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第六中学2024-2025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吴忠市第六中学2024-2025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02 13:1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吴忠第六中学2024-2025年度第二学期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九年级语文组)
一、积累运用(29分)
(一)语境默写(10分,每空1分)
1. 在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家国情怀是根植于血脉的精神图谱。革命先辈们心怀人民,以①“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 胸 襟 , 为 百 姓 发 出 呐 喊 ; 他 们 用 生 命 诠 释 忠 诚 , 让 丹 心 永 照 史 册 , 立 下 ②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誓言; 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为民族复兴拼搏奋进,践行着③“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崇高使命。尽管曾面临许多的困境,但先辈 们始终坚信④“ ”[李白《行路难》(其一)];他们 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带领人民冲破重重阻碍,迎来了⑤“
, 你 ”(陆游《游山西村》)的光明前景。
(二)成语运用(4分)
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百余年间,青春的力量,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百余年间,中国青年冲锋陷阵、浴血斗争,① (做事既能承受劳苦,又能承受埋怨) 、甘于奋斗、②(头顶云天,脚踩大地。 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勇立潮头,拼搏奋进,凝聚千钧之力,勇挑历史重 担,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青春的激情乐章。
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 ③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 的中国青年 ④ 、重任在肩,不仅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而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 光明。
2. (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填写出①②处的成语。(2分)
① ②
(2)③④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鞠躬尽瘁 生不逢时 B. 奋勇争先 生逢其时
C.不折不挠 生逢其时 D. 奋不顾身 生不逢时
(三)对联文化(3分)
3. 对联文化
下面是一位同学拟写的对联,请在下联横线处选填词语,并说明理由。(3分) 上联:雪山隐姓,戍边将士赤心守土
下联:大漠埋名,华夏才贤 (热血英勇奉先)兴邦
理由:
(四)语境运用(12分)
家国情怀是民族脊梁的精神支撑,是内心炽热的坚守。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将个人 理想融入家国命运,以拼搏之姿、担当之态,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为国家繁荣添砖加瓦。 【 家 国 · 担 当】
中国式浪漫,在家国情怀中尽显风华。 ;是北斗组网成功,为全球提供服务,宛如星辰为游子照亮归乡路,彰显着大国担 当与守护家国的深情。
这种浪漫,是戍边战士在皑皑雪山、茫茫大漠中,用热血与忠诚守护国土,哪怕风刀霜 剑,也绝不退缩一步;是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在实验室里日夜钻研,以科技突破筑起强国 之基。它藏在每一位华夏儿女为了祖国繁荣昌盛而拼搏的身影里,藏在危难时刻八方驰援、 众志成城的团结中。它是深沉的爱,是坚定的信念,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担当,以独特的方 式诠释着中国人对国家、对民族的眷恋与奉献。
①航天人怀揣着千年梦想②是嫦娥奔月的神话照进现实③那是对浩瀚宇宙的浪漫叩问④更是对国家科技自强的坚定奔赴⑤让“嫦娥”探测器踏上月球
4.结合语境下列选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②①⑤③④ B.①②⑤③④ C.②①③⑤④ D.①⑤②③④
【家国 · 科技】
材料 一 :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及渗递率
■市场规模(亿元人民币) 章选章
注:渗透率指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参与的比率。
材料二 :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穿着花棉袄跳舞的机器人成了整场晚会炫酷的“显眼包”。 这群“显眼包”名为H1, 年仅一岁半,背后的研发企业杭州宇树科技是一家专门做四足机器 人 的 新 创 公 司 。
此次春晚表演, H1 团队以独特的“机械骨骼”形象示人,刻意营造与真人舞者的“反差萌”。它们自带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以及 全身AI运动控制等高科技,宛如超强“外挂”,确保步伐稳健、动作整齐。其中,H1身藏“秘 密武器”—AI 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凭借先进的AI算法,H1不仅能精准跟上音乐节奏, 更能体悟舞蹈韵味,实时调整动作,跳出“智能舞蹈”。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5年2月10日,有删改)
材料三:
