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冲刺押题预测 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一天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因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板块运动 D.大陆漂移
2.重庆夏季的昼夜长短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极昼现象
3.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太阳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着太阳转
C.地球绕着地轴转 D.地球绕着北极星转
4.在儿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5.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是一年和一天
B.自转的同时也围绕太阳公转
C.太阳既是自转的中心又是公转的中心
D.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不同的
6.2024年2月9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除夕夜在中国空间站给大家拜年。济宁的小明在除夕夜20:00打开电视收看春晚,她远在英国伦敦的姐姐同时也在收看春晚,当地时间是12:00,造成这一时间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海陆变迁 D.大陆漂移
7.下列关于五带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B.温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C.寒带没有太阳直射,但是有极昼极夜现象
D.温带有太阳直射,四季变化明显
8.下列关于“五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终年炎热
B.寒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寒冷,还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北温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比较分明
D.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是赤道、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
9.地球自转方向在不同的视角下表述不同。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自东向西旋转 B.自南向北旋转
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D.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10.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
A.一天 B.一星期 C.一个月 D.一年
11.下列是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下列现象不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更替 B.时间的差异
C.太阳东升西落 D.四季更替
13.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转中心是地球
B.地轴是倾斜的,它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C.方向自东向西
D.地球地轴不固定,在自由运动中
14.二十四节气一直是我国农业气候历。读图,结合与之相关的谚语——“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春分时白昼最长
B.说明春分时白昼渐长
C.该现象主要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D.该现象在南半球会同时出现
15.地理课上,a图为同学们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的运动。b为地球运动过程演示示意图。读图,演示地球运动时( )
A.图a中从左向右逆时针拨动地球仪使其转动,演示地球自转
B.图a中演示地球公转时,围绕地球球心,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地球仪
C.图b中按甲→乙→丙→丁的顺序沿着桌面移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D.图b中按甲→丁→丙→乙的顺序沿着桌面移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孕育人类文明。为了更好地研究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目前,人们利用人造卫星确证地球的形状是 ,而且精确测量了地球的大小,其最大周长约 千米。
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如图1为地球仪示意图,图2为实景照片。
(2)据图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
①在地球仪上,经线长度不相等。
②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③北纬90°是指北极圈。
④科考队绕航一周跨越了所有经线。
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由于地球运动,产生了很多奇特的自然现象。2024年12月21日,冬至。在故宫乾清宫,冬至日的阳光照射到地面的金砖后,会反射到“正大光明”匾额上,“正大光明”这四个字和匾额下的五条金龙会从西向东依次被阳光点亮,发出耀眼的金光,可谓巧夺天工!图3为“正大光明”匾额被点亮示意图。
(3)“正大光明”匾额悬挂在乾清宫的 (方向)面的墙上。匾额和五条金龙从西向东依次被阳光点亮,主要原因是由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4)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图1中的 (①/②)纬线上,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要想看到这个奇观,还需要看天气情况,对最有利的天气状况是 。
17.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某校同学在地理老师指导下,完成了两个实践活动。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观测一天中日影的变化”:晴朗的一天内,同学们分别在8时、12时、17时,在同一地点观测并记录日影长度和方向的变化。图左为“活动中某时刻拍摄的照片”。
活动二:“观测二至日当地正午的日影”:同学们分别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当地正午观测并记录日影的长度及方向的变化。图中为“夏至日和冬至日同学绘制的当地正午日影示意图”,“地球公转示意图”。
(1)据材料,同学们拍摄图左的时间最可能是 时,一天中日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
(2)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 (填字母),判断依据是 。
(3)绘制图中B时,太阳光直射 (填纬线名称),地球位于图右中 (填字母)处。
(4)我国《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普通教室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少于2小时。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该规范中以“冬至日”的情况作为标准的原因。(答一点)
18.2024年10月1日,我们的祖国迎来了第75个生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北京二分二至日正午旗杆影子长短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祖国过生日时,地球公转在甲、乙、丙、丁四段中的 段,此时北京正值的季节是 ,昼夜长短情况为 。
(2)图2中代表夏至日正午旗杆影子长短的序号是 。国庆期间,可观测到天安门广场旗杆的正午影长逐渐变 。
19.【星辰为伴 航天作舟】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年6月21日前后为夏至,在古时民间是“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备受重视。民间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材料二:2024年9月6日,我国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在预定着陆场成功着陆。
材料三: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首先,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左右。其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最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材料四: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长春市全年光照示意图。
(1)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判断地球运动的方向是 。我们常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来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 时针。
(2)航天器成功着陆时,地球正处于图1中的 (填数字)段,从航天器着陆到我们期末考试当天(12月30日)长春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符合材料一中描述的长春市夏至日正午光照示意如图2中 (①/②/③)光线所示。
(3)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属于太阳系的第 颗行星,结合材料三,任选一方面概括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
20.阅读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所学回答下面问题。
