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达标
核心知识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造成材料中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造纸术有巨大突破
B.印刷术有重大改进
C.王祯对木活字技术进行创新提高了印刷效率
D.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2.“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这里介绍的是( )
A.活字印刷术的工序 B.活字印刷术的原料
C.活字印刷术的缺点 D.活字印刷术的意义
核心知识点——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追溯中国科技史,下列发明与导航相关的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铳
4.《金史》有“其声如雷……甲铁皆透……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的战争场景描绘。这表明当时( )
A.火药被运用于军事 B.军队装备陈旧
C.经济发展受阻 D.统治者腐朽无能
核心知识点——天文学的发展
5.下图是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的一座根据原始实物复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它就是由宋代科学家苏颂设计、制造的“水运仪象台”。这座受到国际上高度评价、蜚声中外的“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宋代科技有较高的世界地位 B.宋代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巨大
C.宋代科技注重总结传统经验 D.宋代科技注重自然科学研究
6.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
A.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B.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C.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核心知识点——理学
7.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集儒者、隐士与纵横家于一身。宋儒通过予蜀汉以正统、守仁尽道、居敬行简、复兴礼乐这四个过程,重新塑造了诸葛亮的儒者形象,影响了以三国为题材的文学。宋儒的做法旨在( )
A.宣传儒学以赓续文化 B.编纂故事以吸引读者
C.杜撰情节以美化孔明 D.宣扬理学以教化俗众
8.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核心知识点——宋词和元曲
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下图所示文学作品的体裁是(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A.赋 B.诗 C.词 D.曲
10.“元杂剧的作者大部分是下层知识分子,元朝前期没有科举制度,他们失去了通过科举当官的希望,就从事话本、杂剧的创作和演出。”材料表明影响元曲出现的因素是( )
A.政治 B.经济 C.军事 D.外交
核心知识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1.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希望编写史书以便皇帝借鉴历史,改进政治;宋神宗阅后赐该书名《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该书编写完成后被“立于学官,与六籍并行”,成为一部君臣士人必修的教科书。这表明该书( )
A.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B.以史为鉴帮助统治者巩固统治
C.记述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D.是中国史学发展史的最高成就
12.下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下列关于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C.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D.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能力提优
建议用时:20分钟 总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高级教育的状况,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材料主要强调了印刷术( )
A.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B.加速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
C.促进了欧洲教育的发展
D.开启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
2.重庆钓鱼城南宋衙署遗址出土的铁雷(如图)中装填的火药能把超过1厘米厚的铁壁炸裂,与南宋史料中记载的震天雷一致。这一考古发现的意义是( )
A.说明火药最早在南宋时期运用于战争
B.为爆炸性火药武器使用提供实物证据
C.证明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
D.论证了火药武器的使用推动欧洲社会变革
3.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以立春为元旦,按节气来定月份;元朝郭守敬编成的《授时历》的取名源自“敬授民时”,指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这表明中国古代历法的制定目的在于( )
A.理论创新 B.服务生产 C.巩固统治 D.方便祭祀
4.北宋的雅词,多写风花雪月、风光见闻等,南宋的壮词题材上涉家国之事、人生感慨等。这一词风变化反映了当时( )
A.社会安定的环境 B.崇文抑武的政策
C.抵御外侮的决心 D.社会政局的变动
5.《资治通鉴》除正史之外,还参阅了杂史、笔记、小说、地志、文集、行状、墓志等文献300余种,其中半数以上已经散佚,赖《资治通鉴》得以窥见其部分内容。材料意在强调《资治通鉴》( )
A.是编年体通史巨著 B.参阅资料十分广泛
C.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D.为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20分)
6.图片和文字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图片和文字就是在聆听历史。(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为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摘编自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四 16—18世纪中西方科技成就
(1)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要选用材料一的三幅图片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探究主题,并回答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2)阅读材料二,概括其表达的历史信息。(2分)
(3)根据材料三,说说四大发明给世界带来的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16—18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成就的不同特点,并谈一谈其不同的影响。(2分)
7.某班同学开展“品古典文学之美,悟中华文化之魂”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0分)
【璀璨夺目的A】
材料一
《满江红·写怀》——[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请根据材料填写主题中A处的文学成就。(2分)
(2)岳飞的作品中“收拾旧山河”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2分)
【流光溢彩的元曲】
材料二 关汉卿继承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把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紧密结合,反映种种社会现象,揭露多样的社会问题,以“多虚少实”的创作笔法,曲折地表达对现实的感受,洋溢着悲凉的时代情绪。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3)关汉卿的哪一作品“洋溢着悲凉的时代情绪”?(2分)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古典文化,培养文化自信?(4分)
参考答案
同步达标
1.B 2.A 3.B 4.A 5.A 6.C 7.D 8.B 9.C 10.A 11.B 12.A
能力提优
1.A 2.B 3.B 4.D 5.C
6.(1)中国的印刷技术。我国印刷水平不断提高。(2分)
(2)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运用在航海上;指南针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2分)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外传,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火药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使封建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4分)
(4)特点: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总结,实用性和综合性较强。西方的近代科学重视观察实验和分析,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意思相符即可)影响:中国的科技成就欠缺创新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的落后,西方的科技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的崛起。(2分)
7.(1)宋词(2分)
(2)报国情怀(爱国情怀;报国之心;报国之志;收复失地的决心等)。(2分)
(3)《窦娥冤》。(2分)
(4)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2分)不断地发扬光大(在阅读中了解,在传承中发扬;以中华文化之根,筑中华文化之魂)。(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