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冲刺押题预测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 新罗区期末)如图是某歌曲的曲谱(节选),该歌曲是( )
A.《马赛曲》 B.《英雄交响曲》
C.《国际歌》 D.《义勇军进行曲》
2.(2024秋 广信区期末)一百多年来,不同肤色的劳动者用不同的语言,用同样的旋律唱着《国际歌》,该歌曲的创作与哪个事件有关( )
A.宪章运动 B.里昂工人起义
C.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3.(2024秋 淮南期末)毛泽东曾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由于( )
A.思想家个人的努力结果
B.积极吸收借鉴优秀文化
C.思想家拥有天才的条件
D.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2024秋 驿城区期末)“马克思大学毕业后来到巴黎,深入调查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状况,经常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同时也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重要因素是( )
A.马克思个人的努力结果
B.积极吸收借鉴优秀文化
C.马克思拥有天才的条件
D.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2024秋 龙岩期末)如图就业占比变化主要源于英国( )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A.政府调整产业 B.优先发展服务业
C.完善保障制度 D.发生了工业革命
6.(2024秋 浦北县期末)如图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现存于英国科学博物馆中。若用于研究第一次工业革命,它属于(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7.(2024秋 衡阳县期末)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做动力,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出现后,工厂大多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材料反映出工厂厂址变化的原因是( )
A.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B.火车的出现
C.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D.铁路的建成
8.(2024秋 浦北县期末)19世纪上半期,英国患淋巴结核病的人数不断上升。当时英国的著名医生詹姆斯 克拉克爵士认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中上层阶级的健康状况日益下降”,城市的狭窄、工厂及起居室的污浊空气是引发结核病的重要因素。材料现象说明,当时( )
A.财富不均影响资源分配
B.工业化造成的污染严重
C.石油化工产业利弊并存
D.医疗技术水平较为落后
9.(2024秋 三明期末)拿破仑每征服一地,就在该地推行《拿破仑法典》,废除世袭制度,取消封建特权,解放农奴,并且免除了封建义务。这表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一定程度上( )
A.传播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实现了欧洲民族国家的独立
D.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10.(2024秋 三明期末)19世纪时,如果你坐在一张红木桌旁饮用加了糖的茶,便几乎与世界上所有大洲产生了关联。会出现这一场景是由于( )
A.文艺复兴促进生活品质的提高
B.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各地的联系
D.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
11.(2024秋 三明期末)它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并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任务和使命。“它”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大宪章》 D.《共产党宣言》
12.(2024秋 九龙坡区校级期末)某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19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共产主义者同盟”“资本论”“巴黎公社社员墙”等相关史实,他们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C.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社会主义革命的首次胜利
13.(2024秋 莲湖区期末)《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下列有关《共产党宣言》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②阐明了“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的思想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代替的客观规律
④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2024秋 晋江市期末)如图反映的主题是( )
A.欧洲早期工人运动的出现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5.(2024秋 晋江市期末)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说:“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这主要得益于( )
A.纺织业技术革新 B.工厂制度的建立
C.蒸汽机改良使用 D.蒸汽机车的发明
16.(2024秋 梁平区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期而不是在早100年或1000年时?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海外大扩张之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中找到。”由此可知( )
A.工业革命和海外扩张同时开始
B.工业革命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
C.商业革命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
D.商业革命与技术进步相互促进
17.(2024秋 梁平区期末)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示意图。图中“政权尝试”是指( )
A.第一国际 B.共产主义者同盟
C.巴黎公社 D.国际同盟
18.(2024秋 万州区期末)青年时期,马克思就极力“为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进行辩护,对“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的现状做了有力的鞭挞。由此可见,马克思( )
A.注重理论创新 B.擅长辩论演说
C.关注民生疾苦 D.倡导工人运动
19.(2024秋 镇江期末)“产业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工厂的汽笛从早响到晚,在一整天里,打个吨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车间经理催促着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材料意在强调工厂制( )
A.是垄断组织的产物 B.带来工人处境的恶化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推动蒸汽时代的到来
20.(2024秋 福州期末)如图中“?”处填入的应是( )
A.《独立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第一国际 D.巴黎公社
中考冲刺押题预测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 新罗区期末)如图是某歌曲的曲谱(节选),该歌曲是( )
A.《马赛曲》 B.《英雄交响曲》
C.《国际歌》 D.《义勇军进行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歌》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歌曲的曲谱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全世界受苦的人!”“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切归劳动者所有,那能容得寄生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歌曲是《国际歌》。巴黎公社失败后,为了纪念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的斗志,欧仁 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歌词,狄盖特为它谱曲,《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这首歌不仅反映了被压迫阶层的心声,还成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C项正确;《马赛曲》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到了振奋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充满了战斗的气息和自由的理念,塑造了一群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英雄雕像。尽管最初是为拿破仑而作,但其中到处洋溢着贝多芬向往自由和革命的精神,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诗人田汉作词,作曲家聂耳作曲。它的创作背景是为了纪念那些在30年代中国东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先烈们,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歌曲的曲谱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际歌》的相关史实。
