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陆变迁 课件+教案 (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海陆变迁 课件+教案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6 22:46:21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海陆变迁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海陆变迁的原因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内容
3、掌握六大板块名称、分布
4、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 。
2、通过阅读示意图等,初步了解板块相互间的运动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魏格纳和地图的故事,鼓励学生要有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要不怕吃苦、不畏牺牲。
2、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学情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的原因探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就初中生的心理而言,本节内容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本节重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树立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大陆漂移假说”;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四大洋与七大洲,还记得它们的名称与位置吗?待学生充分发言后导入,我们所认识的大洲大洋,它们的位置与分布是永恒不变的吗?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1、海陆的运动和变化
(1)请同学们阅读<沧海桑田>小故事,从故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对,我们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的,只是由于经历的时间漫长,人们很难察觉到。(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请同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教材总结出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在学生的举证发言中板书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a、地壳运动(落基山脉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b、海平面的升降(幻灯片展示太平洋岛国图瓦卢)c、人类活动(日本的填海造陆)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大陆漂移
地球的表面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的,在现今已是常识,但在100多年前,它却是广受争议的,当时的人们认为,自地球形成依赖,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相对位置一直不变。但有一个人却不这么认为,他就是魏格纳,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地理学家。
(1)他在生病期间从世界地图中无意的发现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轮廓拼合较吻合,(科学观点源自于生活)随之他猜想大陆与海洋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大陆漂移学说)
(2)在一片质疑声中,他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现在请同学帮助这位勇敢的地理学家搜集证据。在学生充分的发言后,教师总结:a、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拼接吻合。b、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c、没有远涉重洋能力却生活在两个大洲的海牛与鸵鸟。这些证据足以证明魏格纳所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精神)
(3)视频展示陆地漂移。
3、板块构造理论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20世纪60年代,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读图回答:全球有哪几大板块?
[学生回答]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总结]其中四个板块是以大洲的名称命名的,两个板块是以大洋的名称命名的。
(1)全球火山和地震的分布与板块有什么关系?说明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还是比较稳定?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总结]全球火山和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边缘,说明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
(2) 现在发生地震怎么办? [学生回答]略
发生地震时尽快跑到开阔处,来不及时躲在坚固家具下面。
4、应用与提高:
展示红海示意图和红海扩张的动画,思考:
经科学家观测,红海现在在不断扩大。红海在几千万年后能成为第五大洋吗?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学生回答]因为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这两个板块之间是张裂运动,距离在拉大,所以红海会变海洋
读六大板块分布图 现代测量表明: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将消失。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边界,这两个板块之间是碰撞挤压运动,距离在缩小,所以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动画演示:板块挤压产生的造山运动 如果你是一位地质学家,请你预测一下今后喜马拉雅山脉会“长高”吗?并说出你预测的理由。 [学生回答]会“长高”
[教师总结]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现在印度洋板块仍继续以每年5——6厘米的速度向亚欧板块俯冲,喜马拉雅山仍然在继续抬升中。
[教师总结]板块边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做张裂拉伸运动,形成裂谷和海洋,有的做碰撞挤压运动形成高大的山脉。
5、堂课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课件27张PPT。大洲与大洋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 亚非原本喜相连,苏伊运河来割断; 亚洲北美隔海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南北美洲要牵手,巴拿运河却阻拦; 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洲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随歌谣学地理第二节海陆变迁 本节知识点要求:
掌握海陆变迁的原因
掌握六大板块名称、分布
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内容
沧海桑田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鬓,秀发垂至腰际,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大家举杯欢宴、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听故事,明道理明 确: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沧海桑田:海洋变陆地
陆地变海洋经历漫长时间,不易被人们查觉。落基山脉图瓦卢日本以上种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1、观察世界地图,你发现
非洲的东岸和南美洲的西岸
有什么奇妙的现象? 2、根据这个现象,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什么假说?这个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 ?” 他的脑海里再也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原来并没有大西洋,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以后,魏格纳通过调查研究,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一些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证据。对此,魏格纳作了一个简单的比喻:这就好比一张被撕破的报纸,不仅能把它拼合起来,而且拼合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恰好吻合。   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大西洋南美洲非洲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1、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呢,还是有科学依据的?2、请你寻找证据来证明大陆漂移学说认为: 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古老地层的对应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远飞。按理来说,他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西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你能解释这种巧合吗? 古生物阅读与感悟想一想,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板块的运动读图分析: 地球表层可以分成几大板块?1、利用板块学说解释为什么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和地震?2、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红海在不断扩张?一、请用板块构造学说来
解释下列地形的形成:1 东非大裂谷2 大西洋3 喜玛拉雅山脉
和青藏高原(板块的相互张裂)(板块的相互张裂)(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做一做海陆的变迁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随歌谣学地理问问我自己:这节课的课题是?
从知识上我记住了哪些?
我学会了什么?喜马拉雅山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