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02 19:2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尚书 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以高山大川、江河湖海为标识,以河川贡道为联结,划分了“九州”,又描绘了一套以王为中心、由近及远、渐次而成的“五服”体系。举行涂山会盟,“执玉帛者万国”。这说明大禹治水(  )
A. 结束了邦国林立的时代 B. 打破了部落联盟的布局
C. 推动了早期国家的形成 D. 促使禅让制变为世袭制
2.秦王嬴政时,除基本的户籍登记以外,还有其他登记。如秦王嬴政十六年(前231年)令男子申报年龄,叫作“书年”。据云梦秦简推定,男子年十五要登记以给公家徭役,叫作“傅籍”。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使黔首自实田”,土地应当载入“田籍”。这种户籍管理制度(  )
A. 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B. 符合国家征发赋役的需求
C. 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 利于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
3.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 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
A. 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B. 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C. 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D. 相权不断遭到削弱
4.北京在宋朝时被视为“夷狄之域”,元朝时称为“天下之中”,明人认为北京居于《禹贡》九州北方,《明一统志》就删去了“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这一句,而清初以后各种公私文献多将该句补回。这一变化缘于(  )
A. 传统礼制的影响 B. 农牧分界线北移 C. 民族交融的发展 D. 王朝疆域的变迁
5.买办是中国近代兴起的一批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商人,他们依附于洋行而存在。据统计,晚清买办中,广东籍买办有146人,但在广东任职的仅36人。上海籍买办仅有5人,在上海任职的买办却有148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经济区域性分工逐渐成熟 B. 列强侵略引发经济格局变动
C. 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展 D. 沿海地区的半殖民地化加深
6.20世纪20年代,外来文化大量涌入,其中“社会主义成为公认的、最时髦的新思潮”。同期的西方,翻译和传播中国儒、墨、道各家经典的社团纷纷涌现,《道德经》和《南华经》广为畅销,出现了“中国文化热”。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对西方近代文明的重新审视 B. 战后国际格局提供的稳定环境
C.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国际影响 D.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自然属性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发布《为英代表到鄂交涉告各界书》,呼吁民众“应与政府取一致的态度,不要妥协,不要暴动”,“一方面要坚持反英运动,为政府后援”,“一方面要严守秩序,以唤起各国的同情”。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  )
A. 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 争取与反法西斯国家合作 D. 积极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8.1962年,邓小平提出:“工业要着重解决人民吃、穿、用的问题,减轻农业的负担。比如穿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工业方面慢慢地加以解决。本来一九五七年我们已经决定从国外购买生产维尼纶的资料和设备,后来耽误了。如果把维尼纶厂建设起来,就可以减轻棉花供应的压力,还可以和农民搞些交换。”邓小平意在强调(  )
A. 引进外国技术的重要性 B. 工业生产要考虑农村发展
C. 适度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D. 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
9.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一共参与了400多个世界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签署的国际条约超过130项。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在国际上的多边外交活动几乎涉及到了每一个重大方面。这主要是为了(  )
A.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为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C. 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D. 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
10.托勒密埃及时期,古埃及处于马其顿人统治之下,赫淮斯托斯神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工匠神,其特性与古埃及普塔神相似,在埃及孟菲斯地区受到普遍的欢迎。塞拉皮斯神融合了古埃及神和古希腊神的特征,受到托勒密统治者的推崇。普塔神的化身阿匹斯神牛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公牛十分相似。这说明(  )
A. 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统一性特征 B. 古希腊和古埃及文明具有同源性
C. 工商业是古希腊和埃及主要产业 D. 征服战争推动了文明之间的交往
11.在14—16世纪的化学论者看来,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实验场所。当蒸馏进行时,地表水沿着植物枝干上升,到达枝头时达到纯净、完善,于是鲜花盛开,谷物生长。地下水被山体内的中心火的热量所蒸发,蒸发到达地表并沿着山体上升,当冷却时,便形成了清澈完美的山泉。地球就是这样一只永不衰竭的巨大的蒸馏器。这一理论(  )
