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
强化卷
答题卡
姓名
考生禁填
■
准考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
贴条形码区
条形码,并用2B铅笔
证号
涂右面的缺考标记。
1,答卷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试卷上规定的位置,准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并核对准条形码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
注意事项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范田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准折叠,不得损坏。
选择题
1A B口CID口
5A
8A口 B口■C口D
2AOB口CIDI
6A B口C D
9A0■B口CD
3A
[BC D
7AOB四CD
I0AO■BTCD口
4A
非选择题
11.(6分)
(1)
(2)
(3)
12.(8分)
(1)
(2)
(3)
13.(10分)
顺针藏转
777777777777777
请在各题目的客题区城内作客,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答题卡第一页
■
14.(12分)
D22
15.(18分)
以
Ⅱ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答题卡第二页高三物理 强化卷
1. B 2. C 3. B 4. A 5. C 6. D 7. B 【深度解析】(1)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粒子在
8. AD 9. BCD 10. AD 区域Ⅰ中运动的轨迹半径为 R=L (1 分)
= 1 111. (1)1. 13(2 分) (2)mgh (2M+m)v2(2 分) (3) (2 分)
2 b
12. (1)S(2 分) 左边(2 分) (2)a(2 分) (3)×1 k(2 分)
9mg Sl
13. (1) (2) 0
S 10
热门考点 玻意耳定律+共点力的平衡
【深度解析】(1)待活塞重新稳定后,对活塞受力分析,有
p0S+mg= p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S (2 分)
= +mg= 9mg
v20
解得 p1 p0 (2 分) qv0B1 =m (2 分)S S R
(2)设汽缸内放置的氧化钙体积为 V,则对汽缸内理想气体,开始 mv
解得 B1 =
0 (1 分)
时有 V0 =Sl0 -V (1 分) qL
9 (2)设匀强电场的水平分量为 Ex,竖直分量为 Ey,由牛顿第二定
末状态有 V1 = Sl -V (1 分)10 0 律得
气体做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p0V0 = p1V1 (2 分) qEx =max (1 分)
Sl0 qE =ma (1 分)
解得氧化钙的体积 V= (2 分) y y
10
粒子沿 x 轴、y 轴的分运动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沿 x 轴方向有
2 2
14. (1) v0 (2) mv23 9 0 L= v0 t+
1
a 2x t (1 分)2
经典试题 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沿 y 轴方向有
【深度解析】(1)A、B 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规定水平向右为
= 1
正方向,则有 L ay t
2 (1 分)
2
mv =
1
2mv 4mv
2
0 8mv20
0 B- mv0 (3 分)3 解得 Ex = ,E = ,qL y qL
2
解得 vB = v0 (3 分) 区域Ⅱ内匀强电场场强 E 的大小为 E= E2x +E23 y (2 分)
2
(2)当 B、C 共速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4 5mv解得 E= 0 (1 分)
qL
2mvB = 4mv (2 分)
(3)粒子经过坐标原点 O 瞬间,沿 x 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vx = v0 +ax t (1 分)1 ×2mv2 =
1
B ×4mv2 +E (2 分)2 2 p 沿 y 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 vy =ay t (1 分)
2 粒子经过 O 点瞬间的速度大小为 v= v2 2解得 Ep = mv2 (2 分) x
+vy (1 分)
9 0
粒子在第一象限内运动过程中,当粒子与 y 轴距离最大时,粒子
mv0 4 5mv20 2mv15. (1) (2) (3) 0 沿 x 轴方向的分速度为 0,沿 y 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
