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基础复习:列强侵略 人民反抗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基础复习:列强侵略 人民反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6 13:0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广西专版(人教版)专题复习之六大专题破解策略:
(一) 列强侵略 人民反抗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抗争史与探索史
    
 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
战争
原因
事件
不平等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道光帝时)
根本原因: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虎门销烟(1839年)
《南京条约》割地(香港岛),赔款,开放口岸,协定关税
中国开始丧失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以此为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帝时)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15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先后与英、法、俄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光绪帝时)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为摆脱困境寻求对外扩张,并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旅顺大屠杀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款,开放口岸,开设工厂(资本输出,侵略新方式)
刺激列强侵华野心;列强继商品输出后开始资本输出;掀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直接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
与清政府联合绞杀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中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向外扩张获得原料
九一八事变(1931年)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反抗: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的抗争
相关战争
抗争史实
价值/意义/影响
性质
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
显示了中国人民捍卫民族尊严的决心
地主阶级反侵略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头目华尔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有力地配合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1876-1878年)
维护了国家统一
地主阶级反侵略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与敌舰同归于尽
体现了清朝爱国将领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精神
八国联国侵华战争
义和团廊坊、天津阻击战
痛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日本侵华战争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日;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
国共合作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胜利
全民族抗战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项目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地主阶级洋务派,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有孙中山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主要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口号(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学习内容
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西方政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
西方思想文化
性质
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评价)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认识
(1)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行不通(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3)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都要本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原则,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1)从中国历史的视角命题,突出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涌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近年来的高频考点包括列强五次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基本史实,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日的基本史实,其中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充满正能量的史实经常作为考点出现。
(2)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命题,这是近几年广西各地出现频次较多的考点之一,考查题型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考查方式有某次探索活动单考,也有整个探索过程综合考查。主要考点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事件的基本史实、特征、意义等,各事件的代表人物及所属阶层等易混淆考点经常出现在综合考查中。
(1)表格法。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史实包括目的、时间、侵略者及其暴行、不平等条约及其带来的危害等基本要点,单个事件记忆容易混淆,表格法能把相关的知识有序归类,便于记忆。如“考点一: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的表格,清楚地把五次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点罗列出来,清晰明了。
(2)图示法。图形加上简练的文字描述,能够让我们很快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合史实,锻炼我们的归纳学习能力。如下图“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几个箭头就把四次探索衔接起来,化繁为简,便于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掘,立正刑诛”。材料表明林则徐(  )
①支持正常贸易 ②反对鸦片走私 ③反对开放口岸 ④维护民族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英国割占香港岛示意图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今天,曾被称之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造成这种结果的罪魁祸首是(  )
A.英美联军
B.英俄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之所以说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起因和性质相同
B.都是英国发动的
C.结果都是清政府战败
D.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5.(2015·鄂州)“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第一功臣”的依据是(  )
A.出使俄国,收回伊犁
B.虎门战役,壮烈牺牲
C.查毁鸦片,虎门销烟
D.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6.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该设计的场景是(  )
A.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
B.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
C.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D.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
7.“尽管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对中国的近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这里评价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9.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述事件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
10.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D.中国人民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1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是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严重不平等条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述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情况完成下表。
条约名称
签约时间
签约背景
与签者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日本

1901年

英、法等八国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的是哪两条规定?
(3)帝国主义时代列强侵华有两大特点——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马关条约》中,哪两条规定分别体现了上述两个特点?指出这两条规定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4)有人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反抗使瓜分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说明理由。
12.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材料三: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合。
(1)材料一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2)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有何重要作用。请举出中国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将领。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专题复习(一) 列强侵略 人民反抗
1.C 2.A 3.C 4.A 5.D 6.B 7.A 8.D 9.A 10.D
11.(1)①1842年;②英国;③1895年;④甲午中日战争;⑤《辛丑条约》;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3)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危害:大量割占中国领土,刺激了西方列强的野心,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允许在华设厂,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有道理。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使它们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所以,对华政策有所调整。主要表现在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并以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12.(1)事变:七七事变。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2)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领:李宗仁、彭德怀、朱德、佟麟阁等。(3)《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4)合作促共赢;国际合作可以战胜敌人;国际合作可以维护世界和平。
甲午中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五次侵略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近代五次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不平等条约
抗日战争
台儿庄战役
黄海海战
虎门销烟
中国人民的抗争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近代化的艰难探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