A. 否定了天主教会神学 B. 揭示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C. 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 D. 强调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12.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如表是1981-1989年美国和日本的股市中“行业价格指数涨跌幅”。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美 日
涨幅前五 跌幅前五 涨幅前五 跌幅前五
食品饮料烟草 工业工程 银行 汽车及零部件
医疗服务 建筑 金融服务 个人商品
医药卫生 汽车及零部件 金融业 休闲商品
金融服务 建筑材料 工业运输 电子电力设备
休闲商品 基础材料 建筑 制造业
A. 经济“滞胀”阻碍制造业发展 B. 服务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
C. 基础工业建设落后于新兴国家 D. 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全部转移
13.19世纪20年代的墨西哥独立战争中,出现了“三保证军”。所谓“三保证”即保证任何种族的人都能在政府中任职,保证所有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神职人员的权益。“三保证军”很快控制了墨西哥局面,赢得了国家独立。这一做法反映了墨西哥独立战争(  )
A. 广泛发动了人民群众 B. 具有保守性与妥协性
C.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D. 实现了政局长期稳定
14.如图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一幅海报,海报上有一个年轻人开拖拉机的场面。1933—1934年有17000名共产党员从城市和工厂被派往拖拉机站任职。这张海报意在(  )
A. 配合农业集体化运动
B. 展示工业化建设成就
C. 调动农民的生产热情
D. 推动一五计划的实施
15.英国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从1937年的25.9%提高到1975年的57.9%;政府雇员从1931年的59.1人,提高到1975年的7212万人。对此撒切尔首相表示:“我要求的是保守党信奉自由、自由市场、有限国家、国防强大。”据此推断,保守党政府在这一时期主张(  )
A. 努力提高英国公民福利待遇 B. 彻底改变英国社会经济制度
C. 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减少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家思想认为,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教化使家庭成员与社会成员形成与等级秩序相适应的思想品德,而榜样教化在其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家庭中以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作为等级层分的主要标志,如儒家常说,“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也”“父慈则教”。《礼记 学记》中将“七教”作为周代社会治理的起点,其具体内容为: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七教”如何开展呢?孔子对此做了解答:“上敬老则下益孝,上顺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民皆有别,则贞、则正,亦不劳矣。此谓七教。”所谓“上”,特指与“下”(民众)相对的政治权力资源的拥有者,此处特指君主。相对于小人、民众,君子与教师在认知能力方面具有优越性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摘编自陈继红《榜样教化:古代社会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材料二关于古代社会教化中权威示范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通过权力资源或认知能力的保障,父亲、君主、君子、教师等在教化中的身份特质获得了不容置疑的权威性。教化主体的权威性确保了教化内容的可靠性与说服力。
观点二 将榜样教化效果绝对化。君王的善恶与民众的善恶并没有因果联系,君王恶,照样有善良的民众;君王善,照样有刁民的存在。按照儒家的定义,只有圣人、君王才有资格担任榜样教化的主体,圣人、君王之外的民众是没有资格的,这意味着榜样的大门对民众而言是关闭的,民众永远没有资格成为教化的主体,从而可能消解民众希望成为教化主体的意识,导致民众在自我完善上不主动、不努力,最终导致民主主体自觉、理性判断、修行自主等品质的抽空化。
——摘编自李承贵《儒家榜样教化论及其当代省察——以先秦儒家为中心》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治理思想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古代社会教化中权威示范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各国冒险家的乐园,最多有来自 58个国籍的移民。最初闯荡上海滩的以男性单身移民为主,到1910年男女比例差距大大缩小。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和伦敦、孟买的金融风潮的发生,外国移民数量也随之陷入低迷。随着上海对外贸易的发展,租界人口又增长起来。租界的人口密度远高于华界,法租界的人口密度更高。外国移民创办的学校首开现代教育之风气,还凭借报纸刊物的发行、出版机构的建设、广播电台的宣传等手段,由浅入深地在上海传播新的思想观念。作为一个中西文化交汇的移民城市,上海的宗教文化显示出十分复杂和丰富的局面,由西方天主教、基督教作为示范,宗教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现代体育运动、休闲公园也跟随外国移民的步伐而来。在上海华人的努力下,乐园最终向华人开放。
——摘编自张晓慧《近代外国移民与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1843~1937)》
材料二作为拉美文化主要源文化之一的欧洲文化,本身是多种文化成分的混合体,这有利于与不同的异质文化并存而形成多样的文化结构。而印第安文化、黑人文化在拉美恶劣环境下的存续,对拉类多样文化结构的形成贡献良多。殖民地时期以来,拉丁美洲未曾出现单一的生产方式结构,一种生产方式居优的多元混合型的生产方式结构在拉美大陆持续至今。此外,殖民进程是由沿海向内陆逐步推进的,因而拉美各地受欧洲文化影响的先后不同,程度也有差别。现在,拉美多数国家力图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来指导推动文化的发展。例如,在保护历史文化方面,墨西哥认为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世代传承。多数拉美国家比较重视文化教问题,决守并通过法律等途径来保障公民享有的文化权。例如,《墨西哥政治宪法》认可每个人都享有文化权,允诺个人可以充分实施其文化权并享受国家提供的服务。拉英国家还通过推动文化产业化促进文化发展。近 30年来,在美国和欧洲流行着拉美音乐,在世界各地都可见到被翻译成各国文字的拉美文学作品。
