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6 22:2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海陆变迁
1新设计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湖北麻城阎家河中学
佘婧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三种,并且能判断造成某些海陆变迁现象的主要原因。
3.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能够找寻相应的证据加以说明。
4.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够用它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探索情境,知道“海”与“陆”是可以变化的,进一步思考引起变迁的原因。21·cn·jy·com
2.通过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以“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过程利用相关证据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3.通过阅读、分析“六大板块和火山、地震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布图”,了解六大板块的划分、找出地壳活跃地带。认识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是作为证明板块的运动的例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培养学生科学观念,认识事物总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哲学原理。
2.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
3.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5.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手段也是永无止境的。www.21-cn-jy.com
二、
教学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现象;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三、
教学难点: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尤其能解释世界上一些著名山系的形成和火山、地震等的分布。2·1·c·n·j·y
四、
教学方法:地图法、探究式、讨论式、实验演示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一段地形演变的阅读材料引入【沧海桑田的变化】
提问:造成海陆变迁有哪些原因?它们与“探索”图中“海陆变化”的方案有哪些相似?学生讨论。
(老李方案:模拟地壳变动导致的海陆变迁;小张方案:模拟海平面的升降导致的海陆变迁;大周方案:模拟人类活动导致的海陆变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阅读:P13“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运动。参看图B“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块山、褶皱山”,用脆性塑料片演示岩层受挤压产生的褶皱和断层。强调地壳运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2-1-c-n-j-y
参看地图册P9图“地壳运动的因素”“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2.海平面的升降。补充材料和幻灯片:①太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洋岛国图瓦卢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导致举国搬迁;②目前,南太平洋始终保持着传统生活模式的卡特瑞岛人,也面临着被海水淹没的命运。(目前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呈上升趋势,指导学生参看地图册P9“海平面变化的因素”“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  21
cnjy
com
3.人类活动。参看图C“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的填海造陆”,简介日本的神户人工岛是世界上第一座海上城市。(也可补充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3的土地是通过围海造陆获得的;中国澳门有1/2的土地是通过填海造陆获得的。)指导学生参看地图册P9“人类活动的因素”“香港、澳门的填海造陆”。【来源:21cnj
y.co
m】
拓展:化石。地层中的化石,有的是陆地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淡水生物,有的属于海洋生物。根据岩层中的化石特征,人们可以推知岩层沉积时的地理环境。例如: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表示的是温暖的浅海环境,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表示当时是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动:判断图D和图E中的化石所在地层形成的时期是海洋还是陆地。(图D—鹿的化石,证明为陆地;图E—海螺贝类化石,证明为海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实例归类:1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地壳运动)
2
中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痕迹(地壳运动)
3
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有鱼、贝、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地壳运动)
4
“低地国”
荷兰增加了1/3的土地(人类活动)
5
美丽的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50年内九个小岛将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海平面上升)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讲述: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和四大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正像牛顿被苹果砸到脑袋而创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年轻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有了——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21教育网
阅读:P14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提问:1
魏格纳发现南美洲、非洲轮廓的什么特点?(大西洋两岸的两洲轮廓凹凸相吻合)注意读P15图。
2.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什么设想?(两个大陆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开的)
3.为了证明这个设想,他怎么做的?(收集资料,实地考察,寻求证据)
4.他找到了哪些证据?指导学生读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F、G,讨论。(⑴图F:大西洋两岸两大陆古地层的相似性,证明两大陆可能曾连在一起;⑵图G:大西洋两大陆两岸动物的相似性—海牛、鸵鸟。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它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从而证明两块大陆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开的。)21cnjy.com
参看地图册P10“科学依据”,拓宽思路。
活动:拼接报纸
简介:魏格纳最终为科学而献身。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大陆漂移学说的建立,从中学习认真观察、敢于怀疑、勇于实践、培养坚强意志品质。21·世纪
教育网
提问: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呢?
演示:参看P16图H。(用标有各大陆漂移方向箭头的图,更为直观和生动,如下图和地图册P10“大陆漂移过程”)www-2-1-cnjy-com
读图要点:1
2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大陆;
2.后来,这块古大陆分裂成几块,以极缓慢的速度向不同方向漂移;3
直到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海陆格局,而且各大陆继续运动着。【出处:21教育名师】
提问:1
很多年以后大西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变大还是会变小?(变大)
2
太平洋的大小变化呢?(变小)3
地中海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变小,甚至消失)
(指导学生读图,注意观察大陆漂移趋势,加以讨论。)【版权所有:21教育】
提问: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实验:按P17实验步骤操作。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做这个实验,寻找泡沫板漂动的动力。
结论: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指导读图:P18“六大板块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和地图册P11“世界六大板块图”、讨论完成。
1
整个地球表面由哪六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板块拼合而成?(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指导学生根据大洲名称、大洋名称识图、记名称。
2
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哪个?(太平洋板块)
3
大洋洲主要位于哪个板块?(印度洋板块)
4
亚洲是不是全部位于亚欧板块?(不是。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等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5
太平洋是否全部位于太平洋板块?(不是,如南太平洋一部分位于南极洲板块)
读图:利用下面“六大板块图”,
1
指导学生识记字母代表的六大板块名称。
2
观察各板块运动趋势:以下这些结论都可能变成现实,你能解释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和补充。
⑴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继续长高;(印度洋板块向北移动,亚欧板块向南移动,陆地挤压而抬升)
⑵地中海逐渐消失、非洲与欧洲连接在一起;(非洲板块北移、亚欧板块南移,使地中海“缩水”甚至消失)
⑶大西洋面积不断扩大;(美洲板块西移、亚欧板块东移,使大西洋扩大)
⑷太平洋面积不断缩小、中国变成内陆国……(美洲板块西移、亚欧板块东移,使太平洋“缩水”)
阅读:指导阅读P18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发展观点,培养科学大胆猜测精神。
指导读图:P18“六大板块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和地图册P11“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1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有什么共同规律?(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
这些地区为什么多地震、火山
3
你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地震带名称吗?(⑴环太平洋地震带、
⑵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
图中可看出,中国的地震多还是少?(多,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交界处)
5美国西海岸、东南亚国家、南美洲西海岸地震、火山多吗?(多)

练习ppt展示

课堂小结ppt展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