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6 15:4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本文选自 ,是记载 的笔记小说。作者 , 人, 的文学家。
答案:《世说新语》|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南朝宋
解析:根据课文注释的内容直接填答即可,注意第一空要打书名号,第二空内容要写具体。
点评:课文注释有关知识在学习时要留心记忆。
2、这则故事写了 ,表现了              。
答案: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从主要人物的活动和情感这方面来概括内容。
点评:本题不难,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活动即可概括。
3、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子猷 病笃 索舆  好琴    
掷琴  恸绝 亦卒 不调
答案: yóu|dǔ|yù|hào|zhì|tong|zú|tióo
解析:注意易错点,“猷”字的韵母是ou不是uo,“笃”读第三声,“好”“调”是多音字,“掷”“恸”不要读半边。
点评:古文中难读字较多,有的字词读音与现代的讲习时有区别,要注意识记课文注释中的内容。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子猷(yóu) 病笃(dǔ)
B.径(jìng)入 琴弦(xián)
C.掷(chēng)地 悲恸(tòng)
D.卒(zú) 不调(tiáo)
答案:C
解析:C项中“掷”读zhì。
点评:古文中难读字较多,有的字词读音与现代的讲习时有区别,要注意识记课文注释中的内容。
5、解释加点字
俱病笃 __________ 而子敬先亡 __________
何以都不闻消息__________  此已丧`__________ 
便索舆来奔丧__________  便径入坐灵床上__________   
弦既不调__________  掷地云__________
人琴俱亡__________ 因恸绝良久__________
月余亦卒__________   语时了不悲__________    
子敬素好琴__________  
答案:都 (病)重|表承接。不译|即“以何”,为什么|这|于是,就 要轿子|直往|已经 协调 |投掷,扔 |都 |痛苦,极度悲哀|死|动词,说话 完全 |向来,一向 喜欢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解释实词的含义,注意古义词义的不同和词类的活用,如“素”“径”“语”,有的句子中有两个以上的加点字,要分别解释。
点评:了解古文中常见实词的意思,是古文学习的基本,学习时要注意记忆。
6、为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一项( )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 )
A.总是 B.竟 C.已经
答案:B
②语时了不悲( )
A.结束 B.可能 C.完全
答案:C
③子敬素好琴( )
A.白色 B.向来 C.本来的,原有的
答案:B
(4.)便径入坐灵床上( )
A.小路 B.径直 C.直径
答案:B
⑤弦既不调( )
A.协调 B.调解 C.调弄
答案:A
⑥因恸绝良久( )
A.隔断 B.绝对 C.极
答案:C
⑦便索舆来奔丧( )
A.轿子 B.地图 C.舆论
答案: A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解释实词的含义,注意古义词义的不同和词类的活用,如“素”“径”。
点评:了解古文中常见实词的意思,是古文学习的基本,学习时要注意记忆。
7、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因恸绝良久  ②月余亦卒     ③子敬素好琴
④便径入坐灵床上   ⑤便索舆来奔丧 ⑥此已丧矣
⑦何以都不闻消息 ⑧都不哭
答案:①因/恸绝良久   ②月余/亦卒    ③子敬/素好琴
④便/径入坐灵床上   ⑤便/索舆来奔丧 ⑥此/已丧矣
⑦何以/都不闻消息 ⑧都/不哭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句意的层次,划分停顿。
点评: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8、 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以/都/不闻消息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何/以都/不闻消息 D.何/以都不/闻消息
答案:A
解析:了解此句的意思即“怎么听不到消息”,即可判断划分节奏。
点评: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9、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②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③语时了不悲。
④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⑤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⑥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⑦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答案:①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②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③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④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⑤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
⑥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⑦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解析:注意句中关键字翻译准确,①“笃”意为“病重”;②“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为“为什么”,“丧”意为“死”;③“语”为“说”,“了”为“完全”;④“索舆”意为“要轿子”;⑤“素”为“一向”,“径”为“直接”;⑥“调”为“协调”;⑦“恸”为“痛哭”。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要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10、你能结合下面句子补出省略的词语吗?
①何以都不闻 消息?     