具身智能离不开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而中国在算力、大模型、计算机视觉等关键领域 取得了长足进步。首先,算力基础设施作为未来比拼具身智能的核心支撑,正日益成为国家 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24年,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 模达246EF1ops,位居世界前列。同时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云服务商搭建全球化的云计 算平台,提供便捷的计算资源与服务。接着,中国Al 研发能力已居世界前列,Al 领域论文数 量居世界第一,利用申请数量世界第二,国内外大模型能力差距不断缩小。
(摘编自“物联网智库”2025年3月21日,有删改)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 6 分 )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主要信息。 ( 2 分 )
(2)请给材料二的消息拟一个标题。(2分)
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前景。(2分)
【家国 · 表白】
青少年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接班人,更应该把家国担当刻在骨子里。今天在学校里茁长 成长的学子,未来皆是美丽中国的逐梦人。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美丽中国,筑梦有我”的主题演讲比赛,作为主持人,请根据以上 文字写一段开场白。(4分)
二 、阅读(46分)
( 一 )整本书阅读(6分)
《水浒传》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蓝本,描绘108位好汉聚义梁山、反抗暴政的故 事。它深刻揭示社会黑暗,歌颂英雄抗争,展现“官逼民反”主题,人物塑造立体,极 具艺术价值。请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问题。
节选一: 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 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 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原来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 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 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 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 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 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 虫顶花皮 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 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 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 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 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 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节选)
节选二: ( 李逵背母上沂岭,母亲口渴,李逵寻水归来发现母亲被虎所食)
李逵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 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 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 来,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 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带着 刀,从洞口里倒撺入山岩下去。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 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見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忽见一只吊晴白额大虫,从山上走 来。那大虫望向李逵,猛一扑,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 下。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选自《水浒传》第四十三回[黑旋风沂岭杀四虎]节选)
7.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在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上有何异同 ( 2 分 )
8.武松和李逵都是勇猛的梁山好汉,也都杀死了老虎,可为什么李逵杀虎后,没有像武松一 样获得英雄称号呢 (2分)
9. 《水浒传》中塑造了众多有勇气有担当的英雄形象,可小说光有人物是不够的,巧妙的构思可以让小说情节引人入胜,请结合《水浒传》中的情节,分析其巧妙之处。(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历史长河中,总有英雄人物以非凡气节与担当,践行着他们的家国情怀,在时代画卷上 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祁彪佳赴池水
[清]计六奇①
祁公讳彪佳,字幼文,号世培,绍兴山阴人。
巡抚苏、松诸府。吴中无赖,凌②小民。官治以法,则摊赃无辜,人益畏之。公至, 捕 其尤者四人,立磔③于市。由是,群奸股栗,吴人至今德之。
十五年.清兵深入逼淮,道路阻绝。起④公掌河南道,微服冒险,间⑨行达京师。明年,佐 大计。十七年甲申五月,公与史可法等决计定策。以公旧有威德于吴命奉敕⑥安抚寻晋大理寺 丞。 即留为巡抚。首募技勇,设标营五营,各五百人,缘江要害,增置屯堡。又上疏,请除诏狱、廷杖诸弊政,为朝廷所忌。
乙 西 夏 ,清兵入浙,檄⑦诸绅投谒。公闻,语夫人商氏曰:“此非辞命所能却。若身至杭, 辞以疾,或得归耳。”家人信之,不为意。闰六月六日夜分,潜出寓园外放生碣下,投池中。 其从容就义如此。