qL qL qk
vyt = v (1 分)
重难考点 带电粒子在电磁组合场中的运动
在 y 轴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思路引导】
∑qB2vx·Δt=mvyt -mvy (1 分)
0+kx
∑qB2vx·Δt= q∑B2 Δx= q· x (1 分)2
2mv0
解得 x= (1 分)
qk
D 1高三物理 强化卷
1. B 基础考点 核反应方程 间,另一根绳上的拉力大小为 F2 =mgsin θ(点拨:绳断瞬间,沿绳
【深度解析】由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知,X 的质量数 方向合力为零),F1 =F2 ,解得 θ= 45°,B 正确。
为 0,电荷数为-1,故 X 为 0-1 e,B 正确。 8. AD 热门考点 欧姆定律+理想变压器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2. C 基础考点 天体运动 U n
【 】 = 1深度解析 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变压规律有 ,解得 n
0. 1 V 1 1
=
Mm 4π2 r
【深度解析】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G =m
r2 T2
,解得太阳质
U
2 200,根据有效值 U= m可知 Um = 2U= 220 2 V,A 正确;由功率
2 3 2
量为 M=
4π r
2 ,C 正确。GT 与电压关系,可知 BC 端电压 UBC = RP = 12×12 V = 12 V,根据
3. B 热门考点 简谐运动 U U
理想变压器原、 BC副线圈电压比等于匝数比有 = ,解得 BC 间线
【深度解析】并列悬挂两个相同的弹簧振子,可知小球 A、B 的周期 n1 nBC
相同,把两个小球拉到相同的位置,先由静止释放小球 A,当 A 第 U
= = BC = 12
圈匝数 nBC 120,通过 R 的电流为 I A = 1 A,B 错误;变
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由静止释放小球 B,即小球 A 先振动四分之 R 12
一个周期。 存在某一时刻小球 A 与小球 B 关于平衡位置对称且同 压器原、副线圈电压比等于匝数比,原线圈输入电压 220 V,可输
向振动,此时小球 A 与小球 B 具有相同的速度与相同的动能,A 不 出电压有 12 V、24 V、36 V,由题图可知匝数关系为 nAC >nAB >nBC,
符合题意;存在某一时刻小球 A 与小球 B 运动到平衡位置的同侧 故 AB 两端电压应为 24 V,由题意知交变电流 ω = 100π rad / s =
且具有相同的位移,此时小球 A 与小球 B 运动方向一定相反,但小 2π = 2πf,解得频率、周期分别为 f = 50 Hz、T= 0. 02 s,C 错误;由以
T
kx
球 A B 与小球 具有相同的动能,根据 a = - 可知小球 A 与小球 B
m 上分析可知 AC 两端电压是 36 V,若将 R 接在 AC 两端,则通过 R
具有相同的位移时一定具有相同的加速度,B ,C、D U符合题意 不符 AC 36 的电流为 I0 = = A = 3. 0 A,交变电流周期为 0. 02 s,D 正确。R 12
合题意。
9. BCD 重难考点 能量守恒定律+a-x 图像+弹簧模型
4. A 基础考点 光的折射定律与折射率
【题图剖析】
【深度解析】 入射光线与液面间的夹角为 37°,则入射角为 θ1 =
90°-37° = 53°,反 射 光 线 和 折 射光 线 相 互 垂 直(点拨:根据几何关
系可知折射角与反射角互余),则折射角为 θ2 = 180° - 53° - 90° =
sin θ 4
37°, 1该液体对该激光的折射率为 n= = ,A 正确。
sin θ2 3
5. C 新颖试题 平抛运动
【深度解析】设花洒最低点离地面高度为 h,水流从出水口射出时 【深度解析】由题图乙可知,x= x3 时物块 P 的加速度最大,速度为
距花洒最低点高度为 y, 则有 h + =
1
y gt2 , x = v t, x = 零,A 错误;设斜面倾角为 θ,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物块 P 在 x = x解得 3
2 0 处时加速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k(x3 -x1 ) -mgsin θ=ma,在 x2
2(h+y)
v ,y 均匀增大,则 x 增大得越来越慢,C 正确。 处,mgsin θ = k( x2 -x1 ),在 x≤x1 处,mgsin θ = ma0 ,联立解得 a =0 g (x3 -x2 )a0
6. D 热门考点 等量同种点电荷电场中的图像问题 - ,B 正确;物块 P 在 x3 处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能x2 x1
【 】 深度解析 根据等量同种点电荷的电场分布可知,O 点电场强度为 量守恒定律得,最大弹性势能为 Ep =mgx3 sin θ =ma0x3 ,C 正确;物
零,在 O 点小物块所受合力为摩擦力,加速度不为零,A 错误;由等 1