2.(2024秋 广信区期末)一百多年来,不同肤色的劳动者用不同的语言,用同样的旋律唱着《国际歌》,该歌曲的创作与哪个事件有关( )
A.宪章运动 B.里昂工人起义
C.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歌》、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解答】在巴黎公社失败后,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运动,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 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后来,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国际歌》的创作与巴黎公社有关。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际歌》、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
3.(2024秋 淮南期末)毛泽东曾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由于( )
A.思想家个人的努力结果
B.积极吸收借鉴优秀文化
C.思想家拥有天才的条件
D.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可知,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思想家参加阶级斗争与科学实践的结果,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D项正确;思想家个人的努力结果与材料“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是思想家拥有天才的条件,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4.(2024秋 驿城区期末)“马克思大学毕业后来到巴黎,深入调查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状况,经常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同时也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重要因素是( )
A.马克思个人的努力结果
B.积极吸收借鉴优秀文化
C.马克思拥有天才的条件
D.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重要因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马克思大学毕业后来到巴黎,深入调查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状况,经常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同时也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可知,马克思在实践的过程中注意理论研究工作,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重要因素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项正确;“马克思个人的努力结果”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积极吸收借鉴优秀文化”在题干中未有涉及,排除B项;“马克思拥有天才的条件”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重要因素的相关史实。
5.(2024秋 龙岩期末)如图就业占比变化主要源于英国( )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A.政府调整产业 B.优先发展服务业
C.完善保障制度 D.发生了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的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图片“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可以得出,1841年相比1801年,英国工业发展较快,从业人数增加,超过农业成为国家的主要产业,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促进了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所以原因是发生了工业革命,D项正确;政府调整产业并不是这一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这一时期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主要发展工业,工业发展带动服务业发展,排除B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完善保障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的知识。
6.(2024秋 浦北县期末)如图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现存于英国科学博物馆中。若用于研究第一次工业革命,它属于(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文献史料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跟帖等,不符合题意,排除。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题干中世界上第一辆单缸发动机三轮汽车属于实物史料,史料价值最高,符合题意。
C.口述史料,亦称口碑史学,是当事人叙述的往事回忆,或者是口耳相传的资料,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不符合题意,排除。
D.图像史料指的是历史研究中所利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物质文化遗产,即与历史相关的各种视觉材料,这些视觉材料可以是图画、照片、图表等,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7.(2024秋 衡阳县期末)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做动力,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出现后,工厂大多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材料反映出工厂厂址变化的原因是( )
A.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B.火车的出现
C.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D.铁路的建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对材料的准确解读能力,把握英国工厂出现由少到多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
【解答】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最早成为工业化国家,题干中讲到“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做动力,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后来集中到“远离河流的地方”等讲的是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及带来的历史进步,改良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是工业革命进行的结果,是工厂厂址变化的原因。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8.(2024秋 浦北县期末)19世纪上半期,英国患淋巴结核病的人数不断上升。当时英国的著名医生詹姆斯 克拉克爵士认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中上层阶级的健康状况日益下降”,城市的狭窄、工厂及起居室的污浊空气是引发结核病的重要因素。材料现象说明,当时( )
A.财富不均影响资源分配
B.工业化造成的污染严重
C.石油化工产业利弊并存
D.医疗技术水平较为落后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19世纪上半期,英国患淋巴结核病的人数不断上升。当时英国的著名医生詹姆斯 克拉克爵士认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中上层阶级的健康状况日益下降’,城市的狭窄、工厂及起居室的污浊空气”可知,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财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A项错误;石油化工产业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技术的提升推动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9.(2024秋 三明期末)拿破仑每征服一地,就在该地推行《拿破仑法典》,废除世袭制度,取消封建特权,解放农奴,并且免除了封建义务。这表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一定程度上( )
