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冲刺押题预测 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平原的颜色是( )
A.蓝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789千米 B.8699米 C.8999米 D.11103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所代表的地形是( )
A.山地 B.盆地 C.缓坡 D.陡崖
4.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B.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缓
C.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陡
D.等高线图中数值从内向外读数增大,则表示该地形为山地
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A. B.
C. D.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常表示( )
A.山脉 B.高原 C.平原 D.海洋
7.图中甲地的海拔是( )
A.1500米 B.1000米 C.500米 D.700米
8.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的地形类型为( )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丘陵
9.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该地地势起伏情况是( )
A.西高东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中部低,四周高 D.北高南低
10.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黄、褐色一般表示( )
A.高原和山地 B.平原
C.海洋和湖泊 D.积雪和冰川
11.下列剖面图能反映出MN线地形起伏状况的是( )
A. B.
C. D.
12.下列是山地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其中表示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对分层设色地形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的深浅可以代表海拔的高低
B.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代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
C.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一般代表水域
D.山地、高原一般颜色较深
14.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在开发本地的过程中,不合理的做法是( )
A.拟修建一座水库,水坝位置应选在a、b两地中的b地
B.修建水库前,甲、乙两村都需要搬迁
C.丙、丁两度假村之间拟修一条公路,应选在线路④
D.乙村欲从河流中引水,两条引水线⑥更合理
15.如图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路线示意图,关于登山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路线大体沿山脊方向
B.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大
C.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400米
D.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西北方向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6.厦门野山谷风景区位于同安莲花镇小坪村与水洋村的交界处,是厦门莲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之一,某研学小队前往野山谷进行研学。读野山谷及周边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研学小队从玻璃吊桥向 (填方向)前进到达恐龙谷。野山谷大门和恐龙谷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4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为 千米。
(2)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途经甲地,甲地与丁山峰的相对高度为 米。
(3)当同学们经过某处时发现了警示标志:“雨季请小心山洪”。此标志最有可能出现在乙、丙两地中的 地,其所在山体部位的名称为 。
(4)研学小队到达神仙林之后准备向休息亭前进,有L1和L2两条路线,其中比较轻松的路线是哪条?并说明理由。
17.暑假小艾一家去我国某森林公园旅游。读“景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景区所在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该图等高距是 米;M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2)凉亭在候车亭的 方向。
(3)小艾一家上下山采用不同的方式:小艾和爸爸徒步,妈妈陪爷爷和奶奶坐索道。请说明该景区修建索道的好处。(答两点)
18.我国某山区开展了一次攀岩运动,小梁同学前往观看了比赛。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请把图中的数字比例尺转化为文字比例尺: ;图中区域A地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2)小梁前往观看攀岩的地点,最可能位于图中字母所标注的 地,判断的理由是 。
(3)看完比赛后,小梁打算攀登E山峰,该山峰的海拔范围为 米。从省力的角度考虑,你会建议小梁选择D﹣E路线还是C﹣E路线?理由是什么?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乡村兴则国家兴”。安徽省阜阳市利用优势自然环境条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材料二:图为阜阳市某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
(1)图中甲、乙、丙、丁四村镇中,所处海拔最低的是 。
(2)若丙和丁两村的图上距离为1.5厘米,则两村的实地直线距离约为 。
(3)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图中d所处的地形部位名称为 。
(4)图中a、b、c、d所处的地形部位最适合开展攀岩运动项目的是 。
(5)该地区计划开辟一条登山线路,专门为爬山困难的老年游客提供帮助和服务。b和c两条线路中你推荐开辟哪一条?请简要说明你的推荐理由。 。
(6)若计划在图中拟建水库处修建水库大坝,建成后将会淹没一些土地变为库区。为避免被淹没,甲、乙两村庄需要进行搬迁的是 村庄。
20.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B ,D 。
(2)甲村和乙村计划开发漂流探险的旅游项目,应选择ab与cf两河段中的 河段,判断依据是 。
(3)两个登山小组分别从E地和乙村沿直线爬到花果山山顶,其中较容易的是从 出发,原因是 。
中考冲刺押题预测 地形图的判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平原的颜色是( )
A.蓝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考点】应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B
【分析】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图。
【解答】解:在分层设色地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色表示山地、高原。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层设色地图的判读,牢记不同颜色的含义即可。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789千米 B.8699米 C.8999米 D.11103米
【考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专题】海拔高度及其与相对高度的计算;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C
【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解答】解: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二者的相对高度就是二者海拔高度的差,即8844米减去(﹣155)米,其算式是:8844﹣(﹣155)=8999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理解答题即可.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所代表的地形是( )
A.山地 B.盆地 C.缓坡 D.陡崖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答案】D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解答】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4.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B.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缓
C.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陡
D.等高线图中数值从内向外读数增大,则表示该地形为山地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A
【分析】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解: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都是相等的,A正确。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B错误。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C错误。
等高线图中数值从内向外读数增大,则表示该地形为盆地,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A. B.