(选自《明季南略》,有删改)
【注】①计六奇:清初史学家,著《明季南略》。②铄 (lì): 欺压。③磔 (zhé): 即车
裂,一种酷刑。④起:任命。⑤间 (jiàn): 暗中。⑥敕:皇帝的诏令。⑦檄 (xí): 用
公文晓谕。
10. 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 人益畏之 (2) 道路阻绝
(3) 缘江要害 (4) 或得归耳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由是,群奸股栗,吴人至今德之。
(2)清兵入浙,檄诸绅投谒。
12.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以公旧有威德于吴命奉敕安抚寻晋大理寺丞。
13.诸葛亮、祁彪佳二人都肩负国家重任,请结合《出师表》及本文分析他们二人的家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
( 二 ) 古 诗 阅 读 ( 4 分 )
从祁彪佳的悲壮事迹到戴叔纶的豪迈诗篇,让我们跨越文字的界限,一同在诗歌的韵律 中,感受那份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
塞上曲
戴叔纶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1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2 分 )
A. 诗的第一句中的“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出汉军旌旗遍布阴山的场景,展现出军队 的强大阵容和高昂士气,体现了诗人对汉军军威的赞叹。。
B. 诗的第二句中的“遣”字写出了汉军对敌人毫不留情、坚决打击的态度,表现出诗人对 击退敌人的坚定信念。
C. 整首诗格调苍凉悲壮,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又表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同时也流 露出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
D. 诗歌三、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奉献一切,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爱国情怀, 体现了一种豪迈的永雄气概。
15.戴叔纶的《塞上曲》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描绘了边塞场景,但在氛围和情感 , 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二者的差异。(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0分)
年轻人身上总有神奇的力量
李洪兴
①“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 察时勉励年轻一代,“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 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人工智能成为发展的关键变量,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给出了历史性机遇。向来得风气之先、善于把握时代机遇的青年人,当大有可为,
②电,被喻为点亮世界的神奇力量。停电了怎么办 过去靠电力运维师傅背着工具包, 沿线检查排除故障。如今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望更好解决这个老大难,不仅能提前发现设备 可能出现的故障,还能预测用电高峰,让电网运行更安全更稳定。
③把尖端技术应用到供电系统的,是一群年轻工程师。他们开发了“光明电力大模型”, 用一行行代码,给电网装上了“智慧大脑”。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而点亮科技树的,常常是 年轻的力量。青春意味着无限可能,年轻人身上总有神奇的力量。
④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纵观文明长河,“自古英雄出少年”, 是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也是深切期许。
⑤没有谁比青年更愿意、更善于创新创造。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突击队,自主研发 的“天枢”大模型,已成为化工领域“创新风向标”;平均年龄28岁的中国航信“技术极客”, 研发的“千穰”大模型,让航班预测准确率提升40%,智能客服响应速度提高3倍,每年为行 业节省超亿元成本。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创新力十足的青年,正在挑大梁、担重任。这 份奋发有为、敢做先锋的精气神,正化为源源不断的朝气锐气,展现在时代进步发展的方方 面面。
⑥创新无极限,成长不设限。青年只有在经风雨、见世面中,才能成长成材,长成可以 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⑦在人形机器人还是“冷门赛道”时,90后冷晓琨和团队就入局了,他们克服研发成本 高昂、关键零部件靠进口等难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攻克“卡脖子”难题。团队发布的 高动态人形机器人“夸父”,零部件国产化率达90%以上,把一体化关节、运控算法等关键技 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但只有沉下心、练内 功,才能以长期主义赢得远大前程。
⑧梦想无远弗届,时代广阔无垠。身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吃劲的时候, 也正是青年人大显身手的时候。
⑨“31 岁时,我成为一个千万级项目的负责人,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科学院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姜益光说。年纪轻轻就干大事,离不开信任与支持。青年人 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不论是改革攻坚克难,还是挺进科技“无人区”,抑或是社会治理创新,青年都可为生力军、先锋官。给足发展空间,既排忧解难,又铺路搭 桥,努力创造青年友好的社会氛围,青年必以汩汩而出的创新创造,持续为社会进步赋能、 开路。
