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选修一: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选修一:4.1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6 14:0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审批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学习目标】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学习模块】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事连年、灾害频繁
(2)民族矛盾的激化
原因: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表现: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
实质: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集军权
分散军权
军队战斗力弱
冗兵
扩充军队
集中
养兵养官
冗费
财政权
战争赔款
集中
增设
冗官
行政权
官僚机构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1)集中军权:
①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②枢密院有调兵权,统兵将领有统兵权无发兵权,互相牵制;
③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
(2)集中行政权:
在中央: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参知政事分相行政权、枢密院分相军事权、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使分相财权)
2、空前强化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1)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
为了强化专制集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集军权、更戍法,使得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出现积弱局面。
(2)冗兵、冗官、冗费,导致财政十分困难,出现积贫局面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043年)
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严重
2、目的:缓和矛盾,挽救岌岌可危的北宋统治
3、措施:中心措施:整顿吏治
(1)改革文官3年一次循资升迁办法,考核政绩,淘汰不称职和在任犯罪者;
(2)严格恩荫制度;
(3)改革贡举制;
(4)慎选地方官吏;
(5)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4、结果:夭折
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
①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积贫积弱)
②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
③措施“太猛”“更张无渐”
④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
【合作探究】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请问:范仲淹“忧”什么?与本章的王安石变法的联系是什么?
范仲淹忧的是北宋政府面临的社会危机,忧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革的失败,他的忧虑正是王安石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的必要性,也预示了王安石改革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艰巨性。
【当堂检测】
1.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解题关键: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思路引领:加强中央集权的消极影响,冗兵、冗官和冗费的增加。
答案提示: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队,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的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了局面的形成。
2.简要分析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失败原因。
解题关键:内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败因为守旧势力的反对。
思路引领:改革文官升迁办法、严格恩荫制度、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等。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宋仁宗对朋党的防范,改革过于激进。
答案提示:改革文官三年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循资遣升迁的办法,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严格限制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权贵子弟垄断官位;改革贡举制,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可应举,取士重在策论和操行;慎选地方官;裁并州县,厚农桑。
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他们强烈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反对并污蔑改革者为朋党。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改革措施“太猛”、“更张无渐”、“规模阔大”。改革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
造成积贫积弱
积贫
强化军权,加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