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下学期山东省临沂市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
本试卷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为厚植家国情怀,推动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奋斗,学校开展“何以家国”主题学习活动。你和同学小语、小文在一个小组,参加下面的活动。
【活动一 设计“家国情怀”开场白】
小语为活动设计了一段开场白。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从历史到现实,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不畏困难、不惧牺牲,济困扶危、舍生取义。家国情怀,映照着奋斗者的赤子之心——无论经受何种考验,都能永葆初心; ——无论遇到何等艰难,都能坚忍不拔;体现着奋斗者的奉献精神——无论作出何种牺牲,都能无怨无悔。浓郁的家国情怀,背后是深厚的家国责任、强烈的家国担当。
“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读懂家与国的(辩 辨)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 会)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jì 辨 会 chén B.jì 辩 汇 chén
C.jǐ 辩 汇 shěn D.jǐ 辨 会 shěn
2.请你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活动二 讲述“家国情怀”故事】
3.小文撰写了一段演讲词,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
B.每个人都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融汇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C.一步步攻坚克难,一步步跨越发展,伟大的中国人民矢志不渝,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D.100多年前,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犹如不灭的灯塔,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小语听完演讲后,谈了一下自己的感受:
听完今天的演讲,使我心潮澎湃,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厚植家国情怀,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这句话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活动三 品读“家国情怀”作品】
5.在“读名著·品人生”阅读活动中,小文同学就名著人物身上的家国情怀表达了自己的阅读感悟。
请你从《朝花夕拾》和《红星照耀中国》中任选一部作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人物行为,分析书中角色是如何体现他们的家国情怀的。(4分)
【活动四 举办“家国情怀”活动】
6.2025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某中学准备举行有关“抗美援朝”的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活动任务。(7分)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2)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于4月3日参观烈士陵园,下面是校团委拟写的一则通知,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3分)
通 知
各位同学:
对广大青少年来说,爱国情怀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是人生当中必须系好的一粒“扣子”。为了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学校决定于4月3日组织七年级全体同学前往烈士陵园参加缅怀先烈活动。请大家准时参加,切忌不要迟到。
2025年3月28日
某中学校团委
①通知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
②通知内容不够明确,请指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知内容有一处语病,请修改:
(3)校团委准备组织学生在烈士陵园举行缅怀活动,请你根据给出的活动步骤补全活动流程。(2分)
第一步:奏唱国歌
第二步:全体师生肃立默哀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
【活动五 “家国情怀”古诗文朗诵会】
7.某班级正在举行“跨时间长河,诵家国情怀”古诗文朗诵会,请你帮他们将下面的古诗文补充完整。(7分)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家国”之情。范仲淹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抱负;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②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是将国家风雨飘摇记挂心间的惦念;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③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是大义,更是对国家的赤诚热爱;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④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渴望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韩愈的“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为了朝廷百死不辞、壮志无悔的风骨。这些诗句无一不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6分)