C. D.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示意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B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C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D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常表示( )
A.山脉 B.高原 C.平原 D.海洋
【考点】应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C
【分析】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图。
【解答】解: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和山地,颜色越深,海拔越高。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层设色地图的判读,牢记不同颜色的含义即可。
7.图中甲地的海拔是( )
A.1500米 B.1000米 C.500米 D.700米
【考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专题】地形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A
【分析】海拔是指某地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上某一点与另一点的高度差。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海拔高度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是500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海拔高度的概念,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8.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的地形类型为( )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丘陵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示意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C
【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解答】解:读图可知,乙地的海拔为1000+500=1500米,地形类型是山地。
故选:C。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地形类型的判读方法,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9.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该地地势起伏情况是( )
A.西高东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中部低,四周高 D.北高南低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地形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C
【分析】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解答】解: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起伏情况是中部低,小于100米,四周高,为盆地。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
10.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黄、褐色一般表示( )
A.高原和山地 B.平原
C.海洋和湖泊 D.积雪和冰川
【考点】应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图的要素.
【答案】A
【分析】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答】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褐色一般表示高原和山地。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11.下列剖面图能反映出MN线地形起伏状况的是( )
A.
B.
C.
D.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示意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D
【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个区域的地形地势状况,在同一个图中,等高距相同,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同。
【解答】解: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所示地区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MN线地形起伏状况是高﹣低﹣高,与选项D是相符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部位及图示信息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2.下列是山地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其中表示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示意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B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解答】解:由图可知,①是山谷,②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③是山峰,④是鞍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山体部位,结合图示理解作答即可。
13.下列对分层设色地形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的深浅可以代表海拔的高低
B.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代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
C.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一般代表水域
D.山地、高原一般颜色较深
【考点】应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B
【分析】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图。
【解答】解: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的深浅可以代表海拔的高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代表平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一般代表水域。山地、高原一般颜色较深。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层设色地图的判读,牢记不同颜色的含义即可。
14.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在开发本地的过程中,不合理的做法是( )
A.拟修建一座水库,水坝位置应选在a、b两地中的b地
B.修建水库前,甲、乙两村都需要搬迁
C.丙、丁两度假村之间拟修一条公路,应选在线路④
