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4.1《稳步增长的农业》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答案:A
解析:分析: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狭义的农业是指从事农作物栽培的生产事业,广义的农业还包括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生产部门的分类。
2. 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要标志是( )
A.山区发展经济林 B.改造中、低产田
C.兴修水利抗旱灾 D.建立生态农业园
答案:D
解析:分析:目前,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应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积极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
3.下列是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海南岛
答案:C
解析:分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虽然位于我国季风区,但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少于800毫米,从气温上看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海南岛气候条件适合,但是土地面积小,不适合大面积种植。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这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4.我国牦牛主要生长在( )
A.青海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新疆牧区 D.东北平原
答案:A
解析:分析:牦牛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栖息于海拔3 000—4 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内蒙古牧区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的细毛羊都是当地牧区的代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青藏高原的特色农业。
5.我国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最大的是( )
A.油菜 B.花生 C.芝麻 D.大豆
答案:A
解析:分析: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油料作物在我国分布地区上和分布面积上都存在着差异。从分布面积上看,油菜南方和北方地区都有播种,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一类油料作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类。
6.在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原因是( )
A.该地牧业发达,牲畜需要大量的饲料 B.该地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
C.该地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脆弱 D.该地少数民族擅长种植牧草
答案:C
解析:分析:西部地区由于气候干燥,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这里降水量少,地形崎岖,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都使得这里在发展种植业的时候有很大的阻碍,如果一味地继续发展种植业,只会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环境继续恶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7.下面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的是( )
A.三江平原 B.江汉平原 C.成都平原 D.珠江三角洲
答案:B
解析:分析:三江平原是在东北地区,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位于长江上游,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附近。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8.有关我国经济作物的生产,说法错误的是( )
A. 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业中是仅次于粮食作物的重要农作物
B.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C. 我国棉花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D. 甜菜喜温好光,适宜在深厚疏松的土壤中生长
答案:D
解析:分析: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业中是仅次于粮食作物的重要农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棉花的分布主要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等地,产量居世界首位。甜菜喜凉耐盐碱,所以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因此错误的选项是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9. 我国农业生产在“确保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是由于( )
A.土地面积广大,人口众多
B.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C.气候复杂多样,人口众多
D.国家建设和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答案:B
解析:分析: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因此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应当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类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发展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类型。
10.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
A.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B.努力扩大耕地面积,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
C.大量进口农产品,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D.实行科学种田,增加粮食产量,走“科技兴农”之路
答案:D
解析:分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要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一定要从农业入手。扩大粮食产量是解决13亿人口温饱问题的主要方法。提高粮食产量有很多方法: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劳动力数量、科学种田等都能够增加粮食产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行科学种田,走“科技兴农”的道路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最优选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有效措施。
11.目前,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是( )
A.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仍采用集体经营的模式
B.农业的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
C.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大部分地区仍以传统的农业方式为主
D.农业的发展还没有依靠科学技术
答案:C
解析:分析: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很多地方依然是以传统的农业方式为主,农作物的单位产量还比较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及措施。
12.适宜建立“农业科技开发试验园区”的地方是( )
A.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B.科技人才密集、科研基础良好、自然条件适宜的地方
C.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
D.乡村人口稠密的地区
答案:B
解析:分析:农业科技开发试验园区是近些年在一些地区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类型。由于科技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建立“农业科技开发试验园区”的地区都是科技人才密集、科研基础良好的地区。此外,由于发展的是农业,农业的类型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所以还应该选择自然条件适宜的地方来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新型农业的发展。
13.从干湿地区上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区 D.青藏高原区
答案:C
解析:分析:从干湿状况上可以把我国分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青藏高原区。我国种植业的大致分布是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以降水量400毫米作为划定界限,以西则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以东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从作物的习性看,多数作物应该分布在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的地区,即半湿润区和湿润区。题干中给出的最佳选项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种植业的分布。
14.下列是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海南岛 ?