金陵白杨十字巷
李 白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
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
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
六帝①余古丘,樵苏②泣遗老③。
【注】①六帝:六代开国之帝。②樵苏:樵,取薪也;苏,取草也。此处指樵夫和桑妇。③遗老:指年老而经历丰富的人或前朝的老臣。
8.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紧扣诗题,点明白杨十字巷的地理位置,并由此地出发,触景生情,抒发感慨。
B.颔联中的“生”字为“生长”之意,写出了草木旺盛的感觉,更能反衬出吴地的衰败。
C.颈联中的“有反覆”道出天地间世事的变化无常,“尽倾倒”则指出战争对宫城的破坏。
D.尾联中诗人借描写“古丘”“樵苏”“遗老”等,抒发了对朝代更迭、世事无常的感慨。
9.本诗与杜甫的《春望》都写到了草木生长之景,但寄寓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4分)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 ”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失之焉能有四焉 ”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而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 ”王斗曰:“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①也。”王曰:“何谓也 ”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②而使工者何也 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
【注】①尺縠(hú):古代一种做帽子的丝织品。②便(pián)辟:指阿谀逢迎受宠信的近臣。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先生徐之”中的“先生”与“寡人请从”中的“寡人”都是谦称。
B.“宣王使谒者延入”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都是“邀请”的意思。
C.“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罔不因势象形”两个句子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D.“合”有“会合、联合”的意思,“九合诸侯”可以理解为九次会合诸侯。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斗登门拜见齐宣王,他希望齐宣王亲自迎接他,认为这样能显示齐宣王是礼贤下士的君主,齐宣王按照王斗的要求做了。
B.王斗先夸赞了齐桓公的功绩,又指出了齐宣王拥有先君的四种爱好,这是在赞扬齐宣王具备了先君那样的优良品质。
C.王斗用齐宣王做帽子不用宠信的近臣而用工匠的例子,指出了齐宣王治理国家只信任宠信的近臣而不重视贤士的问题。
D.齐宣王任用了五名贤士,齐国因此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这既是对齐宣王知错就改的认可,也侧面反映了王斗高超的劝谏技巧。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每答对一处给1分,作答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寡人愚 A陋 B守 C齐国 D唯恐失之 E焉 F能有四焉
13.借助下面资料,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
14.王斗和邹忌都勇于谏言,针砭时弊,但彼此的劝谏之术又有所不同。请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简要分析二人分别是怎样劝谏的。(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1分)
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想要向更多人宣传曲阜“三孔”,并打造“三孔IP”,工作人员把目光投向了文创产品,并搜集整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材料,帮助工作人员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毛绒文创“火出圈”,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现象。
早在2022年6月,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铜奔马文创毛绒玩具就凭借踩翻白眼的小鸟、歪着脖子龇牙咧嘴、稍显笨拙的单腿站立的“丑萌”形象在网络走红。以至凌晨5点就有人排队等进馆,为的就是能“入手”一个铜奔马玩偶;每天销量超过4 000个,“火”得太快导致断货,博物馆不得不以“疯狂踩缝纫机中”来回应消费者的期待。
2024年开始,这股“毛绒化”的风吹向了更广的领域。6月,陕西西安以肉夹馍为原型创作的文创产品“绒馍馍”爆火,上市一个多月卖出一万多单;甘肃天水麻辣烫火遍全网时,甘肃省博物馆趁热推出各式各样的麻辣烫玩偶,在线上开启预售后,一周内有近20万人涌入抢购,推动店铺成交量同比暴涨343%。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文创产品之所以广受欢迎,核心在于设计者们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以及注重兼顾产品的功能性和日常性,通过精准捕捉大众需求,精心提炼产品背后的独特韵味,巧妙将“文化范”融入设计细节。如万花筒般绚烂多彩的文创产品,讲述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在前沿科技的赋能下,不断探索、寻求突破,让古老的文化遗产以全新面貌走进现代生活,与当代人进行深度对话。
