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基础复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基础复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6 13:0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广西专版(人教版)中考考点基础复习:滚动小专题(二)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加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基本线索
朝代
措施
影响
萌芽
战国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国家权力应集中于君主手中的思想
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
秦朝
自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郡县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这些措施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
修筑万里长城
抵御匈奴,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
巩固
西汉
颁布“推恩令”,削夺列侯的爵位
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统治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维护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北击匈奴
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完善

隋文帝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创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

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精简机构。
增加宰相数量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精简机构,以节省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加强
元朝
①实行行省制度 ②设宣政院管理吐蕃 ③ 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岛)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强化
明朝
废丞相,设三司,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
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
设立厂卫制度,厂卫都由皇帝直接控制
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
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
清朝
设军机处,军机大臣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汉大臣组成,完全听命于皇帝
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
大兴文字狱
思想文化专制,强化集权统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中考考查古代政治部分,这是历年的高频考点,主要内容有: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隋唐完善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措施的强化等,其考查方式以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图表题为主。为此在复习中我们要重点掌握它的发展趋势有两点:一是不断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结构,强化皇权和中央集权:二是对人民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历代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时候,都注意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清——八股取士、文字狱
1.(2015·揭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它开始确立于(  )
A.战国时期的秦国
B.秦朝
C.唐朝
D.西周
2.(2015·烟台)“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3.(2015·滨州)唐朝时期,修建了规模宏大、布局完整的长安城。具体负责长安城工程建设的是六部中的(  )
A.吏部
B.户部
C.工部
D.刑部
4.(2015·大庆)“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5.(2014·抚州)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朝专门设置哪一机构加强对它的管辖(  )
A.宣政院
B.伊犁将军
C.驻藏大臣
D.军机处
6.(2015·福州)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7.(2015·连云港)“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8.(2015·恩施)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武帝施主父(即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摘自《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图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2)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3)材料二中汉武帝“下推恩之令”有什么积极作用?
(4)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
(5)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曾经提出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主张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2)秦始皇在位时曾对儒家学说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在位时采纳了儒生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3)明太祖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推行了什么举措?清朝统治者制造文字狱造成怎样的社会危害?
历代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滚动小专题(二)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1.B 2.D 3.C 4.D 5.A 6.D 7.B
8.(1)秦朝;郡县制。(2)三省六部制。(3)解决了王国威胁中央政府的问题。(4)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或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统治);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乾隆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5)①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②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障;③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9.(1)韩非。(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八股取士;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4)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
隋唐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元朝加强大一统的政治措施
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强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