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父母的心日本 川端康成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三维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作者以神态描写间接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3、过程和方法:比较阅读??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材分析:《父母的心》是日本现当代作家川端康成所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纤细笔触和哀怨的情调,记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一个感人肺腑的至亲至爱的故事。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以传神的神态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其充满矛盾冲突而又细腻丰富的心理,深刻地表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崇高爱心这一作品主题。走近作者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1924年东京大学国文专业毕业。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鹤》(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康成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工作室自杀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你还在,真好你的不经意小动作,都是我激动的瞬间孩子,你是上帝赐给我的天使生命因你而精彩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1、给下列字注音:
濑( )佣( )酬( )
舱( )褴褛( )
2、解释:
失魂落魄:
如数奉还:
父 母 的 心làiyōngchóucānglánlǚ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按照原数还给人家,如:依照、按照理清文章思路 这篇小说共19自然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6),破题。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第二部分(7—10),故事的开端。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第三部分(11—13),故事的发展。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第四部分(14—18),高潮部分。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发展到了顶点。??第五部分(19),小说的结局。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抓线索,理情节送走( ) ( )换( )
( )换( ) 要回(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大儿子二儿子大儿子女儿二儿子女儿
父母的心贵夫人要小孩
情节表情送走长子
送走次子送走女儿
要回女儿
犹豫不决
难割难舍
无精打采
失魂落魄失声痛哭
仔细体味课文中穷夫妇送走子女时的情感。根据下面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妻子的心理活动和感情
贵夫人要小孩时
送走长子时
送走次子时
送走女儿时
要回女儿时 穷夫妇的心理活动(1)那位父亲犹豫不决,要和孩子的妈妈商量后才决定。
(2)贫穷父母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以让 他过上好日子,自己的负担可以减轻一些。
(3)实在舍不得长子,要把他要回来,怎么要?要老二去换老大吧,就说长子是接班人,不论怎么穷,也不能将长子送人。
(4)次子也舍不得,也要去把他要回来,怎么要?要女儿去换他吧,就说老二长得和去世的婆婆一样,扔了他就如扔了婆婆,这不孝啊。
(5)女儿太小,也舍不得。现在拿了人家的钱怎么办? 如数奉还,我们宁愿全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品细节,细体会 找出穷夫妇四次换送子女时的表现,细细体会。眼含热泪无精打采失魂落魄痛哭失声爱
父母的心 爱子之心 夫妻二人眼含热泪,难舍难分贫穷大儿子是接班人,次序不对
父亲无精打采母亲不好意思,失魂落魄二儿子像婆婆,已5岁夫妻二人失声痛哭太小,与其······不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贫穷父母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以让他过上好日子,自己的负担可以减轻一些。 在怎么穷,也不能把大儿子送人,大儿子是接班人,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次子也舍不得,也要去把他要回来,怎么要?要女儿去换他吧,就说老二长得和去世的婆婆一样,扔了他就如扔了婆婆,这不孝啊。 女儿太小,也舍不得。现在拿了人家的钱怎么办? 如数奉还,我们宁愿全家六口饿死在一起。1.请问课文如果一开始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的爱子之心了?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探究学习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好处:
1、符合生活的真实;
2、把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
3、跌宕起伏的情节富有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2.穷人夫妇为什么要把孩子
送给富太太?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你赞成穷人要回孩子的做法吗?为什么?
3.本文为什么起名“父母的心”?“心”在文中有何含义,起到什么作用?解 答 因为文章中的父母亲从事件开始,心理就不断地变化着;对人物的描写都是围绕他们的心理变化展开的;父母最后的决定可以真切地反映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心。
“心”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是导线,串起了整个故事的情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言训练??(一)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1、?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句段理解?(二)那男人才哭着说:“本来不应该……。把那么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当爹妈的冷酷无情。你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女儿一家六口人而死在一起好。”?理解: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声,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土窝。”托.富勒说:“孩子是穷人的财富。”(《箴言集》)苏霍姆林斯基说:“爱孩子——这是作为能够影响他人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名人名言录》)这几句话点出了本文的中心。?(三)该是父母和儿子分手的时候了,这对父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地走出了舱房。……那位父亲牵着五岁的儿子的手,无精打采地走进那财主太太的客舱。? 这回两口子一起来到那位财主夫人的舱房。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理解:为生活所迫而卖亲骨肉,其痛苦自不待言。怎么避免雷同的表达效果呢?作者三次调换分别用”眼含热泪、难割难舍”“无精打采”“痛哭失声”描述,痛苦逐渐加深,我们不难从中感到父母情感的震荡,从情节上说,又为“有钱妇人”最终放弃了收养作了铺垫。?
