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陆变迁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海陆是变动的,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2.学会“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3.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 。 2.通过阅读示意图和模拟演示等,初步了解板块相互间的运动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魏格纳和地图的故事,鼓励学生要有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要不怕吃苦、不畏牺牲。 2.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学情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的原因探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就初中生的心理而言,本节内容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本节重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树立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规律。2、教学难点:“大陆漂移假说”;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海陆变迁
播放视频“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
猜成语:我们中国有许多成语,现在播放一个小故事, 请同学们猜猜描述的是哪个成语?这个成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这个故事描述的是成语“沧海桑田”,指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在广泛比喻事物变化之快)
播放视频“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
活动2【活动】地表形态变化
地表形态变化
在地球上,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沧海的实例有许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展示喜马拉雅山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图片
这张图片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喜马拉雅山脉,科学家在此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为什么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上会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学生回答]以前的海洋变成了现在的陆地。
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后得出:地球上有的陆地变成了海洋,有的海洋变成了陆地,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知道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
展示我国台湾海峡海底发现的森林遗迹的图片
从这张图片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为什么海底会有森林的遗迹?难道森林曾经生长在在海底吗?
[学生回答]以前的陆地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变成了今天的海洋。
展示荷兰的围海大坝图片(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家,1/4陆地低于海平面,因此荷兰有填海造陆的传统,在百年中荷兰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全国1/3的土地是通过围海造陆获得的。)
这说明了海陆的变化除了受自然力作用外,还受什么作用的影响?
[学生回答]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海陆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总结] 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的表面是在不停的变化的, 现在的地球表面有“七大洲和四大洋”。
过渡
既然海陆之间是不断变化的,那么今天的海陆分布是怎么形成的呢?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游戏。
展示自制的非洲和南美洲轮廓卡片
游戏:拼图
并请同学把非洲和南美洲按照合理的位置关系贴在黑板上。(以赤道为参照)
提醒学生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的关系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
恰好拼和在一起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陆漂移假说
展示拼合在一起的大陆的图片
看着拼好的一整块陆地,你会有疑问吗?是巧合,还是另有其他的原因?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 很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德国的科学家
家魏格纳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问题的提出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大胆想象,
勇于创新。
展示魏格纳的图片介绍他的故事展示大陆漂移的动画
魏格纳通过哪些证据证明他的大陆漂移理论?
[学生回答]古生物一致,古地层一致。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活动3【活动】大陆漂移假说
应用与提高:出示南极大陆的图片
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南极大陆发现了巨大煤层这一现象?
[学生回答]略
[教师纠正]根据大陆漂移假说,南极大陆在地质时期曾位于暖湿的中低纬度地带
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的应用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教育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魏格纳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魏格纳对科学执着的精神;魏格纳为了探索科学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等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精神
过渡
大陆漂移假说的局限性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20世纪60年代,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开拓学生的思路
板块构造学说与火山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与火山地震
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读图回答:全球有哪六大板块?
[学生回答]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动手能力
游戏:拼图
在黑板上把六大板块拼合起来(两个小组比一比,谁拼的快)
[教师总结]其中四个板块是以大洲的名称命名的,两个板块是以大洋的名称命名的。
活动4【活动】板块构造学说与火山地震带
展示“全球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1. 全球火山和地震的分布与板块有什么关系?说明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还是比较稳定?能举例说明吗?2.现在发生地震怎么办?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全球火山和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边缘,说明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
发生地震时尽快跑到开阔处,来不及时躲在坚固家具下面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发掘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
展示红海示意图和红海扩张的动画
思考:经科学家观测,红海现在在不断扩大。红海在几千万年后能成为第五大洋吗?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回答]因为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这两个板块之间是张裂运动,距离在拉大,所以红海会变海洋
通过动画演示红海、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的运动,锻炼的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展示地中
海示意图
现代测量表明: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将消失。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边界,这两个板块之间是碰撞挤压运动,距离在缩小,所以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动画演示:板块挤压产生的造山运动
如果你是一位地质学家,请你预测一下今后喜马拉雅山脉会“长高”吗?并说出你预测的理由。
[学生回答]会“长高”[教师总结]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现在印度洋板块仍继续以每年5——6厘米的速度向亚欧板块俯冲,喜马拉雅山仍然在继续抬升中。
总结
出示问题
1. 红海、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都分布在板块的边缘还是内部?2. 红海的扩张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长高”说明板块之间在做什么样的运动?3. 地中海的缩小,说明板块之间在做什么运动?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板块边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做张裂拉伸运动,形成裂谷和海洋,有的做碰撞挤压运动形成高大的山脉。
引导学习挖掘问题的本质
活动5【作业】小结、作业
请同学说说本收获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培养学生概
括总结能力
课下作业
作业:请大家收集本地海陆变迁的资料,也一篇小报告。
学生自己搜集答案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活动6【作业】拓展与提升
最新测定的数据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多。为什么测量数据由8848.13变成了8844.43呢?
学生自己搜集答案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
课件19张PPT。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姑 》。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 第二章 第2节
海陆变迁 有人发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海洋生物化石。你能推断出这是什么原因吗?海洋变陆地青藏高原的生物化石——地壳运动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森林遗迹、人类活动遗迹等 。
你能推断出该海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陆地变海洋舟山海底打出的淡水井——海平面上升荷兰围海造陆工程人类活动——围海造陆地壳的变动}自然因素 ------ 人为因素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以上种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呢从地图得到的启示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板块的运动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也是火山、地震集中的地带。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张裂板块挤压使地表发生断裂使地表隆起抬升知识疏理各大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形成裂谷、大洋形成山脉等板块挤压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板块张裂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多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勇攀高峰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和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争当预言家红海的面积将会……
东非裂谷带将会……
地中海的面积将会……
地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