块 P 从 O 点到 x2 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ma0x2 = k( x2 -
量同种点电荷电场分布的对称性知,P 到 Q 电场强度先减小后增 2
大,故小物块所受合力为变力,由 Ek -x 图像的斜率表示合力可知, x1 ) 2 +Ekm ,ma0 = k(x2 -
1
x1 ),联立解得 Ekm = ma0(x2 1
+x2 ),D 正确。
图线为曲线,B 错误;O 点电势最低,由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
10. AD 重难考点 导线框进出磁场
知,小物块在 O 点电势能最小,C 错误;E总 -x 图像的斜率表示除重
ΔΦ
力、电场力外做功的力,则斜率表示摩擦力,由于小物块所受摩擦力 【深度解析】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 E = ,设线框总电Δt
不变,且一直做负功,故图线为直线,E总一直减小,D正确。 E
阻为 R,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 I = ,线框进、出磁场的
7. B 经典试题 共点力平衡 R
【深度解析】设绳与天花板间的夹角为 θ,剪断绳前,由平衡条件 ΔΦ
过程中通过线框横截面的电荷量 q = IΔt,联立可得 q = ,则线
R
mg
得,mg= 2F1 sin θ,解得绳上的拉力大小为 F1 = ,剪2sin θ 断 绳 的 瞬 框从位置Ⅰ到位置Ⅱ的过程中通过线框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q1
D 1
BS 时有 V =Sl -= V (1 分),从位置Ⅱ到位置Ⅲ的过程中通过线框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0 0
R
= 9末状态有 V Sl -V (1 分)
=BS
1
= 10
0
q2 ,所以 q1 ∶ q2 1 ∶ 1,A 正确,B 错误;以向右为正方向,线R 气体做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p0V0 = p1V1 (2 分)
框从位置 Ⅰ 到位置 Ⅱ 的过程中, 对线框 根 据 动 量 定 理 有 Sl0
-BI1LΔt1 =mv1 -mv
解得氧化钙的体积 V= (2 分)
0 ,从位置Ⅱ到位置Ⅲ的过程中,对线框根据动 10
量定理有-2BI2LΔt2 = 0-mv1 ,其中 q1 = I1 Δt1 ,q 2 22 = I2 Δt2 ,联立可得 14. (1) v0 (2) mv23 9 0
= 2v1 v3 0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线框从位置Ⅰ到位置Ⅱ的过程中线 经典试题 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1 1 5 【深度解析】(1)A、B 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规定水平向右为
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Q 2 2 21 = mv0 - mv1 = mv0 ,从位置Ⅱ到位2 2 18 正方向,则有
置Ⅲ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Q2 =
1
mv2 -0 =
2
mv2 , 1所
2 1 9 0 mv0 = 2mvB- mv0 (3 分)3
以 Q1 ∶ Q2 = 5 ∶ 4,C 错误,D 正确。 2解得 vB = v (3 分)
1 1 3
0
11. (1)1. 13(2 分) (2)mgh= (2M+m)v2(2 分) (3) (2 分)
2 b (2)当 B、C 共速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经典试题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mvB = 4mv (2 分)
【深度解析】(1)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 Hz,则打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
点周期 t= = 0. 02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打出 H 1点 × 1
f 2mv
2 2
B = ×4mv +Ep (2 分)2 2
x
= GJ = 8. 50
-4. 00 2
时钩码 A 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vH × 10
-2 m / s≈ 解得 E = mv2 (2 分)
2t 2×0. 02 p 9 0
1. 13 m / s。 mv 20 4 5mv0 2mv15. (1) (2) (3) 0
(2)把 A、B、C 作为一个系统,若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系统 qL qL qk
1 重难考点 带电粒子在电磁组合场中的运动
