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一五”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据此完成1~2题。
1.
划分这四类区域的依据是
(
)
A.单一指标
B.自然指标
C.综合指标
D.人文指标
2.
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阶段性
3.关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4~5题。
4.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所存在问题的是
(
)
A.环境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
C.失业率高
D.城市化进程合理化
5.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积极寻找替代性环保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图表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6~7题。
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6.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7.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实施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
)
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
9.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10.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
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综合性原则
1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
)
A.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12.
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
A.经济增长为主
B.经济发展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
)
A.华北平原
B.南方低山丘陵区
C.内蒙古草原
D.黄土高原
14.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
C.森林减少
D.荒漠化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15~17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2)
2200
8952
18245
3357
8
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045
514
387
288
1
344
15.
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
)
A.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
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6.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
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
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
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
水污染严重
17.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
A.
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
控制城市规模
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
优先发展工业
下表是1
990年和2001年全国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单位:万平方千米)比较,根据下表判断18--20题。
1990年
2001年
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
367
3
5
6
全国水蚀面积
1
79
1
6
5
东部l
0省水蚀面积
1
3
9
中部1
0省水蚀面积
62
49
西部l
2省水蚀面积
104
1
07
风蚀面积
1
88
1
9
1
18.关于我国水土流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全国水土流失的总面积在减少
B.全国水蚀面积在减少
C.风蚀面积在增加
D.东、中、西部水蚀面积在减少
18.下列省区中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是
(
)
A.新疆
B.山西
C.江苏
D.湖南
20.下列省区中水蚀面积较小的是
(
)
A.内蒙古
B.青海
C.甘肃
D.江苏
21.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
)
A.扩大农业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加强交通建设,扩大煤炭外运
C.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
D.增加煤炭生产,多输出煤炭
22.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上升
B.地壳下沉
C.断裂作用
D.水土流失
2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
A.地势低平
B.地势坦荡
C.沟谷发育
D.波状起伏
24.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
A.凌汛
B.地上河决口
C.水土流失
D.干旱
读“黄土堆积和基底地形图”。据此完成25~27题。
25.据图判断该图所示的实际位置在哪个省区
A.陕
B.晋
C.豫
D.甘
26.图中箭头所指是
(
)
A.黄土侵蚀的沟谷
B.黄土堆积的山丘
C.地壳下降后的凹陷地区
D.地壳断裂地带
27.下列耕作制度中,哪些应该改变
(
)
A.轮作
B.轮荒
C.轮牧
D.休耕
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回答28~30题。
28.下列各种地形地势的表述中,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
(
)
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B.危崖耸立,地势险要
C.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地表破碎,沟谷发育
29.图示地区地形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断裂上升和下沉
D.褶皱弯曲
30.关于该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河流落差大,应该筑坝蓄水,开发水能资源
B.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恢复该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
C.热量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D.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低湿地、盐碱地广布
31.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处黄河和海河上游地区
B.一般泛指太行山以西、贺兰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C.高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
D.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大部分地面被黄土覆盖
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据此回答32--34题。
3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3.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
(
)
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
B.增加了耕地面积
C.增加了粮食产量
D.加重了水土流失
34.下列说法中,属于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表现的是
(
)
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
B.处于平原向山地过渡的地区
C.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
D.水旱灾害频繁
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35~37题。
35.“筑起一条坝,活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
b、C、d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36.2006年秋以来,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引
发图示地区的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可持续发展
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①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B.②处开垦草地发展种植业
C.③处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
D.④处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37.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38.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
A.___
__
_
__,B__
___
________,
C__________
_________。
(2)B区北部以_________________为界,东部以青藏高原东缘(大致3000米等高线)为界;A区与C区大致以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于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___区(填写图中字母代号);该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是_______
__。
(4)试填下表,简要比较A、B、C三区自然特征的差异。
A
B
C
气候
农业活动
39.读“黄土高原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的根源性问题是
。(1分)
(2)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1分)。试分析其原因(4分)
自然原因:①
②
人为原因:①
②
(3)请你谈谈治理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3分)
①
②
③
40.
地处鲁南的枣庄,京杭大运河台儿庄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从南部穿过,68.5公里的河道,35平方公里的流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枣庄是一个因采煤而兴起的城市,曾经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近年来,枣庄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材.电力.化工.纺织已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经过环境治理,枣庄面貌焕然一新,现为全国煤城中有名的卫生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枣庄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2)“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试分析其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3)近年来,枣庄已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要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41.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2009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12月7日—1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下图为大会上部分国家与地区的基本谈判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我国政府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观点,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原则。
(2)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应采取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措施有
(
)
①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慢工业发展步伐
②加快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发展清洁生产,减轻环境污染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3)我国碳排放量近十多年来增长较快,请简要说明其主要原因。
(4)请根据事物间的联系,在下面关联图中的空白处,填入对应字母。(5分)
A.威胁人类健康
B.海水膨胀
C.土地盐碱化
D.极冰融化
E.淹没土地
42.
