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聚落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聚落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7 08:46:02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聚落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
2.运用地图,说出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3.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了解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不同。
2.学会运用图片或说明材料,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激发热爱家乡传统民居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难点】
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难点】
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黄梅宣传片》,配上背景音乐歌曲《黄梅飘香》.
学生活动:
欣赏视频,并从中理解聚落的概念。
设计意图:
从学生生活地黄梅入手进行课前学境的创建,可以在课前营造出一种积极、主动地学习聚落的氛围。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一:城市和乡村
教师活动:
1、先让学生描述学校所在地的乡村景观,再描述曾经去过的外地的城市景观。
2、出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图片,让学生分析、判断城市和乡村这两类聚落景观。演示乡村到城市的演变过程。
3、出示城市和乡村图片,让学生分析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异。
4、对城市和乡村内部进行分类,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理解城乡内部的分类。并欣赏不同职能聚落的特色。
学生活动:
1、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2、学生判断聚落类型。
3、让学生分成城市和乡村组别说出差异,完成“城市和乡村景观比较表”。
4、学生辨别不同的乡村聚落。
设计意图:
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理解聚落的分类。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激情。完成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的课标要求。
探究二:聚落与环境
教师活动:
1、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总结出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接着提供一组材料,让学生分析每个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因素影响了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最后提出除自然因素外,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还有一些人文环境因素。
3、说明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并让学生为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民居。并从周围环境、建筑用材、建筑特点等着手,分析说明他们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上台展示。
2、学生分析每个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因素影响了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学生为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民居,并说出不同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
充分调动小组同学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之中,通过讨论、回答,让同学们思考并明白: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哪些
主要因素的影响。并进行归纳。
以活动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且使学生明白不同民居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完成“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课标要求。
探究三: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师活动:
1、活动:根据提示让学生猜聚落。
(1)、中国云南丽江
(2)、意大利威尼斯
2、讲述:传统聚落存在的意义。接着说一说聚落与文化遗产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现实的例子:出示令人触目惊心的长城破坏情况的资料。
身边的例子:黄梅县杉木乡牌楼湾古民居群的现状。提出怎样保护传统聚落?
学生活动:
1、学生猜聚落。 2、学生认真明确保护聚落(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学生思考后提出保护传统聚落的建议。
设计意图:
传统聚落竞猜,用活动的形式了解世界著名传统聚落的特点。
通过现实中的事例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处理好传统聚落的开发与保护。并用身边的例子实现情感升华。 使保护文化遗产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从而完成“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的课标要求。
活动3【测试】课堂检测
教师活动:
出示检测题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检测题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练习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活动4【作业】梳理知识,巩固收获
引导学生谈收获。
共同完成知识树。
学生畅所欲言,并通过板书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运用知识树小结能教会学生梳理、归纳、总结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整体构建、系统掌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活动5【作业】课堂检测题
选一选:
1.云南丽江古城是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一人在一石佛雕像上刻上“到此一游”
B.在附近办一个有化工厂
C.在附近开挖矿山进行采矿
D.对外轮流开放,限制游览人数
2.大庆被称为我国“石油之城”的主要因素是 ( )
A.位置 B.资源 C.交通 D.历史文化
3.“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的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
A.炎热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4.广东省深圳市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改革开放后一跃成为著名的大城市。发生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有 ( )
A.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B.风光优美、主要靠旅游业
C.曾被帝国主义国家所占领 D.人口少,自然环境压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