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广西专版(人教版)中考考点基础复习七年级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二十三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清建立
明朝
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建立明朝
清朝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
明太祖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
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明成祖
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清朝
雍正
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康熙、雍正和乾隆
大兴文字狱,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影响
加强了君主专制,使中国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温馨提示】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立丞相,分管行政。明太祖即位后,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丞相的设立与废除,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方法技巧】 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的统治措施可概括为:朱元璋,废丞相;除行省,君主强;锦衣卫,监臣民;八股文,控思想。
郑和下西洋
目的
为了宣扬国威和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过程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意义
①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②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友好关系
【易混警示】 郑和没有到过欧洲。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戚继光抗倭
背景
元末明初到明朝中期,倭寇(即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经过
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开赴台州,荡平浙江的倭患,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
结果
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
郑成功收复台湾
背景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结果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意义
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维护了国家主权,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清朝管理台湾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雅克萨反击战
背景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和尼布楚为据点
过程
康熙指挥清军两次围攻雅克萨,打败沙俄
结果
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易混警示】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没有归附当时的政府——清朝于1684年设台湾府后,台湾才隶属清政府。
【温馨提示】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出现了侵略与反侵略斗争。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我国边疆出现危机,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标志之一。
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西藏
管辖
①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②1727年雍正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③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清政府颁赐的金瓶
意义
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新疆
平定叛乱
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加强管理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771年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启示
今天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应加倍珍惜。台湾、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温馨提示】 1.历史上与西藏有关的重要史实:唐朝文成公主入吐蕃;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清朝设驻藏大臣。2.历史上与新疆有关的重要史实: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易混警示】 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和新疆的管辖,属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措施,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属于抗击外来侵略。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①主观原因: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②客观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根本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
表现
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主要表现在对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推行时期
清朝
影响
积极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
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启示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内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学习其他国家先进技术,才能获得长足进步与发展。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②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③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温馨提示】 唐朝时期对外开放,如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促进了盛世经济的繁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清朝对外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落后,是近代中国不断遭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原因之一。
命题点一 专制统治的加强
1.(2014·南宁)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他废除了( )
A.锦衣卫
B.行中书省
C.三司
D.丞相
2.(2013·南宁)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时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丞相
B.增设特务机构
C.迁都北京
D.设立军机处
3.(2015·百色)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我国历史上与这一说法最相符的时期是( )
A.秦汉
B.宋元
C.明清
D.隋唐
秦汉以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朝代
措施
秦朝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地方实行郡县制
隋朝
隋文帝首创三省六部制
唐朝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了三省的职权。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元朝
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
明朝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从制度上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三省制度结束后,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清朝
清初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4.(2015·柳南一模)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科举考试
B.兴办学校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5.从明太祖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这一过程表明( )
A.君权日益加强
B.地方权力过大
C.君权日益衰弱
D.丞相权力增大
命题点二 明清对外关系
6.(2015·贺州北海)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7.(2015·北海)明朝中期,平息了我国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戚继光
C.郑和
D.邓世昌
8.(2015·南宁)鸦片战争中,数千武器落后的清军死在战场上,而英军阵亡不足百人,中英之间的巨大差距在这场战争中暴露无遗。造成这一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清朝统治者长期对外推行( )
A.对外开放政策
B.八股取士制度
C.重本抑末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1.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的认识。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民族压迫的光荣传统。各族人民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过贡献。
郑成功和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我们要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而英勇斗争的精神。
2.对比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你得到什么启示?
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乃至挨打,对外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加强国际交往,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2015·东营)“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一诗句反映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争?(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10.(2015·厦门)《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教授于1603年8月25日(中国明朝后期)从外星球掉落到朝鲜大地。如果当时他到中国,最不可能( )
A.了解科举考试
B.听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C.学习活字印刷术
D.查阅《尼布楚条约》
命题点三 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11.(2014·玉林)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是为了管理( )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青海
12.(2015·南宁)为粉碎回部贵族的分裂势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乾隆帝( )
A.册封达赖喇嘛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设置驻藏大臣
D.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
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的管辖给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1)统一必然促进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
(2)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充满着艰辛,今天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应加倍珍惜。
(3)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3.(2015·菏泽)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4.(2015·营口)“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仰望雪域两茫茫……,随处都是我心灵的牧场。”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A.伊犁将军
B.盛京将军
C.西域都护
D.驻藏大臣
15.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下边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 )
1653年 顺治册封“达赖喇嘛”1690年 康熙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1727年 雍正设立驻藏大臣1762年 乾隆设立伊犁将军1792年 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君主专制强化
B.边疆地区巩固
C.抗击外来侵略
D.盛世帝国危机
16.(2015·广东)据史书记载,从1407年到1422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与南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 )
A.马可·波罗来华
B.荷兰人抵达台湾
C.郑和下西洋
D.葡萄牙人到达澳门
17.(2014·镇江)民族英雄是指为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和主权,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B.率军反击沙俄侵略
C.抗击了东南沿海倭寇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8.(2015·眉山)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B.设置驻藏大臣
C.收复台湾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9.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共同的历史主题是( )
戚继光 郑成功 雅克萨之战
A.中国古代改革家
B.和外国友好交往
C.抗击外来侵略
D.发展民族经济
20.(2015·厦门)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重本抑末”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2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
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22.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做出了哪些努力?
(2)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23.(2015·扬州)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十三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各个击破
命题点一:真题再现 1.D 2.D 3.C 题组训练 4.C 5.A
命题点二:真题再现 6.C 7.B 8.D 题组训练 9.B 10.D
命题点三:真题再现 11.A 12.B 题组训练 13.C 14.D 15.B
整合集训
16.C 17.A 18.A 19.C 20.C
21.(1)秦始皇(嬴政);太尉、御史大夫。(2)明朝;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3)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22.(1)祖国边疆(海疆)安宁;抗击倭寇。(其他答案如与俞大猷配合,荡平沿海地区的倭寇等言之成理亦可) (2)荷兰;澎湖巡检司。(3)沙俄或俄国;派清军进攻雅克萨或发动雅克萨之战。(4)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杰出的民族英雄。(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3.(1)起点:长安;事件:张骞通西域。(2)前提: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3)闭关锁国政策;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4)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从张骞和郑和来看)一个人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方可取得成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