读下面“黄河流域图”及有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资料记载,数百年前,图中A地区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草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现在,往日的优美环境已面目全非。
【材料二】黄河下游河段近几年来每到冬春季节常常出现断流,有的年份,有的河段甚至夏季也出现断流现象。
(1)
近几年来,造成黄河时常断流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沿岸工农业发达,任意截留、储水现象严重
B.黄河流域旱情严重
C.中上游地区大量植树种草,大量降水下渗为地下水
D.下游地区没有大的河流汇入
(2)
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B.“地上河"是指黄河中游河流河段
C.黄河水力资源集中在中上游河段
D.黄河用泥沙堆积成为黄土高原,冲积了华北平原
(3)
A区域所属地形区是________,其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生态环境的显著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地关系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
43.
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
“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等
谚语。读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处地形平坦,在农业土地利用上,常作________,黄土高原传统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
(2)
B处若作为农业用地应修建__________,为减少水土流失,C处应________,D处应修建__________
工程。
44.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
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下列治理措施相适应
的地点分别是:打坝建库________;种草放牧______;平整土地____
;修筑梯田_______。
(2)
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_________。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3)
梯田的修筑,最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_______。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4)
图中甲、乙、丙三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
_
_。
(5)
图中④处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
【周练4参考答案】
1-5
CBCDB
6-10
ACCBA
11-15
DBDAB
16-20
BCDBB
21-25
CDCCB
26-30
ABABB
31-35
DCDCA
36-37
DA
38.(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
(2)昆仑山——祁连山,400mm。
(3)A
高原、盆地为主。
A
B
C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季风气候
农业
活动
畜牧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河谷农业
种植业
(4)
39.(1)人口增加
(2)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土流失
黄土土质疏松,易受流水侵蚀;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
(3)工程措施如打坝建库;
农业技术措施如科学施肥;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
40.(1)经历了以初期阶段、成长阶段,现正由转型阶段向再生阶段转变。
(2)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资源消耗过多,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生产设备老化,技术
工艺滞后,产品竞争力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些成为了区域经济持续
发展的障碍。
(3)继续发挥原有的建材、电力、化工、纺织等产业优势;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
改进技术工艺,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加强资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污染治理,搞好生态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41.(1)共同性
(2)D
(3)人口数量增加,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大、增长快;矿物能源占能源消费构成比重大。
(4)自上向下,自左向右——BDACE
42.
(1)
A
(2)C
(3)黄土高原
承东启西
十分脆弱
人地矛盾尖锐
43.
(1)
耕地
谷子
(2)梯田
植树种草
打坝淤地
44.
(1)
d
b
a
(2)
B
(3)
A
(4)
丙处,丙处与甲处相比,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位于冬季背风坡,防寒条件好,丙与乙处相比,位于山脊,不易积水
(5)草场退化,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
【周练4参考答案】
1-5
CBCDB
6-10
( http: / / www.21cnjy.com )
ACCBA
11-15
DBDAB
16-20
BCDBB
21-25
CDCCB
26-30
ABABB
31-35
DCDCA
36-37
DA
38.(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
(2)昆仑山——祁连山,400mm。
(3)A
高原、盆地为主。
(4)
A
B
C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季风气候
农业
活动
畜牧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河谷农业
种植业
39.(1)人口增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水土流失
黄土土质疏松,易受流水侵蚀;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
(3)工程措施如打坝建库;
农业技术措施如科学施肥;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
40.(1)经历了以初期阶段、成长阶段,现正由转型阶段向再生阶段转变。
(2)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资源消耗过多,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生产设备老化,技术
工艺滞后,产品竞争力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些成为了区域经济持续
发展的障碍。
(3)继续发挥原有的建材、电力、化工、纺织等产业优势;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
改进技术工艺,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加强资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污染治理,搞好生态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41.(1)共同性
(2)D
(3)人口数量增加,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大、增长快;矿物能源占能源消费构成比重大。
(4)自上向下,自左向右——BDACE
42.
(1)
A
(2)C
(3)黄土高原
承东启西
十分脆弱
人地矛盾尖锐
43.
(1)
耕地
谷子
(2)梯田
植树种草
打坝淤地
44.
(1)
d
b
a
(2)
B
(3)
A
(4)
丙处,丙处与甲处相比,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位于冬季背风坡,防寒条件好,丙与乙处相比,位于山脊,不易积水
(5)草场退化,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
人口素质难以提高
人口增加
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增加
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区域经济发展缓慢
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