(1)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时针方向。
(2)3月21日前后的节气是 ,与夏至相差 个月。
(3)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的是 ,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
(4)秋分到冬至这段时间,长春的白昼时间越来越 ;学校正午旗杆影子越来越 。
中考冲刺押题预测 地球的运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一天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因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板块运动 D.大陆漂移
【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A
【分析】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解: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一天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因为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所以人们会根据日出和日落来安排活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2.重庆夏季的昼夜长短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极昼现象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A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上由于各地获得的太阳的光热不同,便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重庆市此时昼长夜短。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3.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太阳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着太阳转
C.地球绕着地轴转 D.地球绕着北极星转
【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C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绕着地轴转,其方向是自西向东。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4.在儿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B
【分析】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儿童节接近夏至日。
【解答】解:当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结合选项,六一儿童节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北回归线。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概况。可以认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解答。
5.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是一年和一天
B.自转的同时也围绕太阳公转
C.太阳既是自转的中心又是公转的中心
D.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不同的
【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B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围绕太阳不停的进行公转运动,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解: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公转的周期为一年,故A错误;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故B正确;
地球自转的中心是地轴,公转的中心是太阳,故C错误;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知识点,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6.2024年2月9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除夕夜在中国空间站给大家拜年。济宁的小明在除夕夜20:00打开电视收看春晚,她远在英国伦敦的姐姐同时也在收看春晚,当地时间是12:00,造成这一时间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海陆变迁 D.大陆漂移
【考点】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A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解: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时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地理现象。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济宁和伦敦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7.下列关于五带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B.温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C.寒带没有太阳直射,但是有极昼极夜现象
D.温带有太阳直射,四季变化明显
【考点】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D
【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解答】解:五带中,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故A正确。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故B正确。
寒带没有太阳直射,但是有极昼极夜现象,故C正确。
温带没有太阳直射,四季变化明显,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地球五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8.下列关于“五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终年炎热
B.寒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寒冷,还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北温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比较分明
D.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是赤道、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
【考点】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D
【分析】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北温带:23.5°N﹣66.5°N和南温带:23.5°S﹣66.5°S,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夜现象,四季分明;北寒带:66.5°N﹣90°N和南寒带:66.5°S﹣90°S,终年寒冷,有极昼夜现象。23.5°N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23.5°S是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66.5°N是北极圈,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66.5°S是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解答】解:据所学知识可知,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终年炎热,A正确;寒带获得太阳光热最少,终年寒冷,还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B正确;北温带获得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比较分明,C正确;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带的分界线及特点,牢记即可。
9.地球自转方向在不同的视角下表述不同。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自东向西旋转 B.自南向北旋转
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D.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C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解: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方向,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10.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
A.一天 B.一星期 C.一个月 D.一年
【考点】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D
【分析】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解: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周期,牢记即可。
11.下列是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