——摘编自靳呈伟《拉英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成因及维护》
(1) 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上海外国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评近代外国移民对上海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殖民时期以来拉美文化多样性的成因及现代拉美国家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手段。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对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条理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英美德三国能源转型关键时间节点
国家 煤炭系统 石油系统 天然气系统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英国 1560年之前 1619年(49.1%) 1926年 1971年(48.5%) 1970年 未完成
1973年(11.1%)
美国 1850年前 1885年(50%) 1910年前 1950年(38.4%) 1925年 未完成
1973 年(30.1%)
德国 1815年 1853年(49.6%) 1954年 1972年(46.1%) 1971年 未完成
1973 年(8.7%)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1978~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由5.7亿电标准煤增加到24.6亿标准煤,增长了4.3倍。据统计,2005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22.2亿吨,占整个一次能源消费的68.7%,而石油天然气仅占24%。近几年,我国对石油需求的年增长速度为16%,而石油开采的年增长速度却只有2%,石油净进口量从2000年的6962万电增长到2007年的1.63亿吨。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的82%将依赖进口。——摘编自刁秀华《中国能源安全》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英、美、德三国能源转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西方国家能源转型的主要因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之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大禹治水后划分“九州”,构建“五服”体系,还举行涂山会盟,有众多邦国参与。根据所学知识,划分“九州”意味着有了一定的地域划分和管理概念,“五服”体系体现了一定的等级秩序,涂山会盟中众多邦国参与显示出权力中心的初步形成,这些都表明大禹治水推动了早期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
材料中“执玉帛者万国”说明当时邦国依然存在,并未结束邦国林立的时代,排除A项;
材料未提及部落联盟布局被打破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关于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C。
2.【答案】B
【解析】秦朝基本的户籍登记以外,还有其他男子申报年龄、男子年十五要登记以给公家徭役以及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土地的数额向政府呈报等其他登记,一系列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国家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基层社会的结构和人口状况,从而更加有组织地进行赋役征发,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百姓徭役负担的变化,只说明政府对百姓的控制管理更加严格,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到基本的士农工商等社会阶层的情况,无法得出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C项;材料是对全国的统一户籍管理制度,并未单独涉及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排除D项。
故选B。
3.【答案】A
【解析】“家族政府的逆转”指的是世家大族势力衰落,主要得益于科举制的实行,促进了阶层的流动,A正确;
BCD均和打击世家大族无关,排除。
故选: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京从“夷狄之域”到“天下之中”的定位变化,本质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从冲突走向交融的缩影。元朝与清朝作为非汉王朝,通过定都北京并重构“天下之中”的话语体系,打破了汉族中心主义的地域观,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整合。这一过程的核心动力是民族交融的深化,C项正确;
礼制确有“居中而治”的观念,但元朝与清朝对北京的定位突破了汉族传统礼制(如周礼以洛阳为中),本质是民族政权重构礼制的结果,排除A项;
农牧分界线变化与经济格局相关,但元朝、清朝定都北京更多是政治决策(如控驭北方草原与中原),与分界线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
疆域扩大(如元清版图远超宋朝)为定都北京提供了客观条件,但疆域本身不直接决定“天下之中”的文化认知,排除D项。
故选:C。
5.【答案】B
【解析】根据“晚清买办中,广东籍买办有146人,但在广东任职的仅36人。上海籍买办仅有5人,在上海任职的买办却有148人”等信息可知,大量买办集中在上海任职,这是因为鸦片战争后,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B项正确;
材料涉及贸易中心的转移,不涉及区域分工,排除A项;
材料涉及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涉及文化交流,排除C项;
半殖民地化加深的表现主要涉及主权进一步沦丧、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等,与材料不相符,排除D项。