传统文化生动“破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得益于长期政策扶持与文化创新实践的深厚积淀。一系列成功案例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蓬勃生机,成为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浪潮中的一朵朵美丽浪花,让国风国潮深入人心,彰显文化自信之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创新中赓续绵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
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创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寻找认同,结识朋友的一种社交方式。通过购买和分享文创产品,年轻人可以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也可以借此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联系。这种社交属性,给文创产品带来新的生命力,也让博物馆文化得以在年轻群体中广泛传播。
博物馆文创正在为中国文化创意和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要进一步发展好博物馆文创产品,将文创产品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进一步贴近年轻人的内心,让博物馆文创成为一种新时尚。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四
(节选自《中国文创产品行业发展状况与消费行为调查数据》)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铜奔马文创毛绒玩具和各式各样的麻辣烫玩偶被消费者疯狂抢购。
B.文创产品的爆火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蓬勃生机。
C.因为文创产品能够通过购买、分享结识朋友,所以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D.博物馆文创正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并为中国文化创意和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16.文创产品广受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创产品具有社交属性,是年轻人表达自我、寻找认同、结识朋友的社交方式。
B.消费者了解文创产品相关信息的渠道以线上为主,短视频平台、内容分享平台、社交平台、综合电商平台占比依次降低。
C.将文创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代生活紧密结合,有利于让博物馆文创成为潮流。
D.年轻人可以通过购买和分享文创产品,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17.小语认为要想打造“三孔IP”,必须加强三孔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因为文创产品广受欢迎。请你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文创产品“火出圈”的原因,来支持小语的想法。(3分)
18.三孔景区若想吸引更多的游客,应如何设计文创产品,才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并符合时代的潮流呢 请结合材料内容向工作人员提几条建议。(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3分)
鹰峰岭
苏三皮
①人上了年纪,记忆力会衰退,而旧事却越发清晰起来。
②就像父亲一样,在没有失去记忆力之前,每天总会拉着他絮絮叨叨地给他讲那个他已经听过上万遍的故事。
③其实不是故事,而是父亲的亲身经历。
④父亲是一名地质调查员。从父亲的讲述中,他推断出故事发生在1987年或1988年深秋的某天,父亲奉命到鹰峰岭开展野外勘探工作。出发时,天气很好,父亲的心情也很好。
⑤父亲的搭档叫老罗。再过半年,老罗就该退休了。老罗是一名资深的地质调查员,业务精熟,尤为关键的是,老罗野外生存能力特别强,对每座山岭的地形地貌都了然于胸。本来那天的任务名单中并没有老罗,上级考虑到老罗即将退休,刚下了调令把他调整到机关的岗位。这是单位的惯例,是对老同志的一种关怀和关爱。但老罗却主动向上级提出,申请参与这次地质调查,说要征服鹰峰岭,为他的地质调查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⑥父亲和老罗配合得很默契,一个进行地质剖面测量、样品采集,一个收集地质、遥感、测绘、测试等数据资料。不出意外,他们将会在两天后结束这次地质调查工作。任务进行到最后一天时,他们的罗盘突然失灵了,天气也变得恶劣起来,狂风暴雨,还夹带着冰雹。他们的身体被冰雹砸得青一块紫一块,刚开始,老罗和父亲还很淡定,他们预估恶劣的天气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他们找到了一处刚好可以容身的狭窄山洞躲避暴风雨和冰雹,打算等天气好转再回营地,收拾行李下山。然而,坏天气持续时间超出了他们的预估,暴风雨一点儿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们冻得瑟瑟发抖,饥饿像虫子一般啃噬着他们的胃。
⑦原本那天的工作量所剩不多,他们预计一个早上便能完成,于是把所有行李都留在了营地,除了工作所需的工具之外什么都没带。老罗平时爱喝两口,想了想还是往背包里塞了那小半瓶自家酿的米酒。
⑧天快黑的时候,老罗果断地和父亲说必须回营地拿行李,不然两个人都会因为失温而死在山洞里。父亲和老罗争执了一会儿,最终拗不过老罗。老罗野外生存经验比父亲丰富,这是事实。而父亲最终之所以屈从,是因为老罗说他是这次任务的组长,他的话就是命令。老罗从背包里掏出那小半瓶米酒留给了父亲,就冲出了山洞。