D.乙村欲从河流中引水,两条引水线⑥更合理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示意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B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水库大坝的选址一般考虑蓄水量、施工的难易、建设成本等问题。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拟修建一座水库,水坝位置应选在b地,原因在于b地位于盆地出口处,在此水坝易于施工、工程量小、蓄水量大,A做法合理。
修建水库前,甲村需要搬迁,原因在于甲村位于盆地内部,有可能淹没,乙村不需要搬迁,B做法不合理。
丙、丁两度假村之间拟修一条公路,应选线路④,原因在于该线路与等高线平行、坡缓,易于修建,C做法合理。
乙村欲从河流中引水,两条引水线⑥更合理,因为⑥线路自高处流向低处,可实现水的自流,D做法合理。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水库坝址的选择、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5.如图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路线示意图,关于登山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路线大体沿山脊方向
B.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大
C.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400米
D.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西北方向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示意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A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路线大体沿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方向,A正确;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等高线稀疏、坡缓,B错误;二号营地的海拔位于7600﹣8000米之间,峰顶的海拔为8848.86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位于848.86﹣1248.86米之间,C错误;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东南方向,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方向的判定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6.厦门野山谷风景区位于同安莲花镇小坪村与水洋村的交界处,是厦门莲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之一,某研学小队前往野山谷进行研学。读野山谷及周边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研学小队从玻璃吊桥向 南 (填方向)前进到达恐龙谷。野山谷大门和恐龙谷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4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为 2.4 千米。
(2)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途经甲地,甲地与丁山峰的相对高度为 270 米。
(3)当同学们经过某处时发现了警示标志:“雨季请小心山洪”。此标志最有可能出现在乙、丙两地中的 乙 地,其所在山体部位的名称为 山谷 。
(4)研学小队到达神仙林之后准备向休息亭前进,有L1和L2两条路线,其中比较轻松的路线是哪条?并说明理由。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专题】地形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1)南;2.4;
(2)270;
(3)乙;山谷;
(4)12路线更轻松;L2路线所经地区的等高线比L1稀疏,坡度更缓,爬山更轻松。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研学小队从玻璃吊桥向南前进到达恐龙谷;图中的比例尺为1:60000,野山谷大门和恐龙谷的图上直线距离约为4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为4厘米×60000=2.4千米。
(2)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甲地的海拔高度为450米,丁山峰的海拔高度为720米,甲地与丁山峰的相对高度为720米﹣450米=270米。
(3)当同学们经过某处时发现了警示标志:“雨季请小心山洪”。此标志最有可能出现在乙、丙两地中的乙地,乙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水果茶容易形成河流。
(4)图中有L1和L2两条路线,其中12路线比较轻松,因为L2路线所经地区的等高线比L1稀疏,坡度更缓,爬山更轻松。
故答案为:
(1)南;2.4;
(2)270;
(3)乙;山谷;
(4)12路线更轻松;L2路线所经地区的等高线比L1稀疏,坡度更缓,爬山更轻松。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相对高度的计算、比例尺的认读、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17.暑假小艾一家去我国某森林公园旅游。读“景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景区所在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山地 ;该图等高距是 50 米;M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山脊 。
(2)凉亭在候车亭的 东南 方向。
(3)小艾一家上下山采用不同的方式:小艾和爸爸徒步,妈妈陪爷爷和奶奶坐索道。请说明该景区修建索道的好处。(答两点)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专题】地形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1)山地;50;山脊;
(2)东南;
(3)方便游人上山;节省体力;体验空中观光;增加景区收入等。
【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解:读图可知,(1)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图中海拔高度跨度大,海拔最高达到2200米,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陡,因此地形类型为山地;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虚线M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是山脊。
(2)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候车厅在凉亭的东南方向。
(3)乘坐索道游览景区,速度快、便捷,方便游人上山;节省体力;还能够体验空中观光;为景区增加收入等。
故答案为:
(1)山地;50;山脊;
(2)东南;
(3)方便游人上山;节省体力;体验空中观光;增加景区收入等。
【点评】本题以景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距、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18.我国某山区开展了一次攀岩运动,小梁同学前往观看了比赛。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请把图中的数字比例尺转化为文字比例尺: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图中区域A地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山谷 。