故选:B。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成为公认的、最时髦的新思潮”“西方翻译和传播中国儒、墨、道各家经典的社团纷纷涌现”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对战争灾难和近代工业文明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部分知识分子转向东方文化寻求精神慰藉;同时,中国知识分子因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转向社会主义,两者均源于对西方近代文明的重新审视,A项正确;
战后国际格局表面稳定但暗藏危机(如凡尔赛体系矛盾),且文化现象的主因是思想层面而非环境稳定,排除B项;
五四新文化运动主要影响中国国内思想变革,其国际影响有限,排除C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客观属性,但西方“中国文化热”的主因是时代需求而非文化本身的“自然属性”,排除D项。
故选:A。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在汉口发布”“反英运动”等信息可知,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如支持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等斗争,与题干中中国共产党呼吁民众支持政府开展反英运动,推进革命进程相符,这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相关,D项正确;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排除A项;
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在抗日战争后期,排除B项;
争取与反法西斯国家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
故选:D。
8.【答案】B
【解析】根据“工业要着重解决人民吃、穿、用的问题,减轻农业的负担”等信息可知,邓小平强调工业发展要减轻农业负担,这与这一时期八字方针的提出及国民经济的调整相关,B项正确;
材料中引进外国的技术只是其中举例,重点在于论述工业发展要考虑农民和农村,排除A项;
材料不涉及市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C项;
材料涉及轻工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调整的表现,并不是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
故选:B。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成为基本国策。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拓展多边外交,根本目的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资源与合作机会,D项正确;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外交原则,但并非80年代多边外交的直接目标,排除A项;属于新时代(21世纪后)中国外交的更高目标,80年代的重点是“融入”而非“引领”,排除B项;C项是客观结果而非根本目的,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根本出发点是服务国内发展需求,全球化趋势仅是外部条件,排除C项。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托勒密埃及是亚历山大东征后其部将在埃及建立的希腊化王朝,根据材料“塞拉皮斯神融合了古埃及神和古希腊神的特征,受到托勒密统治者的推崇。普塔神的化身阿匹斯神牛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公牛十分相似”可知,征服战争推动了文明之间的交往,D项正确;
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性,并没有统一性,排除A项;
根据材料“赫淮斯托斯神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工匠神,其特性与古埃及普塔神相似”“普塔神的化身阿匹斯神牛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公牛十分相似”可知,古希腊和古埃及文明之间在神话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大文明没有同源性,排除B项;
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古埃及和古希腊在神话方面的相似性,并没有体现出工商业是两者的重要产业,排除C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4-16世纪这一理论将地球看作化学实验场所,以化学原理去解释自然现象,这种对自然现象用科学方式探索的思维,为近代科学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C项正确;
材料中化学论者主要探讨地球的化学过程,未涉及对天主教会神学的否定内容,排除A项;
该理论只是把地球比作蒸馏器,对一些自然现象做了简单类比解释,远未达到揭示自然界普遍规律的程度,排除B项;
材料重点是对地球自然现象基于化学理论的解释,未提及人在其中的作用,没有强调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排除D项。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81——1989年美国和日本的股市”以及涨幅中都出现了“金融服务”,而银行、金融业、金融服务、医疗服务等都属于第三产业,可知服务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经济滞涨)的罕见现象,80年代西方国家逐渐走出经济滞涨,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新兴国家的发展或工业建设,无从比较,不能得出美、日基础工业建设落后于新兴国家,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全部转移的说法夸张,材料也没有涉及相关信息,排除D项。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根据“保证任何种族的人都能在政府中任职,保证所有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神职人员的权益”等信息可知,材料可以看出墨西哥独立战争时期保护所有人员甚至包括神职人员的权益,这说明其并未彻底铲除侵略者和封建势力,具有保守性和妥协性,B项正确;
材料墨西哥独立战争期间宣称保护所有人的权益,并不涉及其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战争,排除A项;
墨西哥的独立战争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之后还经历了长期的斗争,排除C项;
墨西哥独立后政局并不稳定,还经历了长期的斗争,排除D项。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苏联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通过向农村输送机械和人才(共产党员),来推动农业集体化的进程,A项正确;