⑩“人虽渺小,但心可以无限广阔。”正在执行任务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王杰的话,道 出了当代青年的大志气、大胸怀与大能量。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强国有我”的时代 新人,必将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
(选自《人民日报》)
16.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2 分 )
A. 中国航信团队研发的“千穗”大模型使智能客服响应速度提高了3倍,每年节省超亿元成 本。
B. 文中列举冷晓琨团队研发“夸父”机器人突破技术壁垒的事例,属于事实论据,增强了“青 年需攻克‘卡脖子’难题”这一论点的说服力。
C. “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一句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统领后文对 青年创新成果的论述。
D. 作者在论证“青年成长需实践磨砺”时,仅采用姜益光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未结合其他 论证方法,导致论证单一。
17.文中画线句“创新无极限,成长不设限”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2分)
18.结合全文,概括当代青年在科技创新中展现出的精神品质。(3分)
19.文章结尾引用航天员王杰的话:“人虽渺小,但心可以无限广阔。”请结合全文,谈谈你 对这句话的理解。 ( 3 分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14分)
塔里木的胡杨
卢 山
①金秋十月,棉海飘雪。天山和昆仑山的雪水奔腾而下,长途跋涉数千里汇聚在脚下,成为世界闻名的塔里木河。此刻,我们一行人跨上越野车,沿着和田河故道奔突百余里,试图在秋风中寻找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精灵——胡杨。  
②老哥是塔里木这片土地上的“活地图”,作为新疆老兵团人的二代,他走南闯北数十载,开坏了几辆越野车。他笑容爽朗,让人印象深刻。车子一头扎进沙漠,连续上蹿下跳,过山车一般吓得我们这几个江南人直叫。  
③我们走的这条和田河故道早已干涸,只剩下洁白的河床与盐碱地。“当年咱们的解放军战士,就是从这里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抵达南疆解放和田的!”老哥边说边用手指了指窗外蜿蜒的河道,“今天咱们就沿着先辈们的光荣之路,一起去见识塔里木真正的胡杨!”方向盘在他手上极速地来回转动,越野车不停地在沙丘与河道之间跳跃。  
④窗外,无尽的沙海在秋风和阳光中翻滚巨浪。数十公里后,当我们穿越大片的红柳和芨芨草,突然一片金黄的巨大屏障出现在我们面前。“胡杨,传说中的胡杨!”同行的朋友从云蒸霞蔚的西子湖畔奔赴万里边疆来看我,见到眼前胡杨林的阵势,忍不住叫了起来。一棵、两棵、三棵……大片胡杨排列整齐,如勇士披上耀眼的铠甲,在秋风中金光闪闪、威风八面。  
⑤从杭州赴疆工作一年多,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一大片胡杨林。面对这些从沙漠里窜出来的精灵,我搜遍脑海,却找不到一句可以匹配的诗。眼前的这棵胡杨树,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叶片,仿佛要在一瞬间把所有的生命力都展示给我们。仔细看过去,一棵树上竟然有三四种不同的叶片!老哥告诉我们,胡杨有一种神奇的本领,能“闻到水、嗅到水,跟着水走”。为了在大漠生存下去,它的根系可以深入到几十米以下的地层中吸收水分,叶子也会因气候环境变化出现渐变状态,形成线形、菱形和扇形等不同叶型。在这片茫茫大漠,很少有人涉足,胡杨悄无声息地站立于天地之间,绽放着炽热的生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⑥这时候,我们才深深体会到人们对于胡杨的热爱,明白了胡杨为什么被叫做“英雄之树”。我们身后的这座南疆军垦新城阿拉尔,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迎来了近五万名各地青年投身到开发塔里木的队伍中。他们响应祖国建设边疆的号召,几十年默默奉献,成为边疆大地那一棵棵沉默无言又金光闪闪的胡杨……  
⑦在黄昏的光线中,我们告别塔里木的胡杨,走向夜色深沉的塔里木河。大家不约而同地摘了几片胡杨叶,要把这团大漠的火焰当做书签,带回烟雨弥漫的江南。
(《人民日报 ( javascript:void(0); )》)
20.请分析文章开头段划线句子的作用。(2分)
21.请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4分)
(1)面对这些从沙漠里窜出来的精灵,我搜遍脑海,却找不到一句可以匹配的诗。(请品析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2分)
大片胡杨排列整齐,如勇士披上耀眼的铠甲,在秋风中金光闪闪、威风八面。(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2分)
2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胡杨为何被称为“英雄之树”?(2分)
23.文章第⑥自然段中运用到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试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24.文章结尾为何要提起“烟雨弥漫的江南”?(2分)
25.你还知道有哪些像塔里木的胡杨一样的人?请结合他/她的具体事例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三、写作(45分)
风似利剑磨砺生命,雨如甘露滋润大地。仙人掌顶着烈日扎根荒漠,白杨树迎着风沙挺 立戈壁,少年的成长亦要像它们般在风雨中肩负责任。勇气是你的盔甲,责任是你前进的动 力。
请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使用试卷 中的素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18000
W000
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500%
0
2022 2023 2 0 2 5 ( 阳
0D0% 2027(2);
2500
2000% 1600%
2026(RN
4500%
32J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