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审批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3课 百日维新
【学习目标】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基本内容。
难点: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学习模块】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1、背景:1898年德国占领胶州湾,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情况:A、中国人民开展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
⑴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①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应诏统筹全局折》重申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1教育网
②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保国会,使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⑵地主阶级中先进分子也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亡的命运。
①光绪皇帝在康有为的《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的帮助下进一步坚定了维新变法的决心。
②许多爱国官僚如张之洞也支持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注意:戊戌变法的目的:
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根本目的)、救亡图存(首要目的);
⑵地主阶级中的爱国官僚和光绪皇帝: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二、百日维新
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2、主要内容
内容
作用
局限
政治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原因)
经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教
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军事
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
增强国防力量
3、措施特点:⑴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⑵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基础。
⑶没有涉及开国会、定宪法、建立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原因:一方面表明光绪帝的变法初衷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为了实践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⑷只局限在社会上层,只得到少数官员的支持,没有深入广大民众:
⑸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作用:有利于中国民资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给民阶提供了参政的可能;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
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
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21cnjy.com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21·cn·jy·com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www.21-cn-jy.com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当堂检测】
1、百日维新的特点
(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2·1·c·n·j·y
(2)从宗旨上看:是要资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渐进的变革中.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张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此内容,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4)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