动能的增加量,则系统机械能守恒,即 mgh= (2M+m) v2(易错:
2
【思路引导】
运动过程中三个物体均有速度,列机械能守恒表达式时动能要都
考虑)。
(3)对 A、B、C 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 ( 2M+m) a,整理得
1 = 2M 1 + 1 1 1 1· ,可知 - 图线纵截距为 ,根据题图丙得
a g m g a m g
= 1b ,则 g=
1
。
g b 【深度解析】(1)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粒子在
12. (1)S(2 分) 左边(2 分) (2)a(2 分) (3)×1 k(2 分) 区域Ⅰ中运动的轨迹半径为 R=L (1 分)
经典试题 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
【深度解析】(1)机械调零时,旋动 S 使指针对准表盘的左边零刻度。
(2)由题图(b)左侧图知,黑表笔接 a 端时,二极管的电阻较小,
电压为正向电压,黑表笔与电源正极相连,故二极管的 a 端为
正极。
(3)多用电表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需要换
大倍率,故将 K 旋转到电阻挡“ ×1 k”的位置,完成电阻调零后再
次测量。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9mg Sl v
2
0
13. (1) (2) 0 qv
S 10 0
B1 =m (2 分)R
热门考点 玻意耳定律+共点力的平衡 mv
解得 B = 01 (1 分)
【深度解析】(1)待活塞重新稳定后,对活塞受力分析,有 qL
p S+mg= p S (2 分) (2)设匀强电场的水平分量为 Ex,竖直分量为 Ey,由牛顿第二定0 1
mg 9mg 律得
解得 p1 = p0 + = (2 分)S S qEx =max (1 分)
(2)设汽缸内放置的氧化钙体积为 V,则对汽缸内理想气体,开始 qEy =may (1 分)
D 2
粒子沿 x 轴、y 轴的分运动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沿 x 轴方向有 vx = v0 +ax t (1 分)
= + 1 2 沿 y 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 vy
=ay t (1 分)L v0 t a2 x
t (1 分)
粒子经过 O 点瞬间的速度大小为 v= v2x +v2y (1 分)
沿 y 轴方向有
粒子在第一象限内运动过程中,当粒子与 y 轴距离最大时,粒子
= 1L ay t2 (1 分)2 沿 x 轴方向的分速度为 0,沿 y 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
4mv2 8mv2 vyt = v (1 分)
E 0解得 x = ,Ey =
0 ,
qL qL 在 y 轴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区域Ⅱ内匀强电场场强 E 的大小为 E= E2 +E2 (2 ) ∑qB2vx·Δt
=mvyt -mvy (1 分)
x y 分
0+kx
4 5mv2 ∑qB2vx·Δt= q∑B2 Δx= q· x (1 分)
解得 E= 0 (1 分) 2
qL
2mv
(3) 0粒子经过坐标原点 O 瞬间,沿 x 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 解得 x= (1 分)
qk
D 3高三物理 强化卷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共 4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4 分;第 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我国于 2024 年 1 月研发出全球首款民用核电池,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现 50 年稳定发电。 该核电池利用
镍 63 来工作,其核反应方程为6328Ni→6329Cu+X,则X 是 ( )
A. 11H B. 0-1e C. 10n D. 42He
2. 据《甘石星经》记载,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早在 2 000 多年前就对木星的运行进行了精确观测和记录。 若已知木
星公转轨道半径 r,周期 T,木星星体半径 R,木星表面重力加速度 g,引力常量 G,则太阳质量为 ( )
A. M=gR
2
B. M=gr
2
G G
2 3 2 3
C. M= 4π r2 D. M=
4π R
GT GT2
3. 如图所示,并列悬挂两个相同的弹簧振子(互不影响)。 把两个小球拉到相同的位置,先释放 A 球,当 A 球第
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再释放 B 球,在接下来的运动过程中,两小球不可能在同一时刻具有 ( )
A. 相同的速度与相同的动能 B. 相同的速度与相同的位移
C. 相同的位移与相同的加速度 D. 相同的位移与相同的动能
