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广西专版(人教版)中考考点基础复习九年级部分世界现代史:第十五讲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十月革命
背景
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爆发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亲自领导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成果
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易混警示】 1.俄国是在中心城市暴动,夺取政权;中国则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原因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实施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温馨提示】 新经济政策中“新”的含义: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它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2.苏联成立
时间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发展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易混警示】 俄国国名变化:16世纪—1917年3月(二月革命)称为“沙俄”;1917年11月(十月革命)—1922年称为“苏俄”;1922—1991年称为“苏联”。
3.斯大林的探索——“斯大林模式”
重大成就
工业方面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
农业方面
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特点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评价
利
在苏联建设初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弊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的状况。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温馨提示】 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探索的过程中都优先发展重工业,工农业建设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上,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组织个体农民成立集体农庄;中国则是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命题点一 俄国十月革命
1.(2012·钦州)同学们如果要上网搜索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攻占冬宫
A.巴黎公社
B.十月革命
C.凡尔登战役
D.偷袭珍珠港
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的不同特点和启示。
特点: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武装夺取中心城市,革命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取得全国胜利。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之所以两国的革命道路的不同,主要是由当时两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启示:无论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必须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对马克思主义要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2.(2014·来宾)流行语反映着时代思潮和热点。如果置身于1917年底的俄国,你将感受到的流行语是( )
A.“苏联新宪法”
B.“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
D.“十月革命”
3.(2015·雅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 )
A.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人民委员会
4.(2015·东营)(右图)《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最“震撼世界”的是( )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命题点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5.(2015·桂林)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
6.(2014·柳州)斯大林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是苏联解体的根源,其主要特征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C.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提倡个人崇拜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实质:是无产阶级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的某些经济模式和经营方式,以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意义:从现实看,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摆脱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苏俄的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到战前水平。工农联盟也得到了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从长远看,表明了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对俄国的国情有了初步的清醒认识,对发展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探索在利用市场经济的某些手段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强大经济基础,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7.(2015·内江)“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这则材料来源于(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临时政策
D.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8.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下列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化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相一致
C.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D.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9.(2015·潍坊)“一方面,它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另一方面,又使其经济发展陷入僵化。”这句话评价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0.(2015·兰州)“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的战争是( )
A.美苏冷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1.(2015·龙东)抓住关键词,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五月流血周”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苏联成立
12.(2015·泰安)有人分析苏俄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一政策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3.(2015·荆州)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行玉米种植运动
D.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14.(2015·北京西城)回顾辉煌,借鉴教训。请依照要求,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进行探究学习,并完成下列问题。
【了解历史线索】
(1)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事件
结果
1917年11月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8年-1920年
三年国内战争
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1921年
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2年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组成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28年-1937年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1941年-1945年
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取得胜利
1991年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巨变
【进行历史判断】
(2)下面是关于苏联历史的几段评述,请结合所学进行判断,并在正确的历史评述括号内划“√”,在错误的历史评述括号内划“×”。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
②斯大林模式一无是处。( )
③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
【借鉴历史教训】
(3)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反映苏联经济建设的漫画《跛脚巨人》
苏联时期,百姓排队购买食品
请根据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分析苏联改革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借鉴意义?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材料二:“斯大林说,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是资本主义的做法……苏联可以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自己的工业化……只要发展了重工业就实现了工业化。”
——徐天新主编《世界通史》
请回答:
(1)面对材料一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斯大林认为实现工业化的途径是什么?
(3)1928年—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什么问题?这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第十五讲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各个击破
命题点一:真题再现 1.B 题组训练 2.D 3.D 4.C
命题点二:真题再现 5.D 6.A 题组训练 7.A 8.B 9.B
整合集训
10.B 11.C 12.B 13.D
14.(1)
时间
事件
结果
十月革命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苏联建立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苏联解体
(2)①(√);②(×);③(√)
(3)社会改革要关注并改善人民生活;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协调发展。
15.(1)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发展重工业。(3)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4)片面发展重工业,致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