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莘县实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鲁教版地理必修三周练(二)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鲁教版地理必修三周练(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5 21:0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干湿地区
B.自然区
C.高原区
D.热带雨林区
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3.我国三大自然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东部季风区——多冰川地形
读图,回答下面4~6题。
4.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
5.图示I
,II,III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

A.土壤和植被
B.水文与植被
C.地貌与气候
D.地貌与水文
6.有关I
,II,III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A.
II区比III区纬度高,故热量较III少
B.
III区比II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II区强
C.
III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
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界限
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划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划分。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间差异明显。
回答7~9题。
7.在地形上,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的省区是


A.蜀
B.青
C.藏
D.新
8.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
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9.下列地貌单元中,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是(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10.有关日本、英国的正确叙述是


A.两国都是位于北纬40°~60°的岛国
B.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C.两国能源、矿产都很贫乏
D.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航运方便的沿海地区
11.有关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问题
②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
③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④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
B.由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
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方向发展
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图是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右图是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重要指标是(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经济发展水平
14.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5~17题。
15.
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16.
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17.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
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18~19题:
18.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19.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部与西部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据此回答20~22题。
20.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①资金不足
②地形地势复杂
③自然资源不足
④技术人才匮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
①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②向西部地区提供巨额补贴
③保护西部地区的产品不受外部地区的竞争
④增加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工业发展应
(
)
①根据地区特点,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③依靠国家大量财政补贴,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
④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为“印度某工业区分布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区最利于发展(

A.钢铁工业
B.高分子合成工业
C.微电子工业
D.核电工业
24.促进该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

A.关闭传统产业,集中资本发展新兴产业
B.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转向发展农业
C.改造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
D.花大量资金治理环境污染
读右图,回答25~26题。
25.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③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④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6.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
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如下图)。完成27~28题。
27.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叙述不合适的是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速度,建
设世界级都市圈
B.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
生态环境的压力
C.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D.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8.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工农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快海南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建设
B.宁夏农业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
产业”
C.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最丰富的地区
D.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因资源开采而兴、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枯竭而衰。最新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已达72个。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据此回答29~30题。
29.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下列措施中不适当的是(

A.开发利用废矿资源
B.开发可替代能源
C.积极发展非矿产业
D.枯竭型城市整体搬迁
30.“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原因可能有(

①矿区有大量废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
②交通条件优越
③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④国家政策的支持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4大题,共40分)
31.读下列图表,按要求回答。(15分)
(1)图中A、B所在的区域为
区,C为
区。
(2)C、D区的交界线上有
山脉、
山脉、
山脉。
(3)A、B间以
为界。填写下表,说明应从哪些方面比较两者的区域差异。
A与B的区域差异(只需列出比较的要素)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4)表中数据分别为我国四城市的气候资料,其与图的对应关系是A
,B
,C
,D

(5)C地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是

32.
读图甲、乙、丙,完成下列各题。(7分)
(1)图甲中字母
所示区域位于西北地区,图乙所示结构反映出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区域的
性。
(2)图甲中A地区目前最突出的生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问题是
,B地区目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3)请参考图乙,根据图甲中C区域特征,判断图丙中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33.读“甲、乙两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若甲为东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A.法国
B.德国
C.印度
D.新加坡
(2)若乙为西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A.墨西哥
B.巴西
C.阿根廷
D.美国
(3)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甲国产业结构将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乙国产业结构的趋势发展,因此从现在到未来,甲国劳动人口职业转化的主要趋势是向第
产业转化。
(4)甲国的劳动力流向乙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从事第
产业,乙国到甲国办跨国公司,主要是看中甲国


(5)乙国向甲国转移的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主要是
密集型产业和
密集型产业,这种产业转移对乙国的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造成

34.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9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

,乙
,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
,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2)两个区域内相同的经济作物是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各自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4)乙区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有哪些?(至少2条)。
地理模块三周练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5
BCBBC
6—10
DDCDD
11—15
BADBA
16—20
ABACD
21—25
DBACA
26—30
CABDB
二、综合题(4大题,共40分)
31.(1)东部季风区
青藏高寒区
(2)昆仑山
祁连山
阿尔金山
(3)秦岭
A与B的区域差异(只需列出比较的要素)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矿产资源等(答出4点给2分,2点给1分)
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商业、科教、文化等(答出4点给2分,2点给1分)
(4)2
3
1
4
(5)集中分布于河谷地带
32.(7分,每空1分
)(1)A,整体性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3)
①地势高
②高原
③河谷
33.(1)C
(2)D
(3)第三产业
(4)第三
大量廉价劳动力、土地
广阔的市场
(5)劳动
资源
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
34.(1)石油、天然气
核能
西气东输(2)棉花(3)铁路
海运(4)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
地理模块三周练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5
BCBBC
6—10
DDCDD
11—15
BADBA
16—20
ABACD
21—25
DBACA
26—30
CABDB
二、综合题(4大题,共40分)
31.(1)东部季风区
青藏高寒区
(2)昆仑山
祁连山
阿尔金山
(3)秦岭
A与B的区域差异(只需列出比较的要素)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矿产资源等(答出4点给2分,2点给1分)
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商业、科教、文化等(答出4点给2分,2点给1分)
(4)2
3
1
4
(5)集中分布于河谷地带
32.(7分,每空1分
)(1)A,整体性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3)
①地势高
②高原
③河谷
33.(1)C
(2)D
(3)第三产业
(4)第三
大量廉价劳动力、土地
广阔的市场
(5)劳动
资源
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
34.(1)石油、天然气
核能
西气东输(2)棉花(3)铁路
海运(4)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
地理模块三周练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5
BCBBC
6—10
DDCDD
11—15
BADBA
16—20
ABACD
21—25
DBACA
26—30
CABDB
二、综合题(4大题,共40分)
31.(1)东部季风区
青藏高寒区
(2)昆仑山
祁连山
阿尔金山
(3)秦岭
A与B的区域差异(只需列出比较的要素)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矿产资源等(答出4点给2分,2点给1分)
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商业、科教、文化等(答出4点给2分,2点给1分)
(4)2
3
1
4
(5)集中分布于河谷地带
32.(7分,每空1分
)(1)A,整体性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3)
①地势高
②高原
③河谷
33.(1)C
(2)D
(3)第三产业
(4)第三
大量廉价劳动力、土地
广阔的市场
(5)劳动
资源
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
34.(1)石油、天然气
核能
西气东输(2)棉花(3)铁路
海运(4)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
地理模块三周练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5
BCBBC
6—10
DDCDD
11—15
BADBA
16—20
ABACD
21—25
DBACA
26—30
CABDB
二、综合题(4大题,共40分)
31.(1)东部季风区
青藏高寒区
(2)昆仑山
祁连山
阿尔金山
(3)秦岭
A与B的区域差异(只需列出比较的要素)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矿产资源等(答出4点给2分,2点给1分)
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商业、科教、文化等(答出4点给2分,2点给1分)
(4)2
3
1
4
(5)集中分布于河谷地带
32.(7分,每空1分
)(1)A,整体性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3)
①地势高
②高原
③河谷
33.(1)C
(2)D
(3)第三产业
(4)第三
大量廉价劳动力、土地
广阔的市场
(5)劳动
资源
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
34.(1)石油、天然气
核能
西气东输(2)棉花(3)铁路
海运(4)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