4. 用一束激光斜射入液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所示,通过测量发现入射光线与
液面成 37°,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相互垂直,则该液体对该激光的折射率为 ( )
A. 4 B. 3 C. 5 D. 5
3 4 4 3
5. 如图(a)所示,一竖直放置的花洒出水孔分布在圆形区域内。 打开花洒后,如图(b)所示,水流从出水孔水平
向左射出。 假设每个出水孔出水速度大小相同,从花洒中喷出的水落到水平地面(p、q 分别为最左、最右端两
落点),不计空气阻力。 落点区域俯视图的形状最可能的是 ( )
图(a) 图(b)
A B C D
物理 第 1 页(共 6 页)
6. 如图所示,在粗糙绝缘水平地面上关于 O 点对称的 M、N 两点分别固定两个相同的正点电荷,在 MO 连线上
的 P 点静止释放一个带正电的绝缘小物块(可视为点电荷)后,小物块向右运动至最右端 Q 点(Q 位于 ON 间
未画出)。 以 O 点为原点沿水平地面向右建立 x 轴,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点。 小物块加速度 a、动能 Ek、电势
能 Ep、动能和电势能之和 E总 随 x 轴坐标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
A B C D
7. 在一水平天花板上用两根等长轻绳悬挂一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 下列四幅图中,剪断其中一根轻绳的瞬
间,另一根轻绳上的拉力大小不变的是 ( )
A B C D
8. 如图所示的理想变压器,输入电压为 220 V,可输出电压为 12 V、24 V、36 V,匝数为 n1 的原线圈输入电压瞬
时值表达式为 u=Umsin (100πt)。 单匝线圈绕过铁芯连接交流电压表,电压表的示数为 0. 1 V。 将阻值为
12 Ω 的电阻 R 接在 BC 两端时,功率为 12 W。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n1 = 2 200,Um = 220 2 V
B. BC 间线圈匝数为 120 匝,通过 R 的电流为 1. 4 A
C. 若将 R 接在 AB 两端,R 两端的电压为 24 V,频率为 100 Hz
D. 若将 R 接在 AC 两端,通过 R 的电流为 3. 0 A,周期为 0. 02 s
9. 如图甲所示,光滑斜面底端有一固定挡板,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挡板上,质量为 m 的
物块 P(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的O 点由静止释放,P 的加速度大小 a 随它与O 点的距离 x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
示,图乙中各坐标值均已知,x3 为物块 P 到 O 点的最大距离,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
为 E 1 2p = kx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形变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甲 乙
A. x= x1 时,物块 P 速度最大
(x -x )a
B. 物块 P 3 2 0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
x2 -x1
C.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ma0x3
D. 1物块 P 的最大动能为 ma (x +x )
2 0 1 2
物理 第 2 页(共 6 页)
10. 如图所示,空间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分别垂直于光滑绝缘水平面向上和向下的匀强磁场,单匝正
方形导线框从紧靠磁场的位置Ⅰ以某一初速度垂直边界进入磁场,运动到位置Ⅱ时完全进入左侧磁场,运
动到位置Ⅲ(线框各有一半面积在左、右两个磁场中)时速度恰好为 0。 设从位置Ⅰ到位置Ⅱ、从位置Ⅱ到
位置Ⅲ的过程中,通过线框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分别为 q1、q2,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分别为 Q1、Q2。 则
( )
A. q1 ∶ q2 = 1 ∶ 1 B. q1 ∶ q2 = 2 ∶ 1
C. Q1 ∶ Q2 = 3 ∶ 1 D. Q1 ∶ Q2 = 5 ∶ 4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共 54分。
11. (6 分)某学习小组在英国数学家兼物理学家阿特伍德《关于物体的直线运动和转动》的文章中查到了理想
的阿特伍德机原理,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实验: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两钩码 A、B 通过轻质细线相连绕
