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6 13:4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审批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学习目标】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
【学习模块】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成长历程:原名
,出生于
,热衷于

(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卫鞅起初投身于
门下,但
没有重用他
(3)投身秦国,主持变法:
A、此时
到处招揽人才
B、他提出治国平天下主张,秦孝公任用他为
,主持变法
C、从
开始,两次在全国推行。他被晋爵为

赐封于
,称其为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
,以
形式承认
,允许
作用——维护
,提高
(2)重农抑商、

鼓励
,生产粟帛多的,可
;限制
作用——
(3)统一

作用——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
根本目的:
2、措施:
A、奖励军功,
:按
授予爵位,官吏从
挑选,严禁
作用——
21·cn·jy·com
B、废除
,鼓励

C、建立
,制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
目的:
D、普遍推行
:废除
,分全国为

直接委派
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www.21-cn-jy.com
E、“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
,制定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变法,移风易俗,民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 李斯列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于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是发明商君之少思亦。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
( http: / / www.21cnjy.com )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2·1·c·n·j·y
材料四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 秦策一》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看待“民以殷盛”的说法?
(2)材料二如何评价商鞅?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4)材料四中“人”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它说明什么问题?
(1)完全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民以殷盛”是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但它说明变法确实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21·世纪
教育网
(2)认为商鞅“天资刻薄”“少恩”。这一观点不正确。不能过分强调个人品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持否定态度。“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被废除。
(4)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说明重大改革总会遇到阻力,要经过反复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当堂检测】
1.商鞅变法的举措主要有哪些?
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废井田、开阡
( http: / / www.21cnjy.com )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措施有: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管理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21教育网
2、思考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
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崩溃封建制度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21cnjy.com
(2)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3)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古”的正确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