⑨暴风雨让老罗迷失了方向,没能再回来。而父亲靠着那小半瓶米酒坚持了三天,直到救援人员找到了山洞。父亲在医院苏醒过来时,上级领导告诉他,老罗从山洞出来,每隔几米就砍断一些树枝留下标记,这才为救援人员找到父亲争取了时间。父亲知道,那是老罗用自己的生命为他留出了活命的通道。那一刻,父亲老泪纵横。
⑩在那次任务中,父亲失去了双腿。康复后,父亲像老罗一样,也喜欢啜上两口。在他小时候,父亲就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讲述鹰峰岭的那段故事。等他长大,父亲曾多次央求他带自己回鹰峰岭看看,因为各种原因终究未能成行。父亲失去了记忆力之后,已无法完整讲述那段故事,但是鹰峰岭三个字总会不时地从父亲的嘴里蹦出来。他知道,那三个字已经深深地烙在了父亲的心底,一辈子都不可能抹去。
11春节前夕,他代表父亲参加了父亲单位的老干部座谈会。座谈会上他给大家讲述了父亲的那段亲身经历。讲完故事,他已泪流满面,而会场上也是啜泣声一片。父亲单位的领导当即决定,安排工会工作人员和他一块带父亲回鹰峰岭去。
12他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已不记得他小名的父亲居然泪雨滂沱。
13那是他第一次来到鹰峰岭。鹰峰岭已经被开发成了旅游风景区,当时的原始山林已经被人类文明征服,成为旅游胜景。他站在峰顶的凉亭上极目眺望,只见鹰峰岭远处山体回环,此起彼伏;近处青草铺地,野花吐艳,根藤蔓绕,乔木繁荫。那一刻,千万种思绪涌上了他的心头。
14他特地带了一瓶米酒。从不喝酒的他给父亲倒了一杯米酒,也给自己倒了一杯。他举起酒杯对父亲说,爸,来,我们一起敬老罗。
(有删改)
学校话剧社想把这篇小说改编成话剧,参加校园艺术节的表演大赛。你作为本次活动的编剧之一,遇到了下面几个问题: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讲述了父亲在鹰峰岭的亲身经历,展现了老一辈地质调查员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
B.第⑥段详细描写了父亲和老罗在鹰峰岭遭遇的恶劣天气,主要是为了突出他们野外勘探工作的艰辛。
C.老罗在暴风雨中迷失方向后,每隔几米就砍断一些树枝留下标记,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老罗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更为救援人员找到父亲争取了时间。
D.文中多次提到父亲给“他”讲述鹰峰岭的故事,这既是对往事的回忆,也体现了父亲对那段经历的深刻记忆和深厚情感。
20.你需要按照先后顺序梳理小说的情节,让演员对小说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3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 老罗用自己的生命换得父亲的活命,父亲终生感念
21.剧务组的同学考虑到道具及表演等问题,想删去第⑤段中的画线部分,编剧组的同学都不同意,请你帮助编剧组向剧务组解释这句话的作用。(4分)
22.排练时,剧务组围绕话剧的主人公是父亲还是老罗展开讨论。你认为主人公是谁 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4分)
三、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习近平总书记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 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略。
参考答案:
1.B
【解析】“济”是多音字。读jǐ时,常有下列含义:①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②姓。读jì时,常有下列含义:①过河,渡;②救,救济;③帮助,补益。“济”在这里有“救济、帮助”的意思,应读jì。“辨”用于辨别、分辨;“辩”用于辩解、辩论。“辩证法”是固定搭配,此处应写作“辩”。“汇聚”与“会聚”都有“聚集”的意思,“会聚”多用于人,此处应写作“汇”。“忱”读作chén,注意与“枕(zhěn)”“沈(shěn)”等形近字的区别。
2. 示例:彰显着奋斗者的顽强意志
【评分意见】本题2分。
【考点】仿写、补写。
【解析】分析上下文句子可知,应仿照“映照着奋斗者的赤子之心”“体现着奋斗者的奉献精神”两个句子进行补写。其中“映照”“体现”为动词,“奋斗者”为名词,“赤子之心”“奉献精神”为偏正短语。补写的句子需要与上下文在结构和意义上都保持一致,要体现家国情怀的具体含义、表现。
3.D.【解析】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振聋发聩”。
4. 听完今天的演讲,我心潮澎湃,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厚植家国情怀,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或:今天的演讲,使我心潮澎湃,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厚植家国情怀,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解析】这句话属于介词滥用导致句子缺主语,可以删去“使”或“听完”。
5. 示例一:《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记叙了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期间,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的“匿名信”事件,以及中国留学生在看国人被枪毙的画面时麻木地拍掌欢呼的“看电影”事件,使他意识到医学只能救治身体,不能唤醒精神,于是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唤醒国民。这体现了青年鲁迅的责任与担当,这也是他身上家国情怀的体现。
示例二:《红星照耀中国》中,周恩来在南开大学就读时,领导学生运动。后来去法国留学,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开始,他奉命发动起义,几次领导工人罢工。他的人生经历处处体现着对国家、对民族的赤诚之心,这是他身上家国情怀的体现。
【解析】解答此题,先选择其中一部较为熟悉的名著,再从名著中找到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人物,结合其具体事迹简要分析即可。
