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聚落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2、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以及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2、通过教师示范分析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联系 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典型事例的列举感受传统聚落是早先人类遗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同时感受地理学科的审美情趣,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潜能。
2学情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的内容,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区域地理部分,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的活动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为研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有大部分的学生来自乡村,对自己生活居住地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是比较了解的,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能力在八年级有了很大的提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乡村、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活动一
展示一幅夜景图片
提问:灯光密集且明亮的地方代表的是城市还是乡村?为什么?你看见的城市和乡村是怎样的?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从身边的生活、经历出发个性化描述各自的感受。)活动2【活动】活动二
自主学习部分
学生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填空部分,并回答。(2-3分钟)
意图:学生已经逐步适应初中地理学习方法,能独立思考,有一定知识积累、分析归纳能力。活动3【讲授】活动三
一、城市和乡村
1、在课件上展示大量人类生活聚居地的图片(使用学生熟悉的家乡图片),直接明确聚落的概念以及聚落的类型(城市、乡村)。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抢答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最后使用表格归纳。
2、城市、乡村的类型(板书)
(1)乡村:农村、牧村、渔村、林村
(2)城市:城市职能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图片讨论乡村生产方式,并由此分类。
设计意图:力求让学生自己从图片中总结出来,自己动手,加深印象,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而且本节课采取小组模式,个人抢答有效会给小组加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过渡: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其形成与发展都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那么影响聚落分布的环境条件有哪些呢?活动4【讲授】活动四
二、聚落与环境
合作探究一:环境对聚落位置、分布的影响
根据材料、图片:分析深圳由小渔村变成大都市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学生分析、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补充。
教师总结:地形土壤、交通、气候,自然资源等。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其形成与发展都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示提升练习):(展示世界地图)找找四大文明古国在哪里?这些文明发源地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具体区域回答观点看法。)
设计意图:从身边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出发,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地理能力,深刻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充分发挥自主性,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活动5【讲授】活动五
合作探究活动二:聚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展示不同民居建筑图片(窑洞、蒙古包、四合院、江苏民居、吊脚楼、福建土楼),分析建筑特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小组任选一个进行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表扬、鼓励。)
教师总结:如蒙古包不仅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生产方式等经济因素的影响。
环境一方面影响聚落的位置、分布、建筑风格,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同时也正是这种适应,使得聚落景观往往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特点。当我们见到一个地区的聚落时,可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做出初步判断。
活动6【讲授】活动六
三、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展示世界文化遗产图片,欣赏美。思考视频背后的含义,使学生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7【练习】活动七
学生完成导学案当堂检测部分,并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解。(5分钟以内)
教师点评。
课件33张PPT。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聚 落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重点 1、比较乡村、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2、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 环境对聚落的影响ABCDEF你知道哪些是城市景观?哪些是乡村景观吗?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 聚落讨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稀疏密集矮高差好少多少多少多有无有无有无人口稀疏人口密集小大这组图片会在那个地方出现,他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A.农村——从事种植业他们又会出现在哪里?从事什么?B.渔村——从事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们主要是从什么工作?C.林场——从事培育、管理、采伐森林等林业工作他们主要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D.牧村——从事畜牧业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农村牧村渔村林场耕作放牧捕鱼伐木工业、服务业等二、聚落与环境活动一:探究环境与聚落位置、分布的影响材料:
深圳(北纬22°)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三角洲内河网纵横,海岸曲折,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水资源充足(井、泉、湖滨、河
畔等地)交通便利(交
通沿线和交汇
处、沿海港口
等地)气候 、地质
植被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
(林、渔、矿
等地)展示提升:
活动二: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环境结论:三、保护世界文化 遗产的意义皖南古村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水城威尼斯巴黎塞纳河岸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