答案:C
解析:分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虽然位于我国季风区,但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少于800毫米,气温上看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海南岛气候条件适合,但是土地面积小不适合大面积种植。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这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5.我国牦牛主要生长在( )
A.青海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新疆牧区 D.东北平原
答案:A
解析:分析:牦牛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被称为“高原之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牧区以及相应的牲畜。
16.关于我国南北方种植业差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主要为水田,南方主要为旱地
B.北方主要种植水稻,南方主要种植小麦
C.北方的糖料作物为甘蔗,南方的糖料作物为甜菜
D.北方地区农作物生长期较长,南方较短
答案:D
解析:分析:北方主要为旱地,主要种植甜菜、小麦,南方主要为水田,种植水稻、甘蔗。北方地区因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所以农作物的生长期比南方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原因。
17.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量多 B.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C.天然草场广阔 D.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答案:D
解析:分析:我国牧区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牧区的分布。
18.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全部分布在( )
A.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B.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C.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界线以东 D.季风气候区
答案:D
解析:分析: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其他商品粮基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成都平原位于第二阶梯,其他商品粮基地位于第三阶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
19.下列商品粮基地中,年收获次数最多的是( )
A.三江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江淮地区
答案:B
解析:分析:三江平原可一年一熟,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一年三熟,成都平原和江淮地区可一年二熟。纬度越低的地区,年收获次数越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各地农作物的熟制。
20.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必须依靠( )
A.充足的劳动力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科学技术 D.精耕细作
答案:C
解析:分析: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应依靠科学技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填空题
21.我国东部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说说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文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缓解对土地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历史悠久。
解析:分析:自然要素上可以结合对中国地形和气候的内容进行分析。地形:东部地区地形上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耕作。西部地区则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不利于发展耕作;气候:东部地区临海,降水多,大部分地区地处温带,气温适宜作物生长。人文要素上:东部地区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同时在这里发展种植业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种植业在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发展种植业适宜的自然环境。
三、综合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海,地势低洼,容易被水淹浸的地方,筑堤挡水,以防止外边的水侵入稻田。明清时期,圩田更由长江下游向长江中游发展,在鄱阳湖和洞庭湖都有大片圩田的分布,使这些地区成为新的粮食供应基地,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梯田,就是在山区、丘陵区坡地上,筑坝平土,修成许多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的半月形田块,上下相接,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功效,也有的地方称它为雷鸣田。主要是靠天吃饭,一旦天不下雨,就容易干旱。
你有没有在电视上、报刊上看过与上则材料类似的内容 请谈谈上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围湖造田改良了土地,保证了农业的生产增产,这也是长江中下游自古以来是产粮大区的原因之一。但是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对长江洪水的吞吐能力,导致长江排洪不畅;梯田对于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使天然植被受到了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解析:分析:围湖造田首先是加快了湖泊沼泽化的进程,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地表径流调蓄出现困难,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其次是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劣变,使鱼的种类不断减小,数量减少。
点评:此材料说明了有关围湖造田的相关内容。
23.列表比较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种植业上的区别。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南方地区)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答案:旱地|水田|华北平原:两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淮河以南:一年两熟;
海南岛:一年三熟|小麦|水稻|花生|油菜|甜菜|甘蔗
解析: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划分大致界限是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是我国冬季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也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区。正因为这样的差异,导致这里的耕地类型在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而南方地区则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上也有差异:北方地区因为冬季气温低,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南方地区因为冬季温和,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因为自然环境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作物上的不同:北方作物以耐凉、耐旱为主;南方则以耐水、耐热为主。
点评:此题是通过对比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在种植上的差异。
2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商品粮基地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答案: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
(2)上面的商品粮基地中,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有 (填序号),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有
(填序号),既种粮食又种花的有 (填序号)。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区。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会读图,从图中读出主要的作物分布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5.如图为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主要种植业区和非种植业区的界线大致与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答案:400
(2)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答案: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3)从地形上看,种植业区的地形主要以 为主。
答案:平原、盆地
(4)我国种植业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是 。
答案:人口密集
(5)我国的农业生产在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有很大差异,该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其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答案:小麦?
解析:分析:从降水上看,种植业应该多分布在降水量多,适宜作物生长的地方;从干湿状况上看,这里应该是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从地形上看,种植业应该分布在平坦开阔的地区,所以应该是以平原的地形为主的地区。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应该属于经济发达的地区。种植业的种类在南方和北方的分布也不相同,在北方地区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
点评:此题是针对种植业发展条件设计的一道综合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南北分布的差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