A.传播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实现了欧洲民族国家的独立
D.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拿破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它体现了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拿破仑在征服地区推行《拿破仑法典》,废除世袭制度、取消封建特权、解放农奴、免除封建义务等举措,这些都冲击了当地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A项符合题意;法国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不是君主立宪制政体,而且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拿破仑对外战争在传播思想和冲击封建制度方面的作用,与君主立宪制政体无关,B项错误;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主要是为了扩张法国的势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但并没有实现欧洲民族国家的独立,很多被征服地区只是从属于法国的统治,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C项错误;拿破仑采取的废除世袭制度、取消封建特权等措施,是对封建统治的冲击,而不是维护法国的封建统治,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024秋 三明期末)19世纪时,如果你坐在一张红木桌旁饮用加了糖的茶,便几乎与世界上所有大洲产生了关联。会出现这一场景是由于( )
A.文艺复兴促进生活品质的提高
B.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各地的联系
D.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的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19世纪时,如果你坐在一张红木桌旁饮用加了糖的茶,便几乎与世界上所有大洲产生了关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工业革命的影响已经广泛传播。在这一过程中,世界贸易迅速发展,商品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项正确;文艺复兴发生在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项;思想观念的变化在不同时期都有发生,但并不能直接导致在19世纪出现这样一种能与世界所有大洲产生关联的具体生活场景,排除B项;国际工人运动与19世纪这种跨大洲的物质交流和生活场景的形成无关,它主要影响的是社会政治层面和阶级关系等,而不是世界贸易和物质流通层面,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的知识。
11.(2024秋 三明期末)它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并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任务和使命。“它”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大宪章》 D.《共产党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共产党宣言》的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它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并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任务和使命”和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它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思想文化等领域的任务和使命等,D项正确;《独立宣言》是1776年美国大陆会议发表的,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它主要强调的是美国的独立和天赋人权等思想,与阐述唯物史观、分析阶级斗争历史作用以及提出无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任务和使命无关,排除A项;《人权宣言》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它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产物,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没有涉及唯物史观、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相关内容,排除B项;《大宪章》是1215年英国封建贵族迫使国王签署的文件,它限制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的权利,是英国议会制度的开端,主要是关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的文件,与唯物史观、无产阶级等内容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的知识。
12.(2024秋 九龙坡区校级期末)某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19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共产主义者同盟”“资本论”“巴黎公社社员墙”等相关史实,他们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C.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社会主义革命的首次胜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19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
【解答】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一系列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871年5月27日,近200名巴黎公社战士在巴黎东郊的贝尔—拉雪兹公墓与5000名敌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根据材料“19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共产主义者同盟”“唯物史观”“资本论”“巴黎公社社员墙”和所学知识可知,同学们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B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与“巴黎公社社员墙”无关,排除A项;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与“资本论”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社会主义革命的首次胜利是十月革命,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的相关史实。
13.(2024秋 莲湖区期末)《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下列有关《共产党宣言》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②阐明了“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的思想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代替的客观规律
④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的相关史实。
【解答】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代替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①③④说法正确,B项正确;《人权宣言》宣称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排除包含②的AC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
14.(2024秋 晋江市期末)如图反映的主题是( )
A.欧洲早期工人运动的出现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欧洲早期工人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而《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成立于1871年,排除。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不能概括《共产党宣言》,排除。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关,而《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排除。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两者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5.(2024秋 晋江市期末)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说:“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这主要得益于( )
