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东南亚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东南亚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7 21:36:01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东南亚
1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2、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3、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5、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的经济地位,以及石油和锡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6、掌握东南亚人口分布特征,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巨大贡献。
2学情分析
本章是世界地理“认识区域”中的“了解地区”部分,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前面“认识大洲”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依托,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了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了铺垫和奠基作用。本章知识难点分散,降低了学习难度,图幅较多且图中隐含信息多,在图的下面大多说明了需要在图中读取的内容或设置了若干活动题,使学生知道如何读图,进而掌握有关的读图技巧。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记图、用图,既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又找到了学好地理的钥匙,有事半功倍之效。
3重点难点
重点:东南亚自然环境和“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难点: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东南亚导学案
【导入新课】展示湄公河景观导入:了解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设疑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地区”在整个初中地理课程的位置,做到对课程结构的心中有数(详见课件)。 ◆组成 【图片观察】展示“东南亚地形”图,观察其组成,中南半岛(提醒注意中南半岛西南面还有个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哪些岛屿)。 ◆范围 相对位置:东临太平洋,南接大洋洲,西濒印度洋,北与中国等接壤。 纬度位置:10°S ~23.5°N(北回归线)之间。 【设问思考】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带(热带)? ◆国家 【图片观察】展示“东南亚政区”图。 中南半岛:有哪几个国家?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按照由东向西顺序)?内陆国有? 马来群岛:有哪几个国家?地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地跨两大洋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总共有11国家。 ◆华人华侨 【教学过度】由新加坡(岛国)首都:新加坡。过度到“花园城市”P23 页阅读材料,过度到华人比例最大的国家,过度到华人华侨。 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华人华侨分布集中地区。 【疑点剖析】 华人: 华侨: 【历史背景】有“侨乡”之称福建和广东两省“下南洋”历史,通过了解东南亚华人华侨,体验华人华侨对东南亚作出的巨大贡献。 ◆地形河流 中南半岛: 【发现问题】河流有哪些?发现什么规律(流向,大小—大河)? 【引导分析】为什么流向由西北向东南? 【回顾联想】亚洲地形特征(中间高四周低)? 【发散思维】东亚河流流向(一江春水向东流—太平洋)?南亚河流流向(恒河与印度河—印度洋)?北亚河流流向(俄罗斯—北冰洋)?东南亚河流流向? 补充: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湄公河流经那些国家?在哪个国家注入海洋? 马来群岛: 发现什么规律(流向,大小—小河)? 【推理思考】在大河的下游会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对比总结】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河流特点: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人口 【推理思考】 东南亚适合人口居住否(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推理依据:(教师必要时引导:从地形、气候、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等角度思考)? 推理分布:(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 ◆城市 【推理思考】 推理城市分布:(人口集中分布推理到城市分布推理到首都分布)? ◆首都 【推理思考】 推理首都分布:(集中分布在河流附近)? 读 P21页图G完成下表: ◆气候 【设疑思考】东南亚绝大部分处于五带中的什么带(热带)?判断依据是(特殊纬线—赤道与北回归线)? 【对比分析】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判断依据是(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沿海)?气候特点(雨季11月~次年5月东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多;旱季6月~10月西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判断依据是(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岛屿)?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物产 热带经济作物: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重要产地。 读 P22页 图H东南亚物产分布图,观察东南亚游哪些热带经济作物?其产地在哪里? 粮食作物:水稻。水稻出口国有:泰国越南缅甸。 完成活动P22页1~2。 有哪些矿产资源(印度尼西亚-石油,马来西亚——锡矿砂世界第一)?其产地在哪里? ◆农业 中南半岛:雨季播种,旱季收获。分布特点(河流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马来群岛:随时播种,全年收获。分布特点(沿海狭小平原)? 完成下表: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气候特征 主要国家 ◆马六甲海峡 【图片观察】展示相关“大洲”图。 【教学过度】由东南亚位置过度到马六甲海峡位置 →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由马六甲海峡位置推理 →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天然水道。 →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沿岸港口天然航道。 →发散到东南亚“十字路口”(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 ◆火山地震 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海啸是由苏门答腊岛西侧的海底8.3级地震 【图片展示】海啸灾难图 海啸形成示意图 【引导思考】地震爆发原理 【图片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原理分析】三大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外部表现为多“火山”“地震”,爆发在海底则多形成“海啸”。 【引导讨论】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通过感受印度洋海啸灾难,反思人类与自然应如何相处。是持悲观还是乐观态度,说出各组的依据。 六、总结 先由学生自由小结,然后教师强调: 本节课主要讲了东南亚的组成、范围、国家、地形、河流、气候、物产、农业、人口、城市首都、华人华侨、马六甲海峡、火山地震、海啸和六大板块,其中涉及到地理位置的部分要充分熟悉 七、课堂练习及作业 六、 教学反思 本章节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初始章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了解区域地理的方法最为重要。