【专题】示意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B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解答】解:地球绕着地轴进行自转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A错误,B正确;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C错误;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牢记即可。
12.下列现象不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更替 B.时间的差异
C.太阳东升西落 D.四季更替
【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D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故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13.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转中心是地球
B.地轴是倾斜的,它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C.方向自东向西
D.地球地轴不固定,在自由运动中
【考点】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B
【分析】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叫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固定不变,北极点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解答】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自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叫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固定不变,北极点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答。
14.二十四节气一直是我国农业气候历。读图,结合与之相关的谚语——“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春分时白昼最长
B.说明春分时白昼渐长
C.该现象主要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D.该现象在南半球会同时出现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B
【分析】春分日是3月21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过了春分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解答】解:我国的谚语“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说明春分日过后白昼渐长;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以后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且昼长夜短;该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有关,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15.地理课上,a图为同学们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的运动。b为地球运动过程演示示意图。读图,演示地球运动时( )
A.图a中从左向右逆时针拨动地球仪使其转动,演示地球自转
B.图a中演示地球公转时,围绕地球球心,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地球仪
C.图b中按甲→乙→丙→丁的顺序沿着桌面移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D.图b中按甲→丁→丙→乙的顺序沿着桌面移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
【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
【专题】示意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A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解:从左向右逆时针拨动地球仪使其转动,演示地球自转,符合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按甲→乙→丙→丁的顺序沿着桌面移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并不是自转;演示地球的公转时,应按甲→乙→丙→丁的顺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孕育人类文明。为了更好地研究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目前,人们利用人造卫星确证地球的形状是 球体 ,而且精确测量了地球的大小,其最大周长约 4万 千米。
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如图1为地球仪示意图,图2为实景照片。
(2)据图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
①在地球仪上,经线长度不相等。 ×
②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
③北纬90°是指北极圈。 ×
④科考队绕航一周跨越了所有经线。 √
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由于地球运动,产生了很多奇特的自然现象。2024年12月21日,冬至。在故宫乾清宫,冬至日的阳光照射到地面的金砖后,会反射到“正大光明”匾额上,“正大光明”这四个字和匾额下的五条金龙会从西向东依次被阳光点亮,发出耀眼的金光,可谓巧夺天工!图3为“正大光明”匾额被点亮示意图。
(3)“正大光明”匾额悬挂在乾清宫的 西 (方向)面的墙上。匾额和五条金龙从西向东依次被阳光点亮,主要原因是由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自西向东 。
(4)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图1中的 ① (①/②)纬线上,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短夜长 。要想看到这个奇观,还需要看天气情况,对最有利的天气状况是 晴天 。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
【专题】分布图;示意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1)球体;4万;
(2)×;×;×;√;
(3)西;自西向东;
(4)①;昼短夜长;晴天。
【分析】(1)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解答】解:读图可知,(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目前,人们利用人造卫星确证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经过精确测量,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2)①在地球仪上,经线长度都相等,原叙述错误。
②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纬度最小,为0°,原叙述错误。
③北纬90°是指北极点的纬度,原叙述错误。
④科考队绕航地球一周,跨越了所有经线,原叙述正确。
(3)观察图示发现,“正大光明”匾额悬挂在乾清宫的西面的墙上;匾额和五条金龙从西向东依次被阳光点亮,主要是由地球自西向东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
(4)。2024年12月21日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中的①纬线上;此时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北京市昼短夜长;要想看到这个奇观,还需要看天气情况,对最有利的天气状况是晴天。
故答案为:
(1)球体;4万;
(2)×;×;×;√;
(3)西;自西向东;
(4)①;昼短夜长;晴天。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教材知识点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17.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某校同学在地理老师指导下,完成了两个实践活动。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观测一天中日影的变化”:晴朗的一天内,同学们分别在8时、12时、17时,在同一地点观测并记录日影长度和方向的变化。图左为“活动中某时刻拍摄的照片”。
活动二:“观测二至日当地正午的日影”:同学们分别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当地正午观测并记录日影的长度及方向的变化。图中为“夏至日和冬至日同学绘制的当地正午日影示意图”,“地球公转示意图”。
(1)据材料,同学们拍摄图左的时间最可能是 8 时,一天中日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的 自转 运动有关。
(2)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 A (填字母),判断依据是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日影最短 。
(3)绘制图中B时,太阳光直射 南回归线 (填纬线名称),地球位于图右中 d (填字母)处。
(4)我国《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普通教室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少于2小时。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该规范中以“冬至日”的情况作为标准的原因。(答一点)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专题】示意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1)8;自转;
(2)A;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日影最短;
