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最后一课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主要人物故 事 情 节 开端:从开头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写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 发展:从“平常日子”到“我真的永远忘不了”。写上最后一课的过程。
高潮(结局):从“忽然教室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到完。 写韩麦尔先生下课时情形。
环 境*自然环境----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小弗朗士的天真幼稚,无忧无虑,不懂事。*社会环境:普法战争。揭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从故事的开端看小弗朗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1)害怕老师
(2)不爱学习,天真贪玩。
(3)幼稚、不懂事。
(4)有较强的意志力。
从哪里可以看出?
上学迟到,分词不会念。想逃学去玩。画眉唱歌,普鲁士兵操练觉得有趣。
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小弗朗士来到学校,发现今天上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的情形大不一样。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这说明了什么? 平日上课 喧闹 最后一课 安静
平时严厉 最后一课 温和
老师 穿上漂亮的礼服
好多镇上的人来听课 个个面带愁容
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2)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3)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使小弗朗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他在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祖国的语言做最后的告别时,他是万分悲痛的,但他在强大压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完美形象,表现了他高贵的气度。
韩麦尔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的自责,还有对孩子们的谆谆告诫,表现了什么?韩麦尔先生恪尽职守、道德高尚,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感情。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什么意思?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
其次,民族语言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只要能守住自己的民族文化,人民就永远存在向心力。不论异族统治多么严酷,人民怎样被分离,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他们团结在一起。“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些什么? 这是他服务了四十年的地方,他对这周围的一切,对这些天真无知的孩子,对最明白、最精确的法语怀着深深的眷念之情,他多么舍不得离开这里。然而普鲁士侵略者强迫阿尔萨斯和洛林人民学德语并赶走他,这些侵略者多么可恶!这使韩麦尔先生对侵略者怀着强烈的愤怒之情。
下课时,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 脸色惨白是他内心悲痛的表现,因为,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这两点是对韩麦尔先生的沉重打击。所以他脸色惨白。
韩麦尔写两个大字,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因为他把对祖国强烈的爱、对国土沦亡的无比悲愤都融进这两个字,感情极为强烈,它集中体现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韩麦尔先生下课时为什么“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因为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主题
本文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文章通过对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言行、心理的描写,刻画了两个人物的典型形象.他们是千千万万普通法国人民的代表。在他们身上,表现了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的决心和信心,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