战的力量,希望他们在支持中国抗战力量和制约日本侵略能力两方面作积极努力。为了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促进英美法等国尽早加入国际反法西斯斗争行列,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英美法等国。1938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合众国际社记者王公达时,赞扬了美国民主党和总统罗斯福维护国际和平和谴责法西斯的政策,同时希望“美国能更进一步,出面联合其他国家给暴日以实际的制裁”,指出:“现在是中美两国及其他一切反对侵略威胁的国家更进一步联合对敌的时候了。”在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接待了十几位西方记者,通过他们,使英、美、法等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和主张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对争取他们加入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姜廷玉《中国共产党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材料二全民族抗战时期美国对华贷款一览表
时间 名称 数额(万美元) 利率(%) 清偿期限(年) 担保 清偿物
1939.2.8 桐油贷款 2500 4.5 5 中国银行 桐油
1939.5.20 联洲公司飞机贷款 1200 4 5 无 无
1940.4.10 华锡贷款 2000 4 7 中国银行 锡
1940.10.22 钨砂贷款 2500 4 5 中国政府中国银行 钨砂
1941.2.4 金属贷款 5000 4 7 中国政府中国银行 钨锑 锡
1941.4.31 平准基金贷款 5000 1.5 无 无 无
1942.3.21 财政信用贷款 50000 无 无 无 无
1945.5.1 水利化学公司贷款 1600 4 3.5~7 中国政府水利化学公司 无
总计 69800
-摘编自王铁崖《中外旧约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民族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英美政策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全民族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援助。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即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持之以恒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相关场景。
场景一:翻译者让更多人品尝到真理的味道。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20年在此问世。陈望道“费了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精心翻译《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翻译、研究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不可少的一步
场景二:重视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5月,江西赣州寻乌县,毛泽东在此做了一项社会调查,当地苏维埃干部、杂货店主、手工业者、贫民等参与调查。毛泽东在调查期间写下《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日后整理出了8万多字的《寻岛调查》。
场景三:延安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正是在延安这片热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收获了累累硕果。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摘编自陈彧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场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5届海南省海口市海口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10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B
2.C
3.A
4.B
5.A
6.A
7.C
8.A
9.C
10.C
11.A
12.C
13.D
14.C
15.B
二、非选择题
16.(1)共同特点:与政局变动和北方战乱相关;由北向南迁徙;规模大、范围广、时间长。
影响:带去先进技术与生产方式;传播北方文化习俗;促进江南开发;推动南北文化交融。
(2)原因:工业革命与列强侵略;西方殖民开发需求;中国半殖民地化;自然经济瓦解;卷入世界市场;清政府政策改变;民众生存需求。
17.(1)政治原因:增加财政收入,增强联邦实力;协调利益集团诉求;战争、危机与新政驱动;总统行政权扩大;全球扩张与霸权需求。
(2)消极影响:激化经贸冲突,阻碍经济全球化;破坏多边合作,助长法西斯势力;滋长单边主义,加剧世界紧张。
18.(1)必要性:改变国际孤立;构建反日统一战线;争取外部援助;分化国民党亲英美与亲日派;传播正义理念;扩大中共国际影响。
(2)简评:客观支持中国抗战,但带有控制意图;存在扶蒋反共倾向;加剧国共矛盾;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产生消极影响。
19.示例:
论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阐述: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推动其中国化。中共二大制定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毛泽东探索出 “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推动革命发展,标志毛泽东思想形成;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明抗战方向。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
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助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其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