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25课《有的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下面诗句朗读音节划分正确的是( )
A.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B.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D.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A项应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B项应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D项应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节奏的划分。
2.对下面诗句中加点部分的含义说明正确的是( )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A."多数人"与下面的"群众"意义相同。
B."多数人"与下面的"群众"意义不同,"多数人"是"他"服务的对象,"抬举"他的人是他死后的"多数人"。
C.A和B都是正确的,因为"多数人"是不分时间界线的。
D.以上都不正确,"多数人"在意义上与"群众"有相同的部分,但不能完全等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多数人”包含的范围广,不仅指群众。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对下面诗句中修辞手法说明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反语)
B.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对比)
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夸张)
D.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对比、比喻)
答案:C
解析:
分析:C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反复的理解。
4.诗第三节中"不朽"的引号在句里起什么作用( )
A.表示假设和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和引用
C.表示反语和否定
D.表示着重和强调
答案:C
解析:
分析: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引号表示反语和讽刺。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引号作用的理解。
5.第四节中"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因为这种人特别自私,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B.因为这种人侵害别人的利益,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C.因为这种人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侈,欺压剥削别人,侵害别人利益,别人就不能好好活着。
D.因为他是人民的敌人,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与人民对立的人,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死活。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6.对下列诗句停顿/重音、括号内感情处理错误的一项是( )
A.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嘲讽)
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赞颂)
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热情赞颂)
D.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崇敬、赞扬)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应为称赞的情感。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7.判断下面三句诗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③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A.对比、反复;比喻;拟人
B.对比、夸张;引用;夸张
C.对比、反复;引用;比喻
D.对比、排比;引用;比喻
答案:C
解析:
分析:三个句子依次运用了对比、反复;引用;比喻。所以应该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的分析。
8.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上,几条捞沙的木船上亮着灯,那跳动的火焰(yàn)映出几条汉子粗犷(kuàng)的脸。
B.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chún);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xián);像落花飘在水上。
C.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mú)仿,但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ǒu)心沥血的创造。
D.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máng),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yàng)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A项“犷”应读guǎng;C项“模”应读“mó”;D项“氓”应读“méng”。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
9.“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的含义是( )
A、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B、任劳任怨地工作。
C、心甘情愿地给人民做牛做马。 D、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答案:C
解析:
分析:给人们做牛做马,表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10.有的人 /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两节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有( )
A、排比 对偶 对比 B、对比 反复 比喻
C、反复 比喻 拟人 D、排比 对比 拟人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的人”多次出现,属于反复;“当牛马”属于比喻;“名字想不休”属于拟人。故选C。
点评:考查对常用修辞的分析。
二、填空题
11.本课中最能体现鲁迅精神的诗句有________
答案:"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解析:
分析:鲁迅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找出此意思的诗句即可。
点评:主要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12.写出两句直接赞颂鲁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
解析:
分析:熟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3."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与诗中的_____________呼应对称。
答案:"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解析:
分析: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得到正确答案。
点评:学生要熟读理解诗歌,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用两个短语恰当表示"刻""烂"在诗中的意思。刻:________,烂:________。
答案:刻:永远铭记 烂:短暂消失。
解析:
分析:“刻”和“烂”形成鲜明对比,不但不会永垂青史,反而会很快消失。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15.对比、反复是这首诗突出的写作特点。第一小节突出了两种对立的人,用________与________对比,词语反复如:________;句子反复如:________
答案:生;死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解析:
分析:熟知对比、反复两种修辞即可。
点评:考查学生对对比、反复的理解。
三、阅读理解
16.对比阅读,回答问题。
甲文: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乙文: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从修辞手法来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答案:对比
解析:
分析:甲文多处用了“生和死”对比;乙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构成对比。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比”的理解。
17.阅读,回答问题。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文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不同含义
答案:前一个"活"是肉体的存在,后一个"活"指精神的所有;前一个"死"指心灵思想的消亡,后一个"死"指肉体的消亡。
解析:
分析:甲处的“迷迷糊糊”是自己睡觉睡迷糊了,而乙处的“模模糊糊”是指话说得不清楚。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8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课文中"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在《自嘲》中有一句诗与它的意思相同,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俯首甘为孺子牛
解析:
分析:理解诗句内容,不难回答此题。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