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广西专版(人教版)中考考点基础复习七年级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二十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体貌特征
生产生活
地位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
距今约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
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会使用天然火;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群居生活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北京周口店山顶部的洞穴里
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懂得爱美,按照血缘关系结成氏族,比北京人更进了一大步
【温馨提示】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并非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人类。
原始的农耕生活
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生活状况
房屋样式
贡献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
干栏式房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制造彩陶,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
半地穴式房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方法技巧】 河姆渡,种水稻,干栏房屋已建造;半坡人,种植粟,半地穴式造彩陶。
华夏之祖
1.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
炎帝
传说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乐谱,等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华夏族
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炎、黄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后两部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尧、舜、禹
禅让制
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他们通过“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温馨提示】 禅让制下民主推举的办法、选贤用能的理念,在今天仍值得发扬光大。
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都城
灭亡时间
开国君主
亡国君主
重要事件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约公元前1600年
禹
桀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
约公元前1046年
汤
纣
牧野之战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
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
周幽王
犬戎攻镐京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今河南洛阳)
公元前221年
周平王
启示
明君兴国,暴君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巩固统治
分封内容
土地、平民、奴隶
分封对象
周天子的亲属、功臣
诸侯义务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消极影响
由于诸侯国独立性比较大,容易形成割据,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
1.春秋争霸
时间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著名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齐桓公首霸
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他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晋楚争霸
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2.战国七雄
时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七雄
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家,稍后田氏代齐,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其中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的进攻
认识和启示
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富国强兵
社会的变革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地位
战国时期最具成效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
影响
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认识和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方法技巧】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废除特权,建立县制。
【温馨提示】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是奖励军功;对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建立县制。
命题点一 远古遗址、传说
1.(2012·崇左)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 )
A.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
B.黄帝有许多发明流传于世
C.黄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
D.黄帝堪称我国古代帝王的杰出代表
如何计算历史年代?
如果都在公元前或公元,计算的方法是:年代直接相减。
例如:201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少周年?方法:2015—1949=66(周年)
(2)如果计算的年代一个在公元前,一个在公元,则两者相加再减一(因为没有公元0年)。
例如:2015年是秦统一六国多少周年?方法:221+2015—1=2235(周年)
(3)中华民国纪元的算法: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当年即是中华民国元年。计算方法:所问的年份减去1912再加1。(因为没有0年,从1开始算起)
例如:2015年是中华民国多少年?方法:2015—1912+1=104(周年)
世纪纪年的计算:
①一个世纪为100年,前20年为某世纪的初期,后20年为世纪的末期。由年代换为世纪,取年代的百位数的数再加1。例如:2001年就是21世纪。公元前2001年就是公元前21世纪。但是要注意:公元前6世纪是指公元前599年—公元前500年。公元509年是公元6世纪初。而1999年是20世纪末。
②一个世纪的初期和末期在计算时,要注意公元前后的问题。公元后的大数为末期。小数为初期;而公元前恰恰相反。例如:公元前2010年是公元前21世纪末。而2002年是21世纪初。公元前2002年是公元前21世纪末。
③以元年为界,元年前称为公元前××年,元年后称为公元××年。每一个10年称为一个年代。例如:20年代是指20—29。但一般情况下,一个世纪的前十年不说10年代,而是说世纪初。如:2009年我们不说21世纪10年代,只说21世纪初。
2.(2015·云南)下图所示为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曾发现于(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2015·齐齐哈尔)考古挖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半坡遗址的考古挖掘,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种农作物的国家( )
A.粟
B.水稻
C.白菜
D.芥菜
4.(2015·广东)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
A.盘古开天
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
D.大禹治水
命题点二 制度类
5.(2012·桂林)我们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6.(2011·玉林)由西周创立并在西汉得到推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分封制
D.私有制
禅让制、世袭制与分封制
禅让制
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
世袭制
帝王家庭世代相袭做帝王的制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世袭制”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被彻底摧毁,在中国延续近四千年
分封制
指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7.(2015·盐城)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8.(2015·玉州二模)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这样评论:“周代因封建制,使得诸侯强盛,尾大不掉。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造成周之败端。”柳宗元主要是指出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 )
A.目的
B.内容
C.积极作用
D.危害
命题点三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
9.(2013·崇左)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很多,其中“纸上谈兵”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桂陵之战
从战争的目的和影响上,如何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1)从战争的目的来看,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迫使其他国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是兼并其他国家,完成全国统一大业。
(2)从战争的影响来看:①春秋战国的战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破坏了社会生产,因而战争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②但是战争在客观上对实现地区性的统一,保护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的变革有一定的意义;由于在争霸和兼并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10.(2015·东营)下列历史人物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11.(2015·江西)中国几千年历史凝结了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
命题点四 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为何能成功?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国情。
(3)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因素)。
(4)商鞅个人因素(政治才干和铁血手腕)。
12.(2015·济南)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推行“秦国新法”的代表人物是( )
A.管仲
B.商鞅
C.秦始皇
D.北魏孝文帝
13.(2015·聊城)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 )
A.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D.违背了历史潮流
14.(2015·黔西南)战国时期,使秦国能够最终兼并六国,为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李悝变法
C.管仲改革
D.秦孝公改制
第二十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各个击破
命题点一:真题再现 1.A 题组训练 2.D 3.A 4.B
命题点二:真题再现 5.C 6.C 题组训练 7.B 8.D
命题点三:真题再现 9.B 题组训练 10.B 11.C
命题点四:真题再现 12.B 题组训练 13.B 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