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学时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 线图,并分析我 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②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③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 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数字资料和图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 基本国策的必要性。教学难点: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众多的人口
一、导入新课: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 二、 传授新课:(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读图:读p44B图。了解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读p44.C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2、绘图:让学生结合课本p45.D表;绘“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3、分析:进一步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4、讨论:让学生阅读p45阅读材料后,提出人过多,过少好不好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明确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与资源相协调的人口观。5、读图:让学生看p46E图,再由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所带来的突出的人口问题。6、补充: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 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 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每年新增人口1 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 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 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给我国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我国以不足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7、讨论: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8、师生共同归纳,引出我国人口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9、讲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近30年来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说明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这个人口“分母”太大了,每年净增人口数很大,我们要明确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执行与宣传我国人口国策。10、读表讨论:读p48G表讨论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不是控制人口数量就够了。11、师生共同归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素质正在逐步提高,但我国文盲、半文盲仍占较大的比重,各省区文化素质有较大的地区差异,说明我国控制人口数量之外,还要提高人口素质。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二)人口东多西少1.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学习人口密度的概念、公式,指导学生计算中国人口的平均密度,与印度、美国、俄罗斯等国的人口密度相比较,说明我国人口密度大的特点。2.读图:让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分布图”,以 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状况的印象。⑴指导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分布”图,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密度不足1人/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⑵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黑河和腾冲,列表分析“黑河-腾冲”这条“人口分界线”东南部与西北部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认识。3.讨论:造成我国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原因。(要启发学生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方式等方面去思考,不要仅限于自然条件的好坏)4. 师生共同小结:我国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是各地区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用近年来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内地人口流向沿海和工矿地区,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分布是在不断变化的。课堂小结:请一名同学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活动2【作业】众多的人口
做下面练习:(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达到 ( )A.12.95亿 B.11.95亿 C.10.95亿 D.13.95亿2.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多、东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5.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7.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 )A. 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 B.人口开始减少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二)填空题1.我国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_____以上,居世界第__________位。2.我国大体上以黑龙江省的__________市到云南省__________县一线,作为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分界线。3.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实行__________,控制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4.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__________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5.我国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中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__________人口密度大,__________人口密度小。
课件43张PPT。中国地图出版社SINOMAPS PRESS第 2 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看漫画,谈谈自己的认