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之《四渡赤水出奇兵》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之《四渡赤水出奇兵》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6 16:2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长征组诗》两首
之《四渡赤水出奇兵》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找出并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渔水一家人。
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渔|鱼
(2)乌江天险重飞度,兵临贵阳逼昆明。
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度|渡
解析:分析:“渔”的含义是“捕鱼”,常组词:渔业、渔翁、渔村;“渡”的意思是“横过水面”,常组词:渡口、渡船、渡江。
点评:本题考查改正错别字,即字形,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平时应多读、多记。
2.下列各组加粗字中与课文中相同字读音不同的一项分别是
(1)横断山( )
A.横眉 B.横蛮 C.横贯 D.横直
答案:B
(2)亲人送水来解渴( )
A.押解 B.解潮 C.解冻 D.解剖
答案:A
解析:分析:(1)B“横蛮”的“横”读hèng,其余的读héng(2)A“押解”的“解”读jiè,其余的读jiě。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根据含义确定读音。平时多积累,多记忆。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横断山,路难行
答案:横断山,路/难行
(2)战士双脚走天下
答案:战士/双脚/走天下
(3)兵临贵阳逼昆明
答案:兵临贵阳/逼昆明
(4)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答案: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解析:分析:反复诵读,理解句意,根据语感、内容或结构划分节奏。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句断句。常规的情况五言为二三,七言为四三。经典模式是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也比较常见。
4.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四渡赤水出奇兵》中体现军民一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解析:分析:学习诗歌,要达到理解、背诵、默写课文的要求。多记忆,多积累。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原文中句子。一要理解句意,二要熟读背诵,三要准确书写。
5.给加粗字注音。
压黔境__________ 敌重兵__________ 重飞渡__________
萧华__________ 横断山__________ 调虎离山__________
答案:qián|zhònɡ|chónɡ|xiāo|hénɡ|diào
解析:分析:特别注意“重、横、调”多音字的读音。重读zhòng,常组词:重力、重量;读chóng,常组词:重复,重新。横,读héng,常组词:横竖,横排;读hèng,常组词:蛮横。调读diào,常组词:调查、调研、调换;读tiáo,常组词:调解、调理,调节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用汉字的认读和拼音的正确书写,平时应多读、多记,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多音字。
6.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或使对方离开原来防守的地方,以便袭击。( )
答案:调虎离山
(2)大军开到城下,也比喻形势十分危急。( )
答案:兵临城下
(3)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
答案:弃甲曳兵
解析:分析:熟读课文,勾画词语,关注注释,理解记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成语含义。平时多查字典,多积累,多记忆。
7.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答案:比喻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答案:比喻
(3)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答案:夸张
解析:分析:(1)天像火一样炎热,水像银一样珍贵,运用比喻。(2)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运用比喻。(3)把毛主席运筹帷幄,指挥有效,取得胜利说成“如神”,运用夸张的修辞。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方法,记住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种类,熟悉其特点和表达作用。
8.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请在下列横线上写歌词的中心句。
《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解析:分析:可以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它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结局),它在表达中心意思方面的作用等方面来思考。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主旨。筛选中心句,理解表达的思想感情。
9.就歌词内容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乐章除了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外,还表现了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
答案: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情|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解析:分析:《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了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镀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反复朗读,理解描写的内容和表现的主题思想。
二、选择题
10.下列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乌江天险重飞渡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B.调虎离山袭金沙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
C. 乌江天险重飞渡
重:一次又一次。
D.敌重兵
重:多。
答案:B
解析:分析: B项中“调虎离山”这里指掉出滇军,为渡过金沙江创造有利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含义。首先理解句子的含义,其次解释词语含义时注意本义和语境义。
1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1935年5月,红军度过了金沙天险,把大批追兵抛在了身后。
B.我志愿军部队趁胜追击敌人,全歼敌人两个团。
C.领导向这支历经千锤百练的英雄连队部署了新的战斗任务。
D.上下团结,官兵一致,这是我军南昌起义以来的优良传统。
答案:D
解析:分析:A度过→渡过 B趁胜→ 乘胜 C千锤百练 →千锤百炼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中字形的正确书写,注意平时多比较,辨析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
1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
(1)四渡赤水出奇兵( )
A.出人意料的 B.特殊的
答案:A
(2)天如火来水似银( )
A.水的颜色像银子一样 B.水像银子一样珍贵
答案:B
解析:分析:(1)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2) 这句话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红军长征条件之艰苦,突出水的珍贵。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含义,二是结合具体语境。
1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天如火来水似银 B.军民鱼水一家人
C.红军都是钢铁汉 D.雪山低头迎远客
答案:D
解析:分析:D是拟人,其余都是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方法,记住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种类,熟悉其特点和表达作用。
14.对“乌江天险重飞渡”的“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示多次、几次 B.指红军领导对渡乌江工作的重视
C.指“注重” D.第二次(渡乌江)
答案:A
解析:分析:这句话意思是说乌江的地理环境很危险 很难过去。重读chóng,“一次又一次”的意思。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含义,二是结合具体语境。
15.选出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 )
A.横断/山,路/难行 B.战士/双脚/走天下
C.兵临贵阳/逼昆明 D.敌人/弃甲/丢烟枪
答案:A
解析:分析:A句正确的断句:横断山,路/难行。 不能把表示完整语意的词语断开。
点评:反复诵读,理解句意,根据语感、内容或结构划分节奏。
16.下列歌词中,能揭示红军长征胜利原因的是哪两句( )
A.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B.战士双脚走天下
C.军民鱼水一家人 D.敌人弃甲丢烟枪
答案:ABC
解析: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是:有领导正确的指挥、有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17.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A.下、兵、明、程 B.明、程
C.兵、明、程 D.下、明、程
答案:C
解析:分析:一般偶句末字押韵,第二、四、六句的末字分别是:兵、明、程,三个字的韵属于一类。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押韵。一般偶句末字押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18.选出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5年举世瞩目的大事,更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B.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
C.随着21世纪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界对艾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刚发现时那样爱莫能助了。
D.小张体格强壮,打起球来又十分卖力。这次篮球比赛中,小张身体力行地投进了好几个球。
答案: D
解析:分析:“身体力行”的意思是亲身体验,努力实行。投球的当然是小张自己,用“身体力行”显得累赘。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运用。一要准确理解词语含义,明确适用对象和范围,体会感彩;二要结合具体语境。
19.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答案:D
解析:分析:A句“无不使人”与前句的主语不一致。B句“节奏”“让人看得”主谓不搭配。C句语序不当,“文字”应放在“即使”后面。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读句子理解语意,凭借语感体会表达是否通顺。还有了解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方法。
20.请你谈谈“军民鱼水一家人”如何理解?
答案: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军”和“民”的关系,比喻成“鱼”和“水”的关系,表明红军部队是人民的部队,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部队,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亲人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明确修辞,理解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一要指出运用的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二要明确句子的内容含义;三要揭示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低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20.为何词中两次提到“横断山,路难行”?
答案:反复咏唱,突出长征之旅的艰难。
解析:分析:“反复”修辞手法,目的是为了强调红军在过横断山时的艰难;同时也就从侧面歌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运用修辞的表达效果。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22.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答案:“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调虎离山袭金沙”
解析:分析:“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总结句,和它照应的诗句就是点明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镀金沙江几次重要战役的诗句。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直接从原文筛选相关语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