② 便径入坐灵床上。
③ 月余亦卒。
答案:子敬|子猷|子猷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在了解原文内容,根据句子所在的位置了解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判断略的内容。
点评:文言句子短小精练,省略句很多,阅读理解时要了解省略句的特点,理解句子的完整的意思。
二、问题理解
11、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答案: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从主人公对友好的思念这方面来来概括内容。
点评:本题不难,了解课文内容即可概括。概括文章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平时学习中要多加训练。
12、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答案:一往情深 口若悬河 望梅止渴等
解析: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即可。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成语的出处不一定了解。平时学习中了解成语时对成语的来历要有所了解,有利于对成语含义的理解。
13、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
答案: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解析:抓住题中的答点提示“表现子猷哀悼弟弟”“悲叹句”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写出句子。“子敬子敬”反复咏叹,表达了子猷的悲痛之情。
点评:本题不难,问题明确,文章短小,易以梳理句子。
14、子猷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因为生病和悲痛
解析:抓住题中的答点提示“死亡的原因”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找出句子“王子猷、子敬俱病笃”即可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问题明确,文章短小,易以梳理句子。
15、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
答案: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对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解析:理解本题问题,要找到关键句子即“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一句,体会子猷的心理活动,从子猷了解自身也病重将不久与人世能与弟弟相见于九泉这个方面来理解子猷的内心感受。
点评:理解此类问题,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分析,找到与问题有关的语句分析即可。
16、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 “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表现了对弟弟的关心和痛失弟弟的悲伤。
解析: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找到人物的语言,从其内容和语气来分析人物的情感。
点评:言为心声,理解人物的情感,要根据人物的言行来分析。学习中要多加了解。
17、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答案: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 恸绝良久”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根据具体的情境即“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来理解子猷情感的变化。
点评:言为心声,理解人物的情感,要根据人物的言行来分析。学习中要多加了解。
18、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答案: “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解析:抓住题中提示的解答要点“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根据所学所记找出有关内容从子猷“掷琴”这一点来分析解答即可。
点评:理解文中某一问题,要抓住提问的答点梳理文章内容来分析解答。
19、故事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请把它们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示例:“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惧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解析:抓住题中提示的解答要点“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根据所学所记找出有关语句解答即可。
点评:理解文中某一问题,要抓住提问的答点梳理文章内容来分析解答。
20、故事第1段中说,子猷对弟弟的死“了不悲”“都不哭”。你是怎样理解子猷的这种行为的?
答案:第1段中,子猷之所以不悲痛,是因为他自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当然回答这种行为是大悲的表现,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也未尝不可。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此问题要根据文中具体的情境即“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一句从子猷知道自己也病重会在九泉之下见到弟弟这一心理活动来理解
点评:理解文中某一问题,要抓住提问的答点梳理文章内容来分析解答。
21、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这个“不调”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子敬很长时间没调琴弹琴,暗示子敬已不在人世。
解析:此问题要根据文中具体的情境即“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一句来理解即可理解子敬的琴“不调”说明什么,即琴已久未弹,人去而琴“不调”。
点评:理解文中某一问题,要抓住提问的答点梳理文章内容来分析解答。
22、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诗句:
谚语:
答案: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谚语: “ 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
解析:按题目中的要求,根据知识积累写出表现“手足情”的诗句和谚语即可。
点评:平时要多积累语言材料,对阅读与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23、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吗?
答案:手足情深,每个人在生活要珍惜亲情。《管宁割席》《陈太丘与友期》《周处》
解析:第一问,从文意中兄弟情这个角度来感悟亲情的珍贵。第二问,根据所学所记和知识积累来列出所了解的出自《世说新语》的故事。
点评:平时学习中要多了解课外知识,掌握语言材料,有利于开阔眼界,提高写作能力。
三、课内阅读
2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1)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原句。
答案: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对这文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子猷、子敬兄弟二人病情都很严重,第二件事写王子猷去为子敬奔丧。
B.子猷说话时的“不悲”,奔丧时的“不哭”反映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乐祸,认为自己在子敬后死。
C.这一段中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虽未直接言表,但可通过一些语句来反映了他们的兄弟情深,如“何以都不闻消息?”一句责问,“便索舆来奔丧”一句的急切之情。
答案:B
解析:第一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默写出句子即可。第二题,B句的解析“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乐祸”显然是错的。
点评:概括内容的选择判断题,要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所学所记,找到相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四、拓展阅读
25、欣赏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醉 花 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醉花阴”是_______名,李清照,号_________,________朝女词人。我们还学过她的词是《___________》。
答案:词牌,易安居士 宋 《如梦令》
(2)对该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没有正面写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但是仔细寻味,每一字中都浸透了离愁与相思。
B.上阕写词人——整夜未睡而愁,主要是考虑如何在清闲的重阳佳节去赏菊花。
C.下阕主要突现了一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女子的形象。
D.“人比黄花瘦”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这位女子比东篱下的黄花还要瘦,主要是愁苦之情造成的。
答案:B
解析:第一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解答即可。第二题,B句的解析“主要是考虑如何在清闲的重阳佳节去赏菊花”显然是错的,作者是因思亲之愁而不眠。
点评:概括内容的选择判断题,要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所学所记,找到相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