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基础复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基础复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6 12:4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广西专版(人教版)中考考点基础复习九年级部分世界现代史:第十六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巴黎和会
目的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操纵人物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时间
1919年1月至6月
主要内容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性质
战胜国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中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对中国的影响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温馨提示】 战后有两个国家没有批准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一个是没能达到领导战后世界目的的美国,一个是主权遭受严重践踏的国家——中国。
2.华盛顿会议
背景
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目的
协调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召开
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操纵国
美、英、日
实质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结果
签订了《九国公约》等条约
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九国公约》
内容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
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启示
弱国无外交
【方法技巧】 
    
         ?
?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建立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评价
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仅仅维持了20年的和平,人类又卷入了新的世界大战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经济大危机
根源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时间
1929—1933年
爆发
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
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失业人数剧增;并引发各国的政治危机
【温馨提示】 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发生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非全球,没有波及当时的苏联。
2.罗斯福新政
背景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实施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目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以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中心措施
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作用
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温馨提示】 罗斯福新政的“新”表现在国家干预经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但它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背景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的社会阶级矛盾
标志
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主要暴行
①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②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一战”后,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党
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标志
1936年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暴行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实施了南京大屠杀等暴行
影响
轴心国形成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它的形成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易混警示】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立法西斯统治的是德国和日本,意大利是在一战后1922年(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之前)建立的法西斯统治。                   
命题点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2015·南宁)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备忘录中不无担忧地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合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里的“合约”是指(  )
A.《四国条约》
B.《五国条约》
C.《凡尔赛和约》
D.《九国公约》
2.(2013·梧州)2012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推出一项新的军事战略,表示将美国军事力量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安排”这一地区秩序,美国倡议召开(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
但是,该体系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奴役殖民地国家基础之上的,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它不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原有的矛盾,而且由于帝国主义分赃不均和《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反而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加深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力量发展的不平衡,这种暂时的均势必然会被打破,所以它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3.(2015·聊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有关该“和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对德国的一次宰割
B.激化了德国与英国的矛盾
C.为世界和平埋下了隐患
D.能够保障世界持久和平
4.(2015·柳南一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列哪一条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
D.《五国海军条约》
5.(2015·南充)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的统治秩序(  )
A.欧洲和西亚
B.西亚和非洲
C.欧洲和非洲
D.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命题点二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6.(2014·南宁)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由此引发了(  )
A.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反犹狂潮
D.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7.(2015·贺州北海)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一措施起到了(  )
A.恢复银行信用
B.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C.提供就业机会
D.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控
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实事求是;要勇于探索和创新。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面对社会危机,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走极端,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4)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
8.(2015·扬州)下列有关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先发生在英国
B.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C.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D.危机破坏性极大
9.(2015·福州)下图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目录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四、国家干预下的农业救济与复兴(81)五、国家指导的工业复兴及其成败(85)《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制订(85)
俄国1861年改革
B.日本明治维新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10.(2015·内江)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  )
A.消灭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B.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性质
C.化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D.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
11.(2015·北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意大利
12.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凡尔赛和约》(  )
A.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不可能带来任何和平局面
C.激化了日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
D.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13.(2015·重庆)列宁曾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两个大国是指(  )
A.美国与日本
B.德国与法国
C.英国与日本
D.中国与美国
14.(2015·厦门)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  )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实行冷战政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5.(2014·广东)《安妮日记》中记载,从1940年开始,犹太人被禁止“拥有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去电影院……”直到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被禁止“活下去”。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
A.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B.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C.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D.“协约国”的暴行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46.2%、28.4%、40.6%、16.5%、8.4%。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殖民地来养活我们的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1)由材料一可知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这场危机有何特点?
(2)为挽救危机,美国、德国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罗斯福为了实现其所说的“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目标能否根本实现?为什么?
(4)如何评价美国采取的这一政策?
(5)德国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的?结局如何?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列宁评价说:“《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会议的场景?它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图二会议的召开主要是协调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会议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什么?
(3)材料二中列宁为什么说“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以上材料涉及的两次会议有什么共同之处?
第十六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各个击破
命题点一:真题再现 1.C 2.B 题组训练 3.D 4.B 5.D
命题点二:真题再现 6.A 7.D 题组训练 8.A 9.C 10.D 11.B
整合集训
12.A 13.A 14.B 15.C
16.(1)国家:美国和德国;特点: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大。(2)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德国却走上法西斯道路。(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没有,因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产物,罗斯福没有也不可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4)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5)发动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以战败而告终,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7.(1)巴黎和会;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2)美国和日本;《九国公约》。(3)因为它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维持长久。(4)充满大国色彩,是强权政治的表现。(言之有理均可)
中国受伤最严重
日本受限最厉害
美国获得利益最多
华盛顿会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