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四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选择性必修一(1-6课)
一、单选题(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古希腊宗教是多神教,众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导致整个神界比较“混乱”,没有形成严格的宗教教义和宗教组织,其宗教行为由一系列崇拜仪式和习俗构成,所以虔诚的雅典人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制定严格的等级。材料可用来说明古希腊
A.多神教决定了世俗政治走向 B.民主政治形成有其文化渊源
C.民主政治带有浓厚宗教色彩 D.雅典人对待宗教非常的虔诚
2.在11-12世纪,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往往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但许多城市却依靠武装斗争获得不同程度的独立与自主,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A.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为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鼓励并组织学者对希腊古典文化进行翻译。柏拉图、托勒密等大批希腊人的哲学、科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A.推动了亚非间文化交流 B.反对基督教在境内的传播
C.传承了古希腊所有文化 D.推行务实开放的文化政策
4.下表为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概况。由此可知,这两个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 1600年创建,共125个持股人,英格兰女王授予其皇家特许状,给予其对中国、印度等国的垄断贸易权。将英国毛纺织品输入上述地区,将陶瓷、茶叶等商品运往欧洲,赚取利润
荷兰东印度公司 1602年由荷兰政府参与赞助,大商人集股成立。公司从政府获得特权,长期垄断欧亚香料和胡椒贸易,从中获利
①都是政府与商业资本结成的联盟 ②都体现商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③都实践了自由竞争的经济学理论 ④都加速了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圣经》的很多事迹都是神话故事,理解基督教的教义,不能只看重神话故事,更应该懂得它要传递的思想;还有人认为,明白基督教的含义,需要十分了解基督教的历史背景;有些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是全欧洲人的共同产物;还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这表明欧洲社会
A.宗教改革后新教影响巨大 B.理性思想和批判精神盛行
C.世俗势力与神权激烈斗争 D.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色彩
6.在倒幕和维新的过程中,日本的下级武士精英为使自身行为站在法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始终打着天皇旗号,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皇权威,打破了权力博弈的均势。据此可知
A.明治政府权威遭受挑战 B.社会转型受政治传统影响
C.改革策略脱离日本国情 D.天皇的独裁统治得到延续
7.下表是美、英、德、中四国某方面所占世界份额的变化情况。“某方面”指的是
年份国别 1800年 1860年 1900年 1953年
美国 0.7 7.1 23.7 44.7
英国 4.1 19.9 18.5 8.4
德国 3.5 4.9 13.2 5.9
中国 33.3 19.5 6.3 2.3
A.殖民地数量 B.制造业总产量 C.对外贸易额 D.白银的存储量
8.下面为某历史教材的部分目录。这部分目录的主题应该是
A.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9.下图是英国漫画家托马斯·罗曼森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画面左边“英国自由”代表正义繁荣和稳定,而右侧的“法国自由”则意味着苦难、不公和毁灭。漫画发表后,英国政府大量复制宣传,其主要意图是
A.否定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B.积极争夺欧洲的霸权
C.攫取反法同盟领导地位 D.传播自由平等的思想10.如图为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额示意图。图中甲对应的国家应为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11.下图反映的是1913年至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曲线。这组数据可以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引发苏俄政治经济危机 B.通过农业集体化实现了农业反哺工业目标
C.固定粮食税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苏联模式”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12.右图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右边床上的人正饱受各种疾病的煎熬,床上的牌子上标明了疾病的名称,有“斯大林搔痒症”“希特勒炎症”“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等。而左边床上的人还在安然自得地闭目养神,上面的字句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对此幅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A.战争初期美国依然坚持传统外交政策
B.美国对战争形势具有较为合理的预估
C.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各国实力下降
D.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改变了世界格局
13.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14.右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15.唐文宗即位后,在恢复对节度使州县官吏考课的同时,还命诸道节度观察使在离任当天要详细地写明
交接文状,限令新任节度观察使到任一个月以后分析上奏,评定考绩优劣。上述规定
A.提高了君主专制的决策效能 B.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基础
C.消除了藩镇割据的严重隐患 D.有利于地方政务的有序运行
16.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同意'······”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大宪章》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已变得微不足道,国王也不遵守其中的条款。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法律革新 B.商品经济发展 C.宗教改革 D.封建王权强化
17.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 B.政党沦为君主专制工具
C.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已成熟 D.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
18.20世纪初,围绕是否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等问题,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改良派称“旬月之间,薄海内外,欢呼庆祝之声动天地”,梁启超认为“从此政治革命问题,可告一段落”。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新政暂时缓和国内政治矛盾 B.新政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
C.改良派阻止了革命发展进程 D.革命派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19.汉代谏议随皇帝左右,谏诤和讽议皇帝言行,隶属宰相。唐代谏官分台、谏两种,台即御史台,台谏是御史台对百官的监督,已成为天子的耳目。到宋代置谏院,掌规谏朝政得失,谏官的任免不再由宰相决定,此时台、谏官均由皇帝亲擢。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家治理完善的过程 B.集权政治发展的历程
C.监察制度优化的途径 D.选官制度变迁的创新
20.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文官委员会委员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的基本条件。为了避开保守势力的压力,又规定外交部和内政部例外,某些高级官职可不经考试而由内阁直接任命。这些规定
A.反映了内阁有凌驾法律的权力 B.保证了公共行政事业的稳定
C.体现了文官制度仍需逐渐完善 D.助长了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二、非选择题(3题,21题16分,22题12分,23题12分,共计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称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