6. (1) 示例:厚植家国情怀,青春挺膺担当。
【解析】拟写宣传标语要扣住主题,要善用修辞,同时最好能做到押韵。围绕主题“抗美援朝”作答即可。
(2)①署名和日期对调
②没有写清楚集合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③删掉“切忌”
【解析】通知写作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标题:第一行居中写“通知”或“关于 的通知”。②称呼:换行顶格写明被通知方的名称,后用冒号。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通知内容,如会议通知包括会议内容、时间、地点、出席对象和有关准备事项等。④署名:正文下一行靠右顶格写发出通知的单位或组织。⑤日期:署名下面一行顶格写。
(3) 第三步:向烈士墓敬献花篮 第四步:学生代表讲话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缅怀活动的主题。注意语言简洁,活动步骤要具有连贯性和可实施性。
7.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铁马冰河入梦来③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赢得生前身后名⑤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解析】作答默写题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要作答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汗青”“赢”“弊”“衰朽”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8.C.【解析】C.“‘尽倾倒’则指出战争对宫城的破坏”理解有误。颈联中诗人描绘眼前所见景象,意在感叹世事无常,随着岁月的侵蚀,再雄伟的建筑、再显赫的世家都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诗句并没有体现“战争”。
9. 示例:本诗借草木生长旺盛的态势,反衬出吴地的衰败,抒发了诗人对朝代更迭、世事无常的感慨;《春望》通过写国都沦陷,春天的长安城乱草丛生、人烟稀少,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把握诗歌大意,然后联系诗人生平,再结合描写“草木生长之景”的诗句,对比分析诗人的情感即可。
10.B. 【解析】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自称,也是谦称;战国时期,“先生”是对有德行的长辈的尊称。C.“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中的“因”是“于是”的意思;“罔不因势象形”中的“因”是“顺着、就着”的意思。D.“九”是虚指,意为“多次”,“九合诸侯”应理解为多次会合诸侯。
11.B.【解析】B.根据“先君好士,而王不好士”可知,王斗批评齐宣王不爱惜人才。“赞扬齐宣王具备了先君那样的优良品质”理解有误。
12. BDE
【解析】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再结合语法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为:寡人愚笨浅薄,守护齐国,只怕有所损失,哪里有四点与先王相同呢 据此断句即可。
13.我快步向前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大王快步向前迎接我是礼贤下士,大王认为怎么样
【解析】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梳理通顺,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趋,跑、疾走;好,爱慕;士,贤士,有才能的人;何如,即如何,怎么样。
14. ①王斗先将齐宣王与齐桓公对比,指出齐宣王“不好士”;又通过类比“好冠”而不“忧国爱民”,来反驳齐宣王“当今之世无士”的狡辩。语言尖锐,击中齐宣王要害,促其反思。②邹忌先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例,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动机,然后现身说法,以“家事”类比“国事”,指出齐威王所受蒙蔽之深。语言委婉,使齐威王欣然接受,继而从谏如流。
【解析】结合选文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关王斗和邹忌勇于谏言、针砭时弊的劝谏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先生王斗登门想要拜见齐宣王,宣王派使者请他进来。王斗说:“我快步向前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大王快步向前迎接我是礼贤下士,大王认为怎么样 ”使者又回去报告齐宣王。宣王说:“让先生慢慢走,寡人听从他的意见。”宣王于是快步向前到宫门去迎接王斗,和他一起进宫,说:“寡人奉祀祖庙,守卫国家,听说先生直言正谏毫不忌讳。”王斗回答说:“大王听说的传闻不对。我生活在动乱的时代,侍奉的是昏乱的君主,哪里敢直言正谏呢。”宣王愤怒地改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过了一会儿,王斗说:“从前先君桓公所喜欢的事情,是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天子授给他封地,立桓公为诸侯的首领。如今大王有四点和桓公相同。”齐宣王很高兴,说:“寡人愚笨浅薄,守护齐国,只怕有所损失,哪里有四点与先王相同呢 ”王斗说:“不对。先君喜欢马,大王也喜欢马。先君喜欢狗,大王也喜欢狗。先君喜欢酒,大王也喜欢酒。先君喜欢女色,大王也喜欢女色。先君喜欢贤士,可是大王不喜欢贤士。”宣王说:“当今的时代没有贤士,寡人喜欢什么 ”王斗说:“大王只不过不喜欢贤士,为什么忧虑没有贤士 ”宣王说:“寡人忧虑国事热爱民众,当然希望得到贤士以便治理国家。”王斗说:“大王的忧国爱民,赶不上大王喜爱一尺绉纱。”宣王说:“这说的是什么意思 ”王斗说:“大王派人做帽子,不让左右亲近宠信的人去做而让工匠去做,为什么呢 是因为工匠有能力做好它。如今大王治理齐国,不是左右亲近宠信的人不任用,臣下所以说大王忧国爱民不如爱惜一尺绉纱。”宣王道歉说:“寡人对国家有罪。”于是他选拔了五位贤士担任官职,齐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15.C. 【解析】C.根据材料三“文创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寻找认同,结识朋友的一种社交方式……这种社交属性,给文创产品带来新的生命力,也让博物馆文化得以在年轻群体中广泛传播”可知,此选项说法有误。