A.纺织业技术革新 B.工厂制度的建立
C.蒸汽机改良使用 D.蒸汽机车的发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掌握改良蒸汽机的影响。
【解答】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厂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不再依赖水力等自然条件。工厂可以根据需要选址,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并且由于动力稳定且强劲,工厂的规模也能够变得更大,所以C项正确;纺织业技术革新,如珍妮机的发明,主要是在棉纺织生产方式和纺纱效率上有改进,但是它依赖的动力还是人力等传统动力,无法使工厂摆脱对河流(水力)的依赖,A项不符合题意;工厂制度的建立是工业革命过程中的一个组织形式的变革,它是在动力问题解决后逐渐形成的,而不是工厂可以远离河流、规模变大的直接原因,B项错误;蒸汽机车的发明主要是在交通运输领域,它方便了人员和货物的运输,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但与工厂选址和规模扩大并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024秋 梁平区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期而不是在早100年或1000年时?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海外大扩张之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中找到。”由此可知( )
A.工业革命和海外扩张同时开始
B.工业革命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
C.商业革命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
D.商业革命与技术进步相互促进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海外大扩张之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中找到”和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促进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商业革命,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故C正确;海外扩张促进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条件,两者并非同时开始,排除A;工业革命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属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但材料重在分析促进工业革命的因素,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商业革命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没有体现技术革命对商业革命的影响,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商业革命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
17.(2024秋 梁平区期末)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示意图。图中“政权尝试”是指( )
A.第一国际 B.共产主义者同盟
C.巴黎公社 D.国际同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材料的正确解读。
【解答】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是世界上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世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项正确;第一国际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协会,排除A项;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排除B项;国际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达成协议,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组织,旨在共同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理解和识记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
18.(2024秋 万州区期末)青年时期,马克思就极力“为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进行辩护,对“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的现状做了有力的鞭挞。由此可见,马克思( )
A.注重理论创新 B.擅长辩论演说
C.关注民生疾苦 D.倡导工人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革命活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青年时期,马克思就极力‘为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进行辩护,对‘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的现状做了有力的鞭挞”可知,这说明马克思关注民生疾苦,维护工人等贫苦群众的利益。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马克思注重理论创新,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马克思擅长辩论演说,排除B;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马克思倡导工人运动,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的革命活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马克思关注民生疾苦。
19.(2024秋 镇江期末)“产业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工厂的汽笛从早响到晚,在一整天里,打个吨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车间经理催促着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材料意在强调工厂制( )
A.是垄断组织的产物 B.带来工人处境的恶化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推动蒸汽时代的到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材料描述的是工厂制下工人的工作情况,工厂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已广泛建立,早于垄断组织出现,所以工厂制不是垄断组织的产物,A错误。从材料中“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没有完成全额就要受到处罚”等内容,可以看出工人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且管理严苛,这些都表明工厂制下工人处境恶化,B正确。材料主要围绕工人的工作状况展开,并未提及工厂制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C错误。蒸汽时代的到来是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工厂制的发展,而不是工厂制推动蒸汽时代到来,逻辑关系错误,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
20.(2024秋 福州期末)如图中“?”处填入的应是( )
A.《独立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第一国际 D.巴黎公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背景。
【解答】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欧洲工人运动兴起。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但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志向,他们深入工人中研究,积极进行理论探索,通过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B项正确;《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诞生,排除A项;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864年9月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是第一个政党性质的国际工人政治组织,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的表现,排除C项;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属于实践的表现,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