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7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星宿 B.宿舍 C.住宿 D.留宿
答案:A
解析:
分析:A项“宿”读xiù,其他都读sù。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商酌 懊恼 绌病 千恩万谢 B.斋公 拜见 带挈 不醒人事
C.醉熏熏 衣襟 阎王 恳求谅解 D.轩敞 踱步 两锭 今非昔比
答案:D
解析:
分析:A项,“绌”应为“拙”;B项,“醒”应为“省”;C项,“熏”应为“醺”。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形辨析的掌握情况。
3.选出下列字形辨析全对的一组( )
A.阖家 磕头 瞌睡 嗑风
B.避讳 簇拥 商酌 作楫
C.侥幸 轩敞 中厚 倒运
D.尖酸 醉醺醺 粹在脸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B项应为作揖;C项应为忠厚;D项应为啐在脸上。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形辨析的掌握情况。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答案:B
解析:
分析:A.“好时候”改为“好地方”;C.改为“发现和解决”;D.去掉“否”;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修改。
5.选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
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 A反复 B夸张 C夸张 反复 D反问
答案:C
解析:
分析:“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夸张;“可怜!可怜!”反复。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分析。
6.“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该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对比强调 B.描写烘托 C.讽刺夸张 D.借物抒情
答案:C
解析:
分析:课文写范进中举发疯是讽刺夸张的写法。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语言的分析。
7.“范进不看便罢……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该段文字描写的场面是( )
A.范进发疯 B.范进乐极生悲 C、范进得病 D.范进喜极至疯
答案:D
解析:
分析:这一节写了范进中举发疯的事。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概括。
8.对下面对比的写法理解正确的是( )
中举前:范进到城里乡试回来,家里已饿了两三天。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已饿得两眼 都看不见了,范进慌忙抱了鸡到集市上去卖。
中举后:邻居纷纷送来鸡、蛋、酒、米,张乡绅上门赠银送屋,胡屠户送来几千钱祝贺。
A.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同情可怜者,扶危济困的社会风气。
B.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尊重知识,崇尚才学的社会风尚。
C.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D.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势利、冷酷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势利、冷漠。所以应该选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分析。
9.选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A.比喻、反问 B排比、反问 C设问、反语 D反问、夸张
答案:D
解析:
分析:前一句属于反问;后一句属于夸张。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别。注意了解各种修辞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不难辨别
10.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疾病)
B.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建立功绩,做出贡献)
C.(太阳花)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不知满足)
D.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并非没有益处)。
答案:B
解析:
分析:A“痛痒”不仅指“疾病”,也包括群众的需求等。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11.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的圣贤说过:“吾一日三省吾身。”现在的中学生也应该经常扪心自问,加强自身修养。
B.《红楼梦》这部小说,思想深刻,技法娴熟,体现了作者力透纸背的功力。
C.老师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使我心领神会。我决心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地投入中考复习。
D.所谓成就,无非是尽力而为。因此,我们既不必羡慕或嫉妒别人,也不要把一时的虚荣当成了成就。
答案:D
解析:
分析:C 项“心领神会”改为“恍然大悟”。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使用。
12.对下面各句表现的人物性格有误的一项是( )
A.“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这句表明胡氏对丈夫病情的关心和考虑怎样治病的心理。
B.“当下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提两只鸡来的”。这几句写“众邻居”周济他人,表现邻里相处和睦的好风气。
C.“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几时才得好?’”这句表现老太太只是悲叹命苦,而束手无策的心理。
D.“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这句写张乡绅故意与范进亲近,表现他另有意图的虚伪性格。
答案:B
解析:
分析:B项写的是邻居巴结讨好做官的范进,表现邻居的势利。故选B。
点评: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敬梓。
B.《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
C.《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主要描写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D .夸张是讽刺常用的手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故选A。
点评:平时我们应该对重要的文学常识熟记于心,特别是作者的朝代、国籍等方面的知识。
14.下列的句子中标点使用的有误的一项是:( )
A.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满了。
B.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C.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 ”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
D.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④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答案:A
解析:
分析:A句“二报”“三报”之间用顿号。故答案选A。
点评: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15.文中写范进见报帖以后“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的原因是( )
A.喜讯来得太突然,不敢轻易相信? B.范进已沉浸在喜悦之中。
C.范进已处于疯癫状态。 D.范进对中举无动于衷。
答案:A
解析:
分析:范进多年的梦想一旦实现,觉得不真实。所以反复的看。
点评:考查对小说的分析。
二、填空题
16.课文选自 ,这是一部 小说,作者 ,清代小说家。
答案:《儒林外史》|章回体长篇讽刺|吴敬梓
解析:
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7.《范进中举》主要采用了 写作手法,揭示了 的主旨。
答案:对比夸张|本文借范进因乡试中举而疯癫的经过,刻划科举制度下士人沉重的精神负担,显示了八股取士对士人精神的祸害,并以胡屠户及乡邻对范进前倨后恭的态度,反映当世社会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可耻风气,进行辛辣的讽刺。
解析:
分析:熟读课文,理解作品主题。
点评:考查学生对小说的阅读理解。
18.《范进中举》节选自长篇 讽刺小说 ,作者是 代小说家 。该书还塑造了一个有名的吝啬鬼的形象 。
答案:章回体|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严监生
解析:
分析:多读经典熟记,拓宽知识面。
点评:学生要识记文学常识。
19.范进是一位 知识分子形象。胡屠户是一位 市侩形象。
答案: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迂腐无能、虚伪奸诈|庸俗势力、凶暴粗鄙、尖酸刻薄、自高自大、迷信无知
解析:
分析:熟读课文,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点评:考查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分析。
20.据课文内容和括号内提示,填写成语。
①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___________(形容骂得痛快淋漓)。
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___________(指不正派或不像样子),就想天鹅屁吃!
③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 __________(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
答案:狗血淋头|不三不四|不省人事
解析:
分析:学生读书时,要积累有生命力的语言。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识记。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房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 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1)简略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范进发疯
解析:
分析:精读选段,概括故事情节。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2)范进言语中的“好 了!”“好!”的言外之意是 。
答案:难以置信,范进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终于有了改变,终于能过上“好”日子了,生活状况有了大逆转。
解析:
分析:旧社会,一旦考取功名,社会地位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
22.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 ,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 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 ,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 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里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的去了。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贪财卑微,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性格。
解析:
分析:胡屠户是范进的老丈人,是个典型的市侩。
点评: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
23.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仰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地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
(1)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表现了武松的沉着机智,突出了他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面对凶猛地老虎,武松沉着镇定,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2)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第一自然段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案:这样写突出了老虎的凶猛厉害,衬托(或反衬)武松的武艺高强和英雄气概。
解析:
分析:用老虎的凶猛衬托武松的英雄气概。
点评:考查对小说的阅读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