(2)小梁前往观看攀岩的地点,最可能位于图中字母所标注的 B 地,判断的理由是 该地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落差大 。
(3)看完比赛后,小梁打算攀登E山峰,该山峰的海拔范围为 700﹣800 米。从省力的角度考虑,你会建议小梁选择D﹣E路线还是C﹣E路线?理由是什么?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地形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1)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山谷;
(2)B;该地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落差大;
(3)700﹣800;选择C﹣E路线,理由是该路线比D﹣E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分析】(1)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2)陡崖处适合攀岩运动。
(3)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解答】解:(1)图中的比例尺为1:100000,转化为文字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图中区域A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2)小梁前往观看攀岩的地点,最可能位于图中B地,因为该地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落差大。
(3)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E山峰的海拔范围为700﹣800米。从省力的角度考虑,建议小梁选择C﹣E路线,因为该路线比D﹣E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故答案为:
(1)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山谷;
(2)B;该地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落差大;
(3)700﹣800;选择C﹣E路线,理由是该路线比D﹣E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乡村兴则国家兴”。安徽省阜阳市利用优势自然环境条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材料二:图为阜阳市某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
(1)图中甲、乙、丙、丁四村镇中,所处海拔最低的是 乙 。
(2)若丙和丁两村的图上距离为1.5厘米,则两村的实地直线距离约为 3千米 。
(3)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自西向东 ;图中d所处的地形部位名称为 鞍部 。
(4)图中a、b、c、d所处的地形部位最适合开展攀岩运动项目的是 a 。
(5)该地区计划开辟一条登山线路,专门为爬山困难的老年游客提供帮助和服务。b和c两条线路中你推荐开辟哪一条?请简要说明你的推荐理由。 推荐c线路,因为c线路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较缓,登山相对容易 。
(6)若计划在图中拟建水库处修建水库大坝,建成后将会淹没一些土地变为库区。为避免被淹没,甲、乙两村庄需要进行搬迁的是 甲 村庄。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专题】示意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1)乙;(2)3千米;(3)自西向东;鞍部;(4)a;(5)推荐c线路,因为c线路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较缓,登山相对容易;(6)甲。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甲的海拔高度在150﹣200米之间,乙的海拔高度在100﹣150米之间,丙的海拔高度在300﹣350米之间,丁的海拔高度在250﹣300米之间,因此海拔最低的是乙,海拔范围在100﹣150米之间。
(2)根据本图的比例尺可知,图中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若丙和丁两村的图上距离为1.5厘米,则两村的实地直线距离约为2×1.5=3千米。
(3)图中有指向标,可以依靠指向标进行方位判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向东流的;图中d位于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
(4)最适合开展攀岩运动项目的地形部位是陡崖,图中a处多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进行攀岩运动。
(5)专门为爬山困难的老年游客提供帮助和服务应该选择坡度较缓的路线,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布,线路c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爬山比较省力。
(6)为避免被淹没,甲、乙两村庄需要进行搬迁的是甲村,原因在于甲村位于大坝上游存水区,甲处海拔较低,容易被淹没。
故答案为:(1)乙;(2)3千米;(3)自西向东;鞍部;(4)a;(5)推荐c线路,因为c线路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较缓,登山相对容易;(6)甲。
【点评】本题以阜阳市某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拔高度判别、方向、山体部位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别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运用的素养。
20.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B 鞍部 ,D 山脊 。
(2)甲村和乙村计划开发漂流探险的旅游项目,应选择ab与cf两河段中的 cf 河段,判断依据是 cf河段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快 。
(3)两个登山小组分别从E地和乙村沿直线爬到花果山山顶,其中较容易的是从 乙村 出发,原因是 从乙村出发,等高线分布较稀疏,坡度较平缓,较为省力 。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地形与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1)鞍部;山脊;
(2)cf;cf河段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快;
(3)乙村;从乙村出发,等高线分布较稀疏,坡度较平缓,较为省力。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除盆地外,地形类型判别的主要依据是海拔高度和地表的起伏状况;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解:(1)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B处位于两个山顶的中间部分,为鞍部;C处等高线由低向高凸,为山谷;D处等高线由高向低凸,为山脊。
(2)甲村和乙村计划开发漂流探险的旅游项目,cf河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水流较快,更适合作为开发漂流探险的旅游项目。
(3)读图可知,相比于从E地出发,从乙村出发穿过的等高线分布较稀疏,坡度较平缓,爬山较为省力,因此较容易的是从乙村出发。
故答案为:
(1)鞍部;山脊;
(2)cf;cf河段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快;
(3)乙村;从乙村出发,等高线分布较稀疏,坡度较平缓,较为省力。
【点评】本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