(3)南回归线;d;
(4)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
【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据图左指向标可知,图片拍摄时日影朝西,太阳位置与日影朝向相反,太阳此时位于东方,说明拍摄照片时间在日出之后,应该是8:00。结合生活实际,一天中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日出到正午影子变长,正午影子最短,正午到日落时影子变长,日影的变化规律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这一天日影最短,云南省昆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距北回归线近,太阳高度角接近90°,影长短,故选A图。
(3)图中B图影长与同学身高几乎相等,身高,影子与太阳光线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太阳高度角约为45°,由于云南省昆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距北回归线近,此时太阳直射点应该位于南回归线,为冬至日,位于右图中的d处。
(4)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故冬至日满窗日照时间是一年中最短的,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2小时,其他时间满窗日照都不会低于两小时。
故答案为:(1)8;自转;
(2)A;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日影最短;
(3)南回归线;d;
(4)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
【点评】本题以日影变化以及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日影长短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太阳高度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8.2024年10月1日,我们的祖国迎来了第75个生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北京二分二至日正午旗杆影子长短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祖国过生日时,地球公转在甲、乙、丙、丁四段中的 丙 段,此时北京正值的季节是 秋季 ,昼夜长短情况为 昼短夜长 。
(2)图2中代表夏至日正午旗杆影子长短的序号是 ② 。国庆期间,可观测到天安门广场旗杆的正午影长逐渐变 长 。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1)丙;秋季;昼短夜长;
(2)②;长。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此时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解答】解:读图可知,(1)10月1日祖国过生日时,地球运行在秋分和冬至之间,位于公转示意图中的丙段,此时北京正值秋季(9、10、11月为北半球的秋季),此时北京昼短夜长。
(2)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短;图2中②影子最短,代表夏至日正午旗杆影子的长短;国庆期间,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可观测到天安门广场旗杆的正午影长逐渐变长。
故答案为:
(1)丙;秋季;昼短夜长;
(2)②;长。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
19.【星辰为伴 航天作舟】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年6月21日前后为夏至,在古时民间是“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备受重视。民间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材料二:2024年9月6日,我国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在预定着陆场成功着陆。
材料三: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首先,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左右。其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最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材料四: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长春市全年光照示意图。
(1)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判断地球运动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我们常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来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 逆 时针。
(2)航天器成功着陆时,地球正处于图1中的 ② (填数字)段,从航天器着陆到我们期末考试当天(12月30日)长春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昼先变短,再变长,夜先变长,再变短 。符合材料一中描述的长春市夏至日正午光照示意如图2中 ③ (①/②/③)光线所示。
(3)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属于太阳系的第 三 颗行星,结合材料三,任选一方面概括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
【专题】示意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1)自西向东;逆;(2)②;昼先变短,再变长,夜先变长,再变短;③;(3)三;太阳光照稳定,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分析】(1)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据题干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自转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自转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2)航天器成功着陆时是9月6日,地球公转在图1中的②段即夏至日—秋分日之间,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半球,长春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从航天器着陆(9月6日)到我们期末考试当天(12月30日),太阳直射点先南移,再北移,长春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先变短,再变长,夜先变长,再变短;材料一中所说的每年6月21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点为赤道,太阳高度角高,因此正午光照示意如图2中③光线。
(3)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属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材料中“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得出太阳光照稳定,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故答案为:(1)自西向东;逆;(2)②;昼先变短,再变长,夜先变长,再变短;③;(3)三;太阳光照稳定,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点评】本题以太阳光照图和地球公转轨道图等为材料,涉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20.阅读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所学回答下面问题。
(1)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逆 时针方向。
(2)3月21日前后的节气是 春分日 ,与夏至相差 3 个月。
(3)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的是 丙 ,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甲 。
(4)秋分到冬至这段时间,长春的白昼时间越来越 短 ;学校正午旗杆影子越来越 长 。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
【专题】示意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答案】(1)逆;(2)春分日;3;(3)丙;甲;(4)短;长。
【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地球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
(2)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与夏至(6月22日前后)大概相差3个月。
(3)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的是丙所示的冬至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甲所示的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4)秋分到冬至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对于北温带的长春来说,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短,且白昼时间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学校正午旗杆影子越来越长。
故答案为:(1)逆;(2)春分日;3;(3)丙;甲;(4)短;长。
【点评】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涉及自转的方向、公转图的判读、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