16.B.【解析】B.依据材料四中的图表可知,中国消费者了解文创产品相关信息的线上渠道占比按内容分享平台、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综合电商平台依次降低,故选项中“短视频平台、内容分享平台、社交平台、综合电商平台占比依次降低”表述错误。
17. ①文创产品的设计者们深度挖掘文化内涵;②兼顾产品的功能性和日常性,满足了大众的日常需求;③得益于长期政策扶持与文化创新实践的深厚积淀。
【解析】根据材料二中“文创产品之所以广受欢迎,核心在于设计者们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以及注重兼顾产品的功能性和日常性”,可直接得出设计者们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兼顾产品的功能性和日常性。根据“传统文化生动‘破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得益于长期政策扶持与文化创新实践的深厚积淀”,可概括出得益于长期政策扶持与文化创新实践的深厚积淀。
18.①文创产品外形要独特、新颖,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②要体现地域特色,使文创产品独树一帜;③要深挖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④要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如审美需求、生活需求等。
【解析】根据材料一“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铜奔马文创毛绒玩具”“陕西西安以肉夹馍为原型创作的文创产品‘绒馍馍’”“甘肃省博物馆趁热推出各式各样的麻辣烫玩偶”可概括出,文创产品不仅要创新外形,吸引消费者,还要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根据材料二“文创产品之所以广受欢迎……巧妙将‘文化范’融入设计细节”可概括出,文创产品的设计要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还要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如审美需求、生活需求等。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9.B. 【解析】B.第⑥段详细描写恶劣天气,不仅仅突出了野外勘探工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为后文老罗和父亲的困境以及老罗的牺牲作铺垫,突出了老罗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20.
①父亲奉命勘探鹰峰岭,即将退休的老罗主动申请参加
②勘探时遭遇恶劣天气,父亲和老罗进山洞躲避暴风雨和冰雹
③老罗给父亲留下小半瓶米酒,冲出山洞回营地拿行李
【解析】结合文章内容,可以明确答题区间在第④至⑧段。其中第④段是开端,写父亲奉命勘探鹰峰岭,第⑤段写即将退休的老罗主动申请参加;第⑥⑦段是发展部分,写勘探时遭遇恶劣天气,父亲和老罗进山洞躲避暴风雨和冰雹;第⑧段是高潮部分,写老罗给父亲留下小半瓶米酒,冲出山洞回营地拿行李。
【方法点拨】
如何梳理文章情节
①按记叙要素划分结构。可依据时间的先后,地点的变化,人物的变化,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情节,归纳内容。
②按思想情感的变化划分结构。一般而言,要勾勒出文章感情的变化过程,最好直接去寻找文章中表示情感的词语。若文章中没有出现表示情感的词语,则需要分析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景物等,加以判断概括。
注意:能用原文语句的尽量用原文语句,注意填写内容应尽量与给出的形式保持一致。
21. 第⑤段中画线部分交代了老罗的身份和能力,揭示了老罗主动申请参加勘探鹰峰岭的原因,也为后文父亲和老罗为谁回营地拿行李发生争执,父亲最终没有拗过老罗作铺垫,进一步丰富了老罗的人物形象。
【解析】细读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可以发现,这句话是对老罗身份和能力的具体介绍,结合下文“说要征服鹰峰岭,为他的地质调查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父亲和老罗争执了一会儿,最终拗不过老罗。老罗野外生存经验比父亲丰富,这是事实”可知,这句话有铺垫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老罗的人物形象。
22. 示例一:老罗。小说中老罗在退休之际主动申请参加鹰峰岭勘探,在危急关头用自己的生命为父亲留出了活命的通道,文章赞美了老罗爱岗尽职、舍己为人的美德。
示例二:父亲。小说主要是从父亲的视角进行回忆的,情节也是围绕父亲的行为展开的,揭示了父亲不忘恩情、懂得感恩的品质。
示例三:两人都是主人公。小说讲述了老罗与父亲在鹰峰岭勘探时遇险,老罗将生还的机会留给父亲,父亲因此追念一生的故事。文章旨在赞美并讴歌老罗舍己为人、有责任担当的高尚品质,以及父亲不忘恩情、懂得感恩的美德。
【解析】阅读文章可知,选文讲述了老罗在退休之际主动申请和父亲一起参加鹰峰岭勘探,并在危急关头用自己的生命为父亲留出了活命的通道,父亲因此一直牢记着老罗的恩情的故事。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和主旨看,老罗和父亲都可以是文章的主人公,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理由即可。
23.略
【评分意见】本题50分。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符合题意,有真情实感;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