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2复杂多样的气候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2复杂多样的气候 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7.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7 08:5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2《复杂多样的气候》同步练习
1、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答案: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解析:分析:我国地处世界上亚欧大陆的东部,同时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季风导致我国的气温和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较寒冷,夏季较炎热。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加剧了寒冷和干燥,夏季,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候给我国多数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因此产生我国北方气候的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
2、我国冬季最热的地方是 ,夏季最冷的地方是 。
答案:海南|青藏高原?
解析:分析:我国冬季由于纬度位置的因素,南方、北方获得太阳光热不同,南方地区获得热量多,所以比北方地区热,再加上冬季,北方地区离西伯利亚近,加剧了北方地区的寒冷状况。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我国大多数地区在此季节获得太阳光热最多,因此全国普遍高温。但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势比较高,因此气温和同纬度地区相比,温度要低很多,成为夏季最冷的地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我国气候的三个主要因素。
3、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西北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
米以下。
答案:800|400
解析:分析: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分布南方比较多,北方比较少。东部比较多,而西部比较少。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秦淮以北,降水量少于800毫米,秦淮以南,降水量多于800毫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超过800毫米,西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少于400毫米。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悉我国降水量的分界线。
4、下列关于我国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B.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C.漠河是我国冬、夏气温最低的地方
D.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答案:D
解析:分析:青藏高原虽然海拔较高,气温很低,但冬季仍没有纬度高的漠河冷。曾母暗沙虽纬度低,但由于气候海洋性强,夏季气温并不是最高,而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降水极少,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夏季是青藏高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气温之最及成因。
5、当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是春耕大忙了,这是由于(  )
A.纬度跨度大 B.经度跨度大 C.海陆跨度大 D.垂直跨度大
答案:A
解析: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因此在同一时间,我国黑龙江和海南岛出现不同的景象,是因为我国纬度跨度大。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影响气候的三个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6、如图,天气符号,我国东部夏季大部分地区的风向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风吹来的方向称为风向,西南风即风从西南吹来。风尾表示的是风向,夏季我国受到季风的影响东部大部分地区以东南季风为主,所以应该选择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季风显著的特点。
7、湿润地区的典型植被是(  )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荒漠
答案:A
解析:分析:植被是指一定地区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统称。一定地区的自然环境上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植被,植被的不同也会反映了该地的自然环境。湿润地区降水量丰富适合森林的生长,而荒漠反映了干旱的自然环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划分干湿区的依据。
8、我国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的年降水量是(  )
A.200毫米 B.400毫米 C.600毫米 D.800毫米
答案:D
解析:分析: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是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分布界线。
点评:本题要求熟练记忆“我国降水量分布图”。
9、一年当中,我国降水多集中在(  )
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
答案:C
解析:分析: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这与夏季风的进退有关。
点评:本题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10、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  )
A.季风区面积广 B.雨热同期 C.地形复杂 D.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D
解析:分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是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域广大,气候类型多样的特点。
11、我国在同一时期,引进了世界上的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的多种动植物,你认为在下列哪一地区都可以找到它们的生长地区(  )
A.大兴安岭 B.天山山地 C.横断山地区 D.太行山地区
答案:C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能够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降水都有所变化,与之相应的是植物的变化。一般而言,山底的植被类型反映了同纬度地区植被的基本类型。题目中所叙述这里有热带到亚寒带的多种动植物,说明这里位于纬度比较低的地区。上述四个选项中,横断山脉所处的地理位置最靠近赤道,因此正确选项是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带的分布。
12、北京大部分地区位于(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答案:B
解析: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把我国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南方与北方。南方为湿润地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北京市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季风区,为半湿润地区。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干湿地区的分类和划分界线。
13、一个坐火车外出旅行的人,当到达目的地时,原来一只空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不得不脱下来暂时不穿的衣服。此人的旅行路线可能是(  )
A.北京—哈尔滨 B.广州—昆明 C.哈尔滨—南宁 D.北京—乌鲁木齐
答案:C
解析:分析: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题中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中的两个地方南北跨度最大。哈尔滨位于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南宁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特征。
14、如图的哪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符合左图的是(  )
A. 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会看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观察气温曲线会发现其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 ℃,说明该地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又因为最冷月气温在-10 ℃以上,可见也不会在我国最北地区,据此判断正确选项是B。
点评:本题考查了降水变化柱状图和气温变化曲线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15、下列各项不是我国气候资源优势的是( )
A.雨热同期 B.夏季普遍高温
C.气候复杂多样 D.非季风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答案:D
解析:分析:我国气候资源的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水稻、棉花等喜温作物;气候复杂多样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使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而世界上同纬度地带大多是沙漠或荒漠,主要是受惠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气候资源的优势。