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宣言》,同年,经国王和女王共同签署生效,称《权利法案》1694年,议会又通过《三年法業》,规定议会至少3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不得超过3年。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1707年,议会通过《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新体后,就是失去了议员资格。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美国权力结构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以上四个法律规定都限制了英国国王的哪些权利?(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中规定了哪些建立政府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美殖民地从争取独立到确立民主政体过程中,都受到了哪些启蒙思想的影响?(4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图为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图,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关系的重大历史信息。
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期 资本主义巩固扩大期
文艺复兴 英国资产 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 宗教改革-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英:议会改革法:共和制确立工业革命→美:南北战争 俄:农奴制改革日:明治维新德:王朝统一战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励志高级中学高一下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C B B B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A D D A A B C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希腊。据材料可知,古希腊的多神崇拜使雅典没有形成严格的宗教教义和宗教组织,虔诚的雅典人也未在现实生活中制定严格的等级,这使得雅典在政治上很难形成专制的局面,这说明古雅典的宗教特点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有其历史渊源,B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宗教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宗教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古希腊的世俗政治的形成与宗教的关联性,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宗教色彩,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宗教特点和世俗政治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宗教信仰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D项正确;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普遍实现”“彻底瓦解”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为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鼓励并组织学者对希腊古典文化进行翻译,体现了务实开放的文化政策,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非洲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基督教的传播,排除B项;C项“古希腊所有文化”说法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1600年创建,共125个持股人,英格兰女王授予其皇家特许状,给予其对中国、印度等国的垄断贸易权”、“1602年由荷兰政府参与赞助,大商人集股成立。公司从政府获得特权”可知英国和荷兰组建的东印度公司都是协助本国政府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的经济组织,都是政府与商业资本结成的联盟,都体现商业经营方式的变革。这种方式有助于加速英国和荷兰资本的原始积累,①②④说法正确,选C项;根据材料中描述的概况无法说明它们都实践了自由竞争的经济学理论,且自由竞争的理论是工业革命时期才得以实践,17世纪仍是重商主义,③说法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圣经》的很多事迹都是神话故事,理解基督教的教义,不能只看重神话故事,更应该懂得它要传递的思想;还有人认为,明白基督教的含义,需要十分了解基督教的历史背景;有些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是全欧洲人的共同产物;还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是欧洲启蒙运动的盛行时期,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是理性,启蒙思想家们认为理性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判断事物真假、善恶的唯一标准,他们主张用理性来分析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反对迷信和盲从。材料中欧洲一些学者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圣经》的教义,对其表示赞同或质疑,反映出当时理性思想和批判精神的盛行,B项正确;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统称为新教,例如马丁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等,材料未涉及其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世俗权力和神权之间的激烈斗争,排除C项;意识形态是一定的政治共同体或社会共同体主张的精神形式,材料未体现不同的意识形态,无法得出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色彩,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材料中提到在倒幕和维新过程中,日本的下级武士精英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皇权威,打破了权力博弈的均势,这说明倒幕和维新过程中不仅没有损害天皇的权威,反而使天皇的权威进一步强化,直接导致日本在向近代化的转型过程中,保留大量封建残余,B项正确。材料提到下级武士精英始终打着“尊王”的旗号,维护明治政府,排除A项;改革派利用天皇权威推动社会变革的策略,符合当时日本的国情,排除C项: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天皇的统治受到制约,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0年至1953年(美国、英国、德国、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后期,英国发生工业革命,至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总产量超过了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工业发展迅速,到二战结束时,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1870年德国统一后,工业化进程加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水平迅速增长,1750年前后中国处于康乾盛世,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一,鸦片争后,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中国生产总值迅速下降,因此材料是制造业总产量的世界份额变化情况,B项正确;近现代中国没有殖民地,排除A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闭关锁国,对外贸易额不可能如材料中的“33.3”那么高,排除C项;材料与白银储存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西方。依据题干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由此可见,目录的主题应该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D项正确;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不符,排除A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符,排除B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1792年英法两国的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彼此之间在国际市场争夺、殖民地争夺方面矛盾重重,英国讽刺漫画中丑化法国,美化英国,意在通过舆论影响为其争夺欧洲霸权创造条件,B项正确;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排除A项;反法同盟是1793年到1815年间欧洲各国为了对抗新兴的资产阶级法国而结成的同盟,1792年尚未建立起反法同盟,排除C项;材料中的漫画主题更多的带有主观情绪,不是为了传播自由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欧美)。