海报重点在于农业生产场景(开拖拉机)而非工业生产,排除B项;
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热情,可能更会侧重于宣传丰收成果、奖励机制等与农民直接利益相关的方面。海报强调的是年轻人开拖拉机以及共产党员被派往拖拉机站任职这一组织行为。其目的更侧重于借助机械力量和人员调配来推动农业集体化,排除C项;
苏联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而海报核心围绕农业领域的拖拉机使用和人员调配,排除D项。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A.材料措施下政府削减了福利开支,排除;
B.“彻底”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
C.材料措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排除;
D.根据“我要求的是保守党信奉自由、自由市场、有限国家、国防强大”等信息可知,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正确。
故选:D。
16.【答案】【小题1】特征:榜样教化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强调社会等级;自上而下层级式的权威示范;君子与教师在社会教化中作用突出。
原因: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父亲、君主、教师等在认知能力方面具有权威性、优越性;居于上位的权威者在教化中的绝对主导性地位。
【小题2】局限:都是片面的观点。观点一的榜样教化效果过于理想化,观点二忽视了权威示范在社会教化和社会治理方面的有效性。
看法: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权威示范在社会教化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父亲,君主等教化主体的权威性有利于提高教化内容的可靠性与说服力,以古代帝王为典范来改造社会,以家庭道德榜样进行三纲五常的教化,榜样的高尚品德可以影响民众的心理与行为;家庭成员与社会成员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合乎构建家庭秩序与政治秩序所需要的思想品德,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古代社会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同时,榜样教化的社会治理效果不宜过分夸大。儒家教化的作用是有局限的,西汉独尊儒学后,编家教化的作用受到重视,但儒学独尊却表现为“外儒内法”,多种社会治理手段并用,榜样教化主体的精英化,导致民众在自我修养的完善上缺乏主动性,易养成惰性和奴性,影响教化的效果。
17.【答案】【小题1】特点:移民来源广泛;近代外籍人口男女比例逐渐缩小;移民伴随着列强对上海的侵略;移民数量受国内外形势影响;移民多聚集在租界领域。(任答3点即可)评价:积极性:推动了上海近代教育、新闻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上海市民思想观念的变迁,培养了新的市民群体;外来宗教促进了,上海多元文化的形成,也带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上海休闲生活方式的更新。
消极性:近代外国移民伴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因此具有压迫性和不平等性,加深了上海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积极和消极性都要涉及,任答两点即可)
【小题2】成因:源文化特质的影响;西方列强殖民进程的差异性;社会经济结构与种族(人种)结构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任答3点即可)
手段:秉持先进文化理念推动文化发展;尊重、保障个人享有充分的文化权;文化产业化与文化互惠交流(任答2点即可)
18.【答案】示例:
论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阐释: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国家贫弱、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先进分子经过不断探索,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结合中国实际国情,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制度构建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运而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指引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分别从不同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适应了不同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新时代中国的实际出发,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外交等诸多领域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不同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都是为了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9.【答案】【小题1】特点:英国:向煤炭系统转型早,向石油、天然气系统转型较慢。
美国:向煤炭系统转型起步晚,但向石油、天然气系统转型较快。
德国:向煤炭系统转型起步较早,但向石油、天然气系统转型起步晚。
因素:本国工业化发展进程(或工业革命发展进程);本国发展政策(或对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的重视程度);本国资源储备情况;国际油气资源供给的变化(或二战后国际油气资源的大量开发);科技发展水平(或新的科技发明对能源转型的影响)等。
【小题2】挑战:能源需求量迅速增加(或改革开放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能源需求量);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占比较大;石油缺口持续扩大;对国际能源依赖性不断增强。
对策:推进新技术发明应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战略石油储备;建立多方位的石油供应安全保障体系;鼓励发展与使用新能源(或答出具体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等。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