16、下列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地区是 (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三角洲 C.内蒙古高原 D.海南岛
答案:C
解析:分析:内蒙古高原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选项A属温带季风气候,选项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选项D属热带季风气候。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地形区的分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气候分布图”的掌握情况。
17、下列省区同时地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是 ( )
A.西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辽宁省 D.湖北省
答案:A
解析:分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选项B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几乎不受夏季风的影响,位于非季风区;而辽宁、湖北均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位于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经过青藏高原的南部。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牢固记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
18、每年的7、8月份,台风在我国登陆,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面是( )
A.带来狂风 B.带来大量的降水
C.形成闷热天气 D.给沿海地区带来渔汛
答案:B
解析:分析: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伏旱天气。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能缓解该地区的旱情。
点评:本题引导学生要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
19、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的大陆性较强,主要标志是( )
A.降水量多,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B.气温的目较差和年较差大
C.气温最热月是8月,最冷月是2月 D.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答案:B
解析: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具体表现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会看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观察气温曲线会发现其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 ℃,说明该地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又因为最冷月气温在-10 ℃以上,可见也不会在我国最北地区,据此判断正确选项是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的成因。
20、四大盆地中,位于季风区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答案:B
解析:分析:四大盆地中的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位于非季风区,而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也属于非季风区,只有四川盆地位于季风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划分。
21、如图,为影响我国的季风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表示的是 季的季风。判断理由是 。
答案:冬|来自严寒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
(2)这一季节,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
答案:寒冷干燥?
(3)这一季节,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答案:大风、霜冻、低温?
解析:分析:从风向可以判断出,东亚的风向是西北风,南亚的风向是东北风,由于偏北风来自陆地,所以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为冬季。冬季,偏北风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降温和霜冻等气象灾害,此季节寒冷干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22、如图是漠河、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分配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 ,B ,C ,D 。
答案:漠河|广州|上海|北京
(2)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答案:漠河|广州
(3)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雨季最长的是 ,最短的是 。我国的降水南方与北方的主要不同是 。
答案:广州|漠河|广州|漠河|南方的年降水量大于北方,雨季比北方长
(4)图中纬度最高的是 ,位于 (温度带),北京位于 (干湿地区),上海位于 (干湿地区)。
答案:漠河|寒温带|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分布、主要植被)
解析:分析:根据气温曲线比较四地气温年较差的大小;根据降水柱状图比较四地降水的多少。降水量最多的是广州,其次是上海,再根据温度变化判断A为漠河,D为北京。
点评:本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国的哈尔滨:在除夕之夜的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欲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熊,……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了神话中的水晶宫。?
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异花卉,争妍斗丽,竟放芳香。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果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中国气候的什么特点 简述原因。
答案: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方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白天也短;加上冬季风南下,北方首当其害,气温降低,而南方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我国冬季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气温相差也大。?
(2)夏天也是这样吗 为什么
答案:夏天不是这样的。我国夏季除青藏高原区外,全国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夏季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虽然北方与南方相比,太阳斜射厉害,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所以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解析:分析:通过资料的阅读,可以看到哈尔滨的在除夕的冰灯游园会上的景色,而广州在同一个季节花卉盛开的景色,说明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在气温上的差异。而夏季的时候由于全国普遍高温,所以气温差别不大,景观差异小。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24、由于各地气候、地形不同,我国南、北方在饮食、民居、交通、服饰、语言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如南方高温,重庆、武汉、南京有“三大火炉”之称;在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因而有“南船北马”之说法。请你查找资料,举例说明我国南北方存在的差异。
答案: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则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民居墙体厚实,房顶平缓,南方房屋房顶倾斜大,窗户多面透明等。
解析:分析:我国南方、北方地区在饮食、民居、交通、服饰、语言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各地气候和地形的不同而导致的。从饮食上看,南方地区由于盛产稻米,所以多以大米为主食,北方地区则由于盛产小麦,所以以面食为主;从民居和服饰上看,北方民居多以防寒保暖为主,而南方则以通风散热为主;交通上看,北方以马车为主要交通方式,南方河流较多,所以船只是传统的交通方式。
点评: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符合事实即可。
25、读济南A和太原B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城市中全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该城市最高月降水量达 毫米以上。
答案:A|210
(2)两城市降水季节变化都比较 ,且都集中在 季。
答案:明显|夏
(3)两城市气温相同点是最热月均为 月,最冷月均为 月。
答案:7|1
(4)两城市气温和降水的共同特征是 期和 期一致,同属于 气候。
答案:高温多雨|温带季风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通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曲线图来分析一种气候类型的特点。该图中两地有许多相似之处: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都集中于7、8月份;气温年较差都较大;最热月均在7月份且在20℃以上;最冷月都在1月份且在0℃以下,由此可判断两地的气候特征为雨热同期,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会看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