过定滑轮,再把重物 C 挂在 B 的下端,A 的下端连接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 Hz。
甲
(1)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则打出纸带上 H 点时钩码 A 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 / s(结果保
留三位有效数字);
乙
(2)已知钩码的质量为 M,重物 C 的质量为 m,由静止释放。 某次实验中从纸带上测量 A 由静止上升 h 高度
时对应计时点的速度为 v,如果满足关系式 ,则可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
(3)小组同学还改变重物 C 的质量 m,测得多组 m 及其对应的加速度大小 a,并在坐标纸上作出了如图丙所
1 1
示的 - 图线,根据此图线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a m
丙
物理 第 3 页(共 6 页)
12. (8 分)二极管加正向电压时电阻很小,加反向电压(未击穿)时电阻很大。 某同学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
反向电阻,多用电表上有如图(a)所示的选择开关 K 和两个部件 S、T。 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
图(a) 图(b)
(1)先进行机械调零,旋动 (填“S”或“T”)使指针对准表盘的 (填“左边”或“右边”)零刻
度;后将 K 旋转到电阻挡“ ×100”的位置,并完成电阻调零。
(2)该同学先后用红、黑表笔按图(b)方式接触二极管的 a、b 两端,由多用电表指针偏转情况可知二极管的
(填“a”或“b”)端为正极。
(3)用多用电表“ ×100”挡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得到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可将
K 旋转到电阻挡 (填“ ×1 k”或“ ×10”)的位置,完成电阻调零后再次测量。
13. (10 分)小华同学想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量氧化钙的体积,在水平放置的导热性良好的圆柱形汽缸内
用质量为 m 的活塞密封一部分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 S,能无摩擦地滑动。 缸内放有一形状不规则的
氧化钙,初始时气柱的长度为 l0。 现顺时针缓慢旋转汽缸到开口竖直向上,待活塞重新稳定后,气柱长度为
9 l 8mg0,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大气压强恒为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忽略氧化钙热胀冷缩的影响,求:10 S
(1)待活塞重新稳定后,汽缸内气体压强;
(2)汽缸内放置的氧化钙的体积。
物理 第 4 页(共 6 页)
14. (12 分)如图所示,有三个小球 A、B、C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B、C 之间用轻弹簧连接,三个小球处于同一直
线上。 1使 A 以速度 v0 向右运动,与 B 发生正碰后反弹,反弹的速度大小为 v0。 已知 A、B 碰撞时间极短,小3
球 A、B、C 的质量分别为 m、2m、2m,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求:
(1)A、B 碰撞后瞬间,B 的速度大小;
(2)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物理 第 5 页(共 6 页)
15. (18 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的第三象限内,区域Ⅰ (x<-L)内有方向垂直 xOy 平面向外的匀
强磁场;区域Ⅱ( -L荷量为 q(q>0)的粒子从点 a ( -2L,-2L)沿 y 轴正方向以大小为 v0 的初速度开始运动,从点 b( -L,-L)沿 x
L
轴正方向进入区域Ⅱ,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时间后,从坐标原点进入第一象限,第一象限内存在垂直 xOy
2v0
平面向里的磁场,该磁场内各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B2 与横坐标 x 满足 B2 = kx(k 为大于 0 的常量)。 不计粒
子重力,求:
(1)区域Ⅰ内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B1 的大小;
(2)区域Ⅱ内匀强电场场强 E 的大小;
(3)该粒子在第一象限内运动过程中与 y 轴的最大距离。
物理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