加油啊!品析父母的心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从这对父母身上感受到什么?写作特点
作者的全部功力都集中在人物的对话之中。
对话之妙在于,是为了表现“父母之心是多么伟大”,这是文章开头就声明了的。但是,文章的主要的篇幅却是描述伟大的父母是如何出卖孩子的。 如果从概念出发,既然父母之爱是伟大的,一开始就拒绝富人的要求不是更干脆吗?但是,那样一来就显得简单。因为这一对父母处在一种极其困难的境地:“无力抚养”。突然来了这样一个机遇,既可以让孩子过上富贵的生活,又可以继承财主的家业,日后的富贵是毫无疑问的。于是父母答应转让自己的儿子给富人。 全部对话表明,这种考虑,虽然并不是轻率的,是经过夫妻两个商议的,但是,后来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反悔。这说明,起初的答应只是一时的、不得已的决定,这种决定却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这里有个心理问题,表面的一时的决定,也许是理性的,但是却经不住感觉和情感的考验。一旦真正离开了自己的骨肉,理性的决策就顶不住感情的折磨了。所有这一切,读者从父母二人的对话中可以感觉到。 但是,父母三番五次地反悔,至少是在最后不得不老老实实承认割舍不了骨肉以前,都是把自己的真实的意图掩盖起来的。
孩子的父母总是用种种借口,声称不是自己后悔,舍不得,而是考虑到其他的因素。把老大给别人,次序不对;老二很像婆婆,对不起婆婆。种种借口,不管编得多么头头是道,读者却越来越感到不能成立,很笨拙,欲盖弥彰。
越是明显地笨拙,越是感到父母爱心的深厚。更可爱的是,就父母亲本身来说,种种借口都努力编得似乎天衣无缝。与其说是要骗过富人,不如说要骗过自己。但是,在读者看来,越是理由不充分、有漏洞,越是显出爱子心切。花样一变再变,却是欲盖弥彰,最后连起码的面子都没有顾及了。干脆承认自己是舍不得,割舍不了,宁愿饿死,也不愿骨肉分离。这叫层层透底。动人的效果就是由全文的层层透底构成的。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让我们永远感恩父母!父母的心课堂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你在人生的旅途中,已经走过了五千多个日日夜夜,迎送了几个春夏秋冬。在这些幸福难忘的岁月里,是父母,像日月一样紧紧相伴在你身旁,用一片真情呵护着你,培育着你;是父母,带给你无尽的温暖、奋斗的信心和成功的动力。而他们留给自己的,却只有岁月沧桑的印记。但他们无怨无悔,只用自己的爱心蘸着浓浓的真情默默地为你书写着一个大字—值!拓展延伸1、爱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你感受到了吗?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
3、做一张卡片给父母,以表示对他们的理解和感谢。真情反馈收集有关材料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
一父对于十子之至情,较十子对于一父之至情为深。(德国谚语)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西班牙谚语)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中国谚语)
据说爱是下倾的,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胜于子女对父母之爱。(墨尔)乌鸦认为自己的孩子最优秀。(英国谚语)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柯罗里)
造化把一切安排得那么美妙,婴儿一到了这个世界上来,就发现有一位母亲随时爱顾他。(米西兰)
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塞尚)
母亲是儿童最好的教师,她给孩子的教育比所有的学校教育加起来还多。(克鲁普斯卡娅)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比彻)母亲有如光辉灿烂的朝阳。(佚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大的财富。(法国谚语)
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加莉娜)
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华兹华斯)
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在座的各位师生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让亲情永驻人间! 文中说“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设想一下,这家人在团聚以后命运会怎样,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字数250左右)
作 业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