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仍然是世界上当时对外贸易所占比重最多的国家,甲对应的国家应为英国,A项正确;德国投资额比英法少,图中丙对应的国家应为德国,排除B项;美国对外投资额相对较少,图中丁对应的国家应为美国,排除C项;法国是世界上当时对外贸易所占比重仅次于英国的国家,图中乙对应的国家应为法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可得知,1913-1921年俄国粮食产量逐年下降,1921-1925俄国粮食产量大幅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知上升的原因为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C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战时共产主义引发政治危机,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通过农业集体化实现了农业反哺工业目标,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苏联的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C项。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初期(世界)。根据材料“而左边床上的人还在安然自得地闭目养神,上面的字句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于当时的欧洲局势认识不清,依然坚持“孤立主义”的传统外交政策,A项正确;根据材料“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可知,美国对战争形势没有合理的预估,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各国实力下降发生在二战之后,排除C项;材料主旨“战争初期美国的外交政策”,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改变了世界格局”是二战后的影响,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图片中显示“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说明是罗斯福新政实施导致经济开始复苏导致的,故D项正确;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变化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影响。
14.A
【详解】图中数据变化说明联合国成员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数量剧增,认真观察图中变化可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非洲国家数量增多,即第三世界壮大,故A项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和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和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根据材料可知,唐文宗强调对地方州县的官吏考核,这有利于地方政务的有序进行,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地方管理,和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项;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时期就形成了,排除B项;“消除了藩镇割据的严重隐患”史实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原则,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1640年前),《大宪章》对国王几乎没有任何制约力且在政治生活中影响小,反映了英国封建王权的强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大宪章》对英国政治生活影响较小,没有涉及《大宪章》等法律的发展,排除A项;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市民阶层兴起,支持王权扩张,属于材料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非直接原因,排除B项;宗教改革的时间生在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可以看出宋教仁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依靠的是政党政治,袁世凯同样是依靠政党,进行排除异己,体现政党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民国初年政党的影响,与政党沦为君主专制工具无关,且材料中未提供袁世凯此时是否已称帝的信息,排除B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在当时的中国尚未成熟,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北洋派内部纷争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
1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初(中国)。据材料可知,晚清政府主动宣布考察宪政,得到改良派的支持,积极拥护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共同反对革命派。但“皇族内阁”出现,意味着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新政暂时缓和国内政治矛盾,A项正确;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新政也没有挽救统治危机,政治目标没有实现,排除B项;新政的确是清廷通过改革自救的手段,但该表述不能表达材料主旨,革命派通过与改良派的论战,宣传了革命主张,促进革命形势发展,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众对革命派的态度,且革命派没有获得民众广泛支持,排除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汉代谏议皇帝,隶属宰相;唐代谏官已成为天子的耳目;到宋代台、谏官均由皇帝亲擢,反映了谏官已经由谏诤皇帝变为皇帝维护权威的工具,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B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国家治理是否完善,只能反映君主集权政治发展,排除A项;由材料只能反映君主集权政治发展,不能反映监察制度发展,排除C项;材料通过监察制度的变迁体现君主集权的发展,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详解】根据“为了避开保守势力的压力,又规定外交部和内政部例外,某些高级官职可不经考试而由内阁直接任命。”可得出,当时的文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规定不够严格,说明文官制度仍需逐渐完善,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内阁的权力,排除A项;“保证”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这引起规定与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1.(1)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6分)
(2)职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措施:汉武帝建中朝(内外朝制);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宋太祖实行二府三司制。(8分)
(3)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2分)
22.(1)限制:《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立法权;《三年法案》使国王不能停止召开议会;《王位继承法》对国王结婚和王位维承进行监督;《任职法案》限制国王拉拢议员或在议员中培植亲信。(8分)
(2)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或分权与制衡原则、联邦制原则。思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理性思想、法治思等。(4分)
23.示例(12分)
论题: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阐述:启蒙运动促进了欧美人民的觉醒,美、法等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按照启蒙思想家的理论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制国家。1789年,法国颁布《人权宣言》,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等原则;1791年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804年颁布了《民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将启蒙思想具体落实到生活当中。
总之,法美革命胜利后践行了启蒙运动的理论,并根据国情进行了取舍和调整。
(“示例2”多种因素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与民主政治的建立)
(“示例3”工业革命推动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