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选修一:3.1 改革迫在眉睫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选修一:3.1 改革迫在眉睫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6 13:5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审批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学习目标】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宗主督护制;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学习模块】
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


北齐


十六国
北朝
北魏


西晋
386—581
西魏
北周


东晋
南朝
宋——齐——梁——陈
420—589
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分裂中孕育了统一的因素
一、北魏的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1、北魏的崛起
起源:东北(大兴安岭)
魏晋:拓跋部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
东晋:前秦瓦解,北方再次分裂
386年建立政权——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399年拓拔圭称帝
2、北魏统一北方
时间: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统一的影响:初步结束
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3、拓拔圭的汉化改革
(1)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2)措施:(政治、经济、文化)
解散部落组织(分土定居)

计口授田,
仿汉制设官制;
延揽人才,
,完备国家机构
兴办太学,
(3)意义:
使拓拔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
(1)、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一是在政权的基层统治方式上
二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
(2)、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更大的危机)
(3)、人民起义,社会动荡
445年陕西人民起义(汉族、羌族)
百年间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1、孝文帝即位: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即位
2、冯太后(汉族)临朝听政
(1)推动
(2)督促
3、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4、孝文帝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要巩固统治(改革目的),就必须
借鉴
,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合作探究】
孝文帝改革迫在眉睫,那改革又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经济相对恢复和发展
北方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加强

前期统治者(拓跋珪、拓跋焘)已在一定程度上汉化,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

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并在掌权时期进行了前期改革;
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当堂检测】
1、你认为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有哪些社会矛盾?
北魏政府与豪强地主的矛盾
人民与国家的矛盾
人民与豪强地主的矛盾
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矛盾
民族矛盾
2、北魏何以能在这么多的民族政权中脱颖而出,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呢?
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
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