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教学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旋转中心。
2.利用图比较分析二分二至点时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及四季变化情况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学时重点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2.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四季变化
3学时难点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四季变化
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学过地球的自转,知道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地方时。除了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我们还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请同学们观察这四组图片的景观有什么不同,分别代表什么季节?
展示四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设问: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的公转运动。那么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观看演示。
活动2【讲授】模拟演示
1.课件演示:地球的运动。
2.分组演示:四个人一组,乒乓球代替太阳,用小地球仪模拟演示地球的运动。
3.找学生演示。请同学们观察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到位。
4.提问学生回答后,出示问题:
地轴是直立的还是倾斜的?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一致吗?他做到了吗?
(过渡)通过刚才的演示,同学们观察的都很认真,你还发现了什么?我们进入下一步:观察归纳。
活动3【讲授】观察归纳
(过渡)地球同时做着两种运动,哪两种?你能说出这两种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1.出示表格,找学生回答。
(过渡)在地球运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2.出示问题二: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纬线)和_______(纬线)之间往返移动。
学生共同回答: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
3.(提问)太阳直射点为什么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如果太阳直射点只在赤道地区移动,地球应该怎样运动?
假如地球直着身子,(演示地球的运动)我们发现,直射点就不会南北移动。你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造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4.分组演示:地球的运动,并演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并在二分二至点停留,注意观察四个点的特殊位置。
然后找学生到讲台演示,同学们观察演示的是否到位。
(过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我们来看下面的演示。
(解释)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得多,一般把太阳射到地球上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在表格中填出北半球二分二至时的情况。
5.观察思考:
(1)从春分到夏至
北半球太阳高度角逐渐________,白昼时间逐渐_______。
(解释)请同学们观察后思考,其中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另外在地球表面任意选一点,该点沿所在的纬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在运动,所以每天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在太阳照到的一面是白天照不到的一面是黑夜,请同学们观察该点的昼夜长短情况。同样在南半球、南极圈内、北极圈内各选一点观察他们所在地的昼夜情况。
学生观察后回答:北半球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白昼世界逐渐增长。
问:夏至时,又会怎么样呢?(出示表格)
观察并讨论后,找学生回答。
补充提问:当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时,南半球呢?
(过渡)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观察接下来的几组演示。
(2)夏至到秋分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回答。
(3)秋分到冬至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回答。
(4)冬至到春分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回答。
(过渡)由此可见,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进入第三板块的学习,联系生活。
活动4【讲授】联系生活
(过渡)同学们为什么一天我们感到冷热不同?
1.同学们知道地球表面的热量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答:太阳。
2.一天中什么时候感觉比较热?什么时候太阳看起来比较高? 学生答:中午。
这两幅图,哪个是中午,哪个是早晨? 学生答:A图正午,B图早晨。
3.什么时间太阳高度角大? 学生答:中午
4.一年中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学生答:夏至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太阳高度角最小。
这两幅图,哪一个是夏至,哪一个是冬至? 学生答:A夏至、B冬至。
5.太阳高度与地面获得的热量有什么关系? 展示图片。
(教师补充):阳光直射时,光线集中,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光热多,地面温度较高。阳光斜射时光热分散,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光热较少,地面气温较低。
结论: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低,获得热量越少。
6.我们现在下午几点上课?(学生答:下午2:00)几点放学? 学生答:下午5:50
每年“五一”过后我们大概2:40上课,下午6:30放学,这是为什么?
学生答: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7.这是平顶山地区二分二至时的白昼时间。
(过渡)白昼时间、太阳高度角与地面获得的热量有什么关系?(学生答:白昼时间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
8.一年中,什么时间白昼时间最长,太阳高度角学生答:夏至。
9.白昼时间长短与地面获得的热量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照射地面时间越长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
(过渡) 通过以上讨论,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我们进入“我会归纳”。
活动5【讲授】我会归纳
同学们,根据我们讨论的以上问题,请你归纳。
提示词语:A正午太阳高低的变化B白昼长短的变化C太阳直射点的移动D我们感到冷热的不同
E地面得到光热的多少
提问学生根据以上词语,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补充:夏至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获得的热量最多,人们把夏至之前一个及之后一个月即5、6、7为夏季。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小是什么时间?(冬至)人们把冬至之前的一个月及之后的一个月,即11、12、第二年的1月规定为冬季。春分、秋分昼夜等长,太阳高度角适中,获得的热量适中,人们把2、3、4规定为春季、9、10、11规定为秋季。
得出结论: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
活动6【练习】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谈体验:
小红清明节放假,他和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要外出踏青,他的朋友很奇怪,为什 么?
拓展延伸:
1.新加坡是否有冬季?南极洲是否有夏季?
2.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和公转,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课堂总结:
同学们也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获得知识,做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们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课件29张PPT。1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地球的公转舞钢市一中 刘爱民模拟演示观看模拟观看模拟地球运动时地轴是直立的还是倾斜的?
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轴的指向会发生变化吗?地球沿什么方向公转的?
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一样吗?观察归纳地轴自西向东太阳自西向东我发现一:一天一年
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 _ (纬线)和 __________ (纬线)之间往返移动。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我发现二:为什么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呢?地球公转时
地轴倾斜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有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最大 从春分到夏至,北半球太阳高度角逐渐_______,白昼时间逐渐__________
夏至6月22日前后增大增长23°26′46°52′ 从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太阳高度角逐_______,白昼时间逐渐__________减小变短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昼夜等长中等无 冬至12月22日前后从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太阳高度角逐_______,白昼时间逐渐__________减小变短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最小有 春分3月21日前后从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太阳高度角逐_______,白昼时间逐渐__________增大增长赤道昼夜等长中等无联系生活地球表面的热量是从哪里来的? 地面通过吸收
太阳光热得到热量 早 晨中 午傍 晚联系生活谈体验什么时候感觉比较热?一天中早 晨中 午傍 晚中 午什么时候太阳看起来比较高?
A 图B 图中 午早 晨什么时间太阳高度角大?夏 至冬 至一年中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角最大?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A 图B 图直射点A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低,获得热量越少东东西西白昼时间大约14小时白昼时间大约9小时夏 至冬 至东东西西白昼时间大约12小时白昼时间大约12小时春分 秋分平顶山地区二分二至时白昼时间不同A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B白昼的长短变化E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C太阳直射点移动D我们感到冷热不同我的归纳我学会了什么一、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二、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联想生活谈体验拓展延伸新加坡南极洲赤道地区新加坡是否有冬季?
南极地区是否有夏季,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