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基础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基础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6 13:0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广西专版(人教版)中考考点基础复习八年级部分中国近代史:第四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借口
柳条湖事件
爆发
日本侵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国民党政策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结果
东北三省沦陷,伪满洲国成立
影响
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温馨提示】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的原因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西安事变
背景
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目的
逼蒋抗日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经过
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然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果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进行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启示
①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愿意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②在大敌当前之时,中国各阶层采取各种方式赞同或支持抗日,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易混警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并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只是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
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影响
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英雄人物
佟麟阁、赵登禹
国共第二次合作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本制造了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杀害人数达三十万人以上
 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著名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指挥
意义
平型关大捷
1937年
平型关
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
台儿庄
李宗仁
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
华北
彭德怀
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中共七大
时间
1945年4—6月
地点
延安
内容
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温馨提示】 在中共七大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抗日战争的胜利
胜利原因
主要原因
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
其他原因
正义的战争;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意义
是中国人民近代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温馨提示】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取得对外战争的完全胜利战争,值得注意的是,在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重大成果的同时,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重庆谈判
目的
蒋介石
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中国共产党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代表
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国民党:蒋介石
时间
1945年8-10月
结果
签订“双十协定”
 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内战(1946—1949年)
1.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
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中原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防御——转战陕北
背景
1947年3月,国民党20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过程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进攻——挺进大别山
概况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挺进大别山
意义
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2.三大战略决战
时间
名称
重要事件
战术
战果
意义
1948.9—1948.11
辽沈战役
锦州战役
“关门打狗”
解放东北全境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1948.11—1949.1
淮海战役
徐州战役
“中间突破”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948.11—1949.1
平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渡江战役
过程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解放南京
南京解放
时间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意义
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1927—1949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影响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对峙至今
【易混警示】 三大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不属于三大战略决战。
【温馨提示】 近代史上造成台湾与大陆的两次分离:一次是《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另一次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逃往台湾,造成台湾至今与大陆的第二次分离。
4.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启示
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等。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
启示
两党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需以民族利益为重,再次携手,为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命题点一 抗日战争
1.(2012·柳州)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经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这一事件标志着(  )
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2015·北海)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国务院决定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2014·来宾)2014年2月,我国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某历史惨案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主要是为了纪念70多年前发生的(  )
A.旅顺大屠杀
B.柳条湖事件
C.卢沟桥事件
D.南京大屠杀
4.(2015·贵港)历史文物照片和历史题材的图画,让我们追思往事,得到启迪。右图让我们追思的历史大事是(  )
A.淮海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中国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时间
1894年
1937年
背景
清政府腐朽,国力较弱。列强蜂拥而至,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日本完成明治维新,走上了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道路
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急需通过侵略战争转嫁危机
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抗日战争获得完全胜利
影响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中华民族具有无穷的生命力;民族团结是维护民族利益的重要保障
5.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双十二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6.(2015·连云港)“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增强国力
B.地方自治
C.拥蒋反共
D.逼蒋抗日
7.(2015·杭州)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8.(2015·广东)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道:“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命题点二 国共较量——政治上
9.(2015·柳州)右图为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的合影。这张合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北伐战争
C.重庆谈判
D.北平谈判
10.(2015·南宁)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这表明(  )
A.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
B.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共产党在战场上连连打败国民党
D.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意义、各自落实的情况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1)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重庆谈判,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说明了共产党是真诚希望和平,是一贯代表人民利益的,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极大的主动权,有力的孤立了蒋介石。
(2)落实情况:①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国共两党联合抗日。②重庆谈判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
(3)启示:①加强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②任何阶级、党派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11.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12.(2015·泰安)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签署了《双十协定》
命题点三 国共较量——军事上
13.(2014·贵港)下列战役中解放华北全境的是(  )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4.(2014·崇左)口号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反映的是下列哪次战役(  )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5.(2015·梧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查找到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年”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下列不应该出现在该资料中的事件是(  )
A.东瀛束手,九州同庆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开国大典举行,新中国成立
D.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1)原因:①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②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战术正确,国民党指挥失当;③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④国民政府腐败,不得人心,注定走向失败和灭亡。
(2)启示:人民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支援解放战争,促使战争走向胜利;我们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这样,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成功。
16.(2015·贵港二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陈赓指挥太岳军团挺进豫西,陈毅、粟裕指挥东北解放军主力进军豫皖苏地区,三支大军互为犄角,钳制中原,威胁(  )
A.北京、上海
B.沈阳、锦州
C.南京、北京
D.南京、武汉
17.(2015·福州)适合填写在图中所示“?”处的内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8.(2015·东营)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这一战役的战果是(  )
A.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B.拉开了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19.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20.(2015·梅州)“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组织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21.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投降书。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进攻日军
C.武器比较先进
D.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22.(2015·苏州)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23.(2014·南宁)“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24.(2015·菏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5.毛泽东的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打破了历代诗词创作多以反映个人生活和思想情绪为主的艺术倾向,第一次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使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前人没有触及的新领域。认真阅读以下诗词:
材料一: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七律·忆重庆谈判》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及材料一的诗词,说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他与蒋介石的想法是否一致?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四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各个击破
命题点一:真题再现 1.B 2.C 3.D 4.B 题组训练 5.A 6.D 7.B 8.C
命题点二:真题再现 9.C 10.B 题组训练 11.C 12.D
命题点三:真题再现 13.D 14.A 15.A 题组训练 16.D 17.C 18.D
整合集训
19.C 20.B 21.D 22.D 23.C
24.(1)学校:黄埔军校。成果:创办黄埔学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2)背景: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3)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或西安事变);胜利原因:全民族的抗战(或人民战争);国共两党的合作。(4)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25.(1)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想法不一致,蒋介石: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全国人民。(2)渡江战役。(3)解放军作战勇敢;国民党指挥失当;共产党的战略战术正确。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和意愿,不得人心,注定走向失败和灭亡。(意思相近即可)
推翻反动统治
(渡江战役)
进行主力决战
(三大战役)
转入战略进攻
(挺进中原)
粉碎敌人进攻
(转战陕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