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基础复习: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世界近代科技、思想文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基础复习: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世界近代科技、思想文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6 12:4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广西专版(人教版)中考考点基础复习九年级部分世界近代史:第十四讲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世界近代科技、思想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电气时代”的到来
时间
19世纪70年代开始
首发国
美国和德国
表现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发明大王——爱迪生
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他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爱迪生正式注册的发明有一千三百多种,被誉为“发明大王”
意义
①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②电力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特点
①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其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③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2.交通工具
发明时间
发明人
影响
汽车
19世纪80年代
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
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飞机
1903年
美国的莱特兄弟
飞机的载重量不断增加,速度不断提高,航程越来越远。今天它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易混警示】 (1)交通工具: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2)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其依据是动力的变化。(3)“蒸汽时代”不要写成“蒸气时代”,“电气时代”不要写成“电器时代”或“电汽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组成国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影响
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易混警示】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主导国分别是德国和英国。
2.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起止时间
1914—1918年
主战场
欧洲
转折性战役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结果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它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启示
人类要远离战争,维护和平
【温馨提示】 (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是因为参战国的目的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虽然塞尔维亚人民是为民族独立而战,是正义的战争,但也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2)一战爆发后,同盟国的成员国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启蒙运动
背景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封建专制制度成为其发展的严重障碍;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时间
18世纪
性质
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
运动中心
法国
主要思想
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代表人物及思想
伏尔泰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卢梭
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理论武器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孟德斯鸠的思想被美国独立战争实践
影响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温馨提示】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科技文化
人物
主要成就
科学家
牛顿
创建微积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三定律”
达尔文
《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
爱因斯坦
提出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学艺术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贝多芬
《英雄交响曲》
梵高
《向日葵》
命题点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
1.(2015·来宾)电灯的发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的是(  )
A.爱迪生
B.瓦特
C.爱因斯坦
D.卡尔·本茨
2.(2012·玉林)下列发明中,到20世纪前期最可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的是(  )
A.轮船
B.火车
C.汽车
D.飞机
3.(2013·崇左)像鸟一样在天空翱翔,是人类长期的梦想。20世纪初,把这个梦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人物是(  )
A.莱特兄弟
B.瓦特
C.法拉第
D.卡尔·本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
重大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卡尔·本茨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工业化出现,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3.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5.城市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1.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2.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的飞跃,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4.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独立运动
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
4.(2015·海南)右图是法国19世纪末的一项发明,叫“汽马”,它使用内燃机为动力,并因此获得了发明专利。这项发明出现于(  )
A.地理大发现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5.(2015·黔西南)科技改变生活,以下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①火车 ②电灯 ③轮船 ④汽车 ⑤英特网⑥飞机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②④⑥
6.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共同点是(  )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命题点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
7.(2014·柳州)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波士顿倾茶事件
C.珍珠港事件
D.德国闪击波兰
8.(2015·贵港)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回顾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B.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C.民族独立战争
D.自卫战争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系。
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列强间的力量对比,造成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相称的状况。于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斗争,还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在这一过程中列强间实力与所占殖民地倒挂状况并未彻底改变。因此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霸权的斗争便激烈起来,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2.如何看待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1)普林西普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刺杀行动在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2)认识:①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义和正确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②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要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行为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9.(2015·重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下列国家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0.发生在一战中,因为战役极其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  )
A.滑铁卢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11.(2015·柳江三模)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
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C.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D.两个帝国主义国家英德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引发战争
命题点三 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首发国
意大利
法国
内容
提倡“人性”(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批判对象
反对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批判形式
借助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披着宗教的外衣
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作用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12.“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牛顿的名言。下列成就中属于牛顿的是 (  )
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浮力定律
13.(2015·烟台)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他“悔恨”的直接原因是(  )
A.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B.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C.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他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14.(2015·重庆)他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创作是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之一,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是(  )
15.(2015·揭阳)世界闻名的“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4月首航时撞上冰山而沉没。当年,该船在遇险以后曾使用“CQDMG”的无线电呼救信号,这项技术的发明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计算机信息时代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6.(2015·鄂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17.(2015·济宁)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被囚禁,在狱中他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的话实质上揭示了启蒙思想的意义,即(  )
A.冲破了宗教神学和封建思想的禁锢
B.促进了欧洲工人运动
C.阻碍了法国社会发展
D.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
18.(2015·北京)下列人物和成就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牛顿——相对论
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C.毕加索——《向日葵》
D.贝多芬——《春之声》
19.(2015·玉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36年,瓦特生于英国造船业发达的格拉斯哥城附近的格里诺克镇,他的祖父和叔叔是机械工人,父亲是造船工人。因为家里穷,瓦特几乎没上过学,但从小就懂得不少机械制造的知识,培养了制造机械的兴趣。瓦特18岁那年进入格拉斯哥城学习手艺,后来又去伦敦专门学习机械制造业。
1763年,瓦特负责修理一台苏格兰铁匠纽卡门发明制造的蒸汽机,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蒸汽机。经过认真研究,瓦特发现纽卡门蒸汽机的缺陷:燃料耗费太大,笨拙,应用的范围有限,只能用于矿井抽水和灌溉。瓦特克服经济困难,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制成了有分离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可节省75%的燃料。1782年,他又成功地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1784年,瓦特对它进行了改进,为它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使它能适用于各种机械的运动。从此之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了。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
(1)根据材枓,概括指出瓦特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分析归纳瓦特的哪些经历对他做出这些贡献有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瓦特的贡献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4)综合材料,瓦特的成功对你有何重要启示?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德国向英国挑战
 图二 普林西普刺杀
斐迪南夫妇
(1)图一中,德国敢于向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提出挑战的“底气”来自何处?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的核心要求是什么?英国为了应对德国的挑战,采取的外交举措是什么?
(2)图二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这一事件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
材料二: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3)请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4)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留下了哪些教训或启示?
第十四讲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世界近代科技、思想文化
各个击破
命题点一:真题再现 1.A 2.C 3.A 题组训练 4.C 5.D 6.C
命题点二:真题再现 7.A 8.B 题组训练 9.A 10.D 11.B
命题点三:题组训练 12.C 13.A 14.D 
整合集训
15.B 16.D 17.A 18.B
19.(1)改进蒸汽机。(2)出身机械制造家庭;刻苦学习机械制造;从事修理蒸汽机工作。(答对2点即可)(3)推动了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4)阅历对个人的成功很重要;个人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是成功的保证;贫穷不一定是个人成功的障碍。(答出1点即可,其他合理的也可)
20.(1)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强盛工业国;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英国与俄国、法国结成三国协约。(2)1914年;导致一战爆发。(3)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战争并没有迅速结束;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战争是残酷的和灾难性的。(4)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战争破坏和间接损失难以估计。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用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争端;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等。(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