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三节
聚落
学科
地理
学段:初中
年级
初二
是否已实施
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设计以现代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教学观认为,学习过程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相互合作、探究而建构形成的。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打破教材局限,从感性入手,经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人地观。所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要注重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人地关系的引导。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是对前面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节课由乡村和城市、聚落与环境几部分内容组成。所有内容都围绕身边的生活环境来展开。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联系紧密,在人文地理学中,聚落也被称为人口的文化景观,它是人类居住活动所创造的最为典型的人文环境。作为人文环境的聚落,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受到风俗、文化等人文因素的控制与作用,课文通过大量实例和图片,给学生留下鲜明直观的印象,但内容的落脚点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学生情况:八年级的学生绝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的知识储备相对较窄。《第三节——聚落》是他们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环境,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对于如何从图片、文字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及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教师详加指导,利用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由学生合作完成。本节的知识比较直观形象,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多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使其自己获得新知。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讲授式教学手段:教师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可做,在做中学,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中体会。本课程主要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讲授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技术准备:钻研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要求,熟悉不同类型的教材和内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生发展所需的知识;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加工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等。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学生根据图片能够描述乡村聚落和城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聚落的景观差异,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聚落的图片、文字及生活常识,、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简单表述。在探究中增加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问题框架(可选项)
什么是聚落?聚落有哪些类型 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在自然景观上有哪些差异?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等你长大了,你想把自己的家乡建立成为什么样?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导入新课
以问题串、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突破重点、难点
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引入新课:利用图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新知:1、引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景观图,比较这些图片在景观上各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聚落的概念,并引入新课。设计目的:以优美的风光图片引入,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一)聚落的概念,乡村和城市聚落的差异2、活动一:(1)、根据电脑显示的图片,分别判断属于哪种聚落;(2)、仔细观察图片,描述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学生在口头描述的基础上,共同填写下面的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表格。活动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培养识图、读图能力3、活动二:聚落和城市聚落有较多差别,就是同为乡村聚落也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同是城市聚落也有差别。学生看书中图片:说出每个图片中人们从事的活动并说出是哪一种聚落(二)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活动三:出示图片与地形图问题1:我们延庆这个城市是建在山坡上,还是比较平坦的地方?问题2:我们城市附近有河流吗?问题3:设想如果我们这个城市附近没有河流也没有水库会是什么情况 学生根据地图及图片,回答相关问题。学生自由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并归纳出“我们这个城市要受我们这里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身边入手,体会我们这个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要受我们这里自然环境的影响。归纳:任何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其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活动四:分析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小组合作尝试探究的方法完成各小组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出本组的发言人。1、假设你是古代部落的首领,带着族人想定居下来,你将怎样选择合适的地方?说明理由。择地而居:地形、土壤、水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资源、气候、其它、圈画:请在《世界地形图》或《中国地形图》中勾画出来比较理想的定居地。归纳总结出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活动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之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归纳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看图片说出影响因素出示练习1:请在下列各组地区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定居的地方,并说明理由: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示练习题2请说出影响下列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共同归纳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2、野外小常识:在野外的山中迷路,争取找到一条小溪顺着溪流走,为什么人类不仅选择好的自然环境去居住,同时也有人类战胜自然环境,适应自然环境,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长期居住的3、民居中的学问:民居与自然环境、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和生活习俗有什么关系?展示自然景观图片:热带雨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内蒙古草原地区、沙漠地区、寒带地区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活动五:畅想新农村建设我们大都是来自农村聚落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发展自己的家乡?等你长大了,你想把自己的家乡建立成为什么样?学生畅想自己未来的民居,自行设计并说明。板书设计:提示重点,强化记忆
,设计结构式板书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我们班大多数学生都生活在农村,请同学们简单介绍生活过的农村或曾经去过的城市。
观看图片并描述从房屋、农田的多少、规模的大小、人们的劳动生产方式等方面介绍。
以图片引入,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
出示图片
5
温故知新
出示图片并提示
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图片内容回答
联系实际
图片
1
新课讲解
引入新课聚落的概念与分类出示表格
根据图片与资料认识聚落并能够判断,谁是乡村聚落,谁是城市聚落;在学生口头描述的基础上,共同填写下面的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表格。
调动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培养识图、读图能力
出示图片与资料
10
实践操作
出示延庆图片与相关问题学生自主探究(1)假设你是古代部落的首领,带着族人想定居下来,你将怎样选择合适的地方?择地而居共同归纳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板书出示练习1、2(2)、野外小常识:在野外的山中迷路,争取找到一条小溪顺着溪流走,为什么?(3)、民居中的学问:民居与自然环境、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和生活习俗有什么关系?
根据图片和问题,与自己实际经验联系后回答小组合作尝试探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从身边入手在合作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突出人地关系
出示图片表格
5
分享交流
出示探究问题
根据资料与相关问题,小组讨论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出示图片与相关问题
10
效果评价
适当评价
小组展示
表达能力的培养
图片
5
归纳总结
出示图片与相关问题
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片与问题
4
拓展提高
我们都是来自农村聚落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发展自己的家乡?等你长大了,你想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为什么样?
畅想自己未来的民居自行设计并说明新农村建设
思维创新
图片与资料
5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利用多媒体,出示反馈练习内容,并展示学生的反馈练习结果,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报告。利用所收集到的材料写成调查报告。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具体,能支持观点。(课程学习的延续)。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片、资料、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2、通过分析地图和文字资料,提高学生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问题的能力,综合使用地图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学好地理就要养成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我们不仅要把有关地理知识转换到地图上,还要把地图上隐含的地理知识解读出来,同时还能利用地图设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抓好“地图关”。3、体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问题不是孤立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要有意识训练这种地理思维能力。因为地理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善于找出其因果联系。不断地进行发散思维,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地理,更好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4、最后以梳理内容的形式来完成聚落的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印象。5、注重各种教法的综合和灵活的运用。6、板书设计:提示重点,强化记忆
,设计结构式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