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十一课
---百家争鸣
历史名人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
为什么会出现众多学派和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大的社会变革促使有识之士去深入思考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政治主张。
社会的大动荡必然引起思想领域的大变化。历史名人馆孔子春秋晚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提出“仁”,
主张“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谦虚好学历史名人馆 本指人与人之间互相亲爱,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包含一切美德。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想一想 “仁”的主张在今天生活中还有指导作用吗?
“仁”:
孔子的主要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采用“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
强调谦虚好学
向弟子传授“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春秋晚期老子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道德经》道家学派
创始人历史名人馆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些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而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墨子战国“兼爱”、
“非攻”墨家学派
创始人历史名人馆孟子战国反对一切战争,
用“仁政”治国;
使自然资源能够
持续利用战国时期
儒家代表人物历史名人馆庄子战国治国要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战国时期
道家代表人物历史名人馆韩非改革;法治;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战国末期
法家代表人物战国历史名人馆孙武《孙子兵法》春秋晚期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兵家鼻祖
杰出的军事家历史名人馆盘点收获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取法古人,建设良好校风 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良校风,使同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儒家法家道家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
做错一点也加以“处罚”——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
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
议一议 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最易当时统治者所采纳接受?
1.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2.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 《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练一练BA3.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 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孙子兵法》是孙武的著作B C 5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墨子——“兼爱”“非攻” B.韩非——“春秋无义战”
C.庄子——“无为而治” D.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6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
材料三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材料四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们开始以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薄伽丘的文学作品《十日谈》讲述了一个风趣幽默的故事;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画中,刻画了一个人间少妇的青春之美;米开朗琪罗在教堂巨幅画《创世纪》中创作的众多鲜活人物,释放着震撼人心的光芒。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个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2分)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发生急剧变化。(1分)共同问题:如何治理国家。
(2)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张。(3分)
①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以德治国。③礼:以礼治国;用礼约束自己的广告。④提出教育教学上和学习方法:有教无类;温故知新。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归纳薄伽丘等人作品反映的核心思想。(2分)
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比较孔子的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有何异同。(2分)
(5)谈谈我们可以从孔子思想中汲取哪些智慧。(1分)
与人为善;懂礼守法;遵循教育规律;关心他人;遵守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 假若时光倒流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孙武、孟子、孔子四人到某电视台应聘节目主持人,招聘的栏目有: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按照他们的各自主张,你认为他们分别应当去应聘哪个栏目?教育观察-----
法制园地-----
军事天地-----
自然与环境 -----孔子韩非孙武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