本节课是学习《东南亚》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东南亚的自然地理部分。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得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的特征。这节课,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利用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在教学难点上,突破难点。不足之处,如果教师能经常走近学生中间及时指导学生读图,那么就更完美了。有待改进的地方有: 1.拓展的知识“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应该由学生先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2.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模式,略显呆板,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
课件30张PPT。东南亚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中 国马  来  群  岛23°26′N0°100°E120°E2、经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东方的十字路口 东南亚位于亚欧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和印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它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马六甲海峡:全长900千米,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最狭窄处仅37千米,是本区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达25万吨。 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从亚洲、非洲进口石油、铁矿石等,出口大量工业产品,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位置和范围1.范围3.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4.交通位置东方的十字路口亚洲东南部,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 (10°S - 25°N,100°E - 140°E)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
(1)半岛上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低: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中国西南部山水相连。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河流下游为冲积平原。
(2)群岛上山地、丘陵为主,地表崎岖,河流短促,平原较少。
(3)群岛多火山活动和地震。因这里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活动和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仅活火山就有70多座,因此有“火山国”之称。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 思考:东南亚多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原因?2、河流(1)主要河流:
  红河、湄公河、湄南河、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等。
(2)水系水文特征:
半岛上的河流上游特征:各大河自北向南流,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这些河流上游河谷成V字型,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半岛上的河流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其中,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
群岛上的河流短促,流量丰富,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中南半岛的河流与我国的西南地区的河流有何关系?红河——元江
湄公河——澜沧江
湄南河
萨尔温江——怒江
伊洛瓦底江 中南半岛的河流与各国的首都、城市有何关系?3、气候东南亚位于热带,终年气温很高。根据降水情况的不同,分为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由于热量和水分充足,植物终年茂盛,许多地方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有收获。(2)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影响: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吹东北风.降水较少,是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风,降水较多,是雨季,全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马来群岛、马来半岛南部中南半岛、菲律宾北部干湿季分明终年高温多雨三、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1)人口及分布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广大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岛上有著名城市万隆和首都雅加达。(2)华侨最多的地区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总数在2000万以上,他们的祖先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后来,其中的许多人及其子女取得了所在国的国籍,这部分人被称为华人。还有少数保留中国国籍的人,称为华侨。
华人在东南亚各国中占较大比重。例如,在新加坡约占77%。马来西亚约占25%。泰国、印尼、越南等国的华人也很多。他们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以及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农业 (1)盛产稻米和热带经济作物
条件优越:①位于热带,光照强,热量充足;②降水多,水源丰富,③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高。
主要类型水稻种植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①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桐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②菲律宾是世界上生产椰子最多的国家。
③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④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出产石油较多的国家还有马来西亚和文莱。
⑤东南亚出产的锡矿砂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橡胶油棕椰子蕉麻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丰富的物产3、工业外向型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经济模式
(1)大力发展制造业,如发展轻纺工业和装配业。
(2)扩大农矿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如石油出口和热带经济作物出口。
由于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较低,因而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缅甸的大金塔缅甸80%的人口信奉佛教,据统计,该国现有佛塔10万多座,平均300多人一座,因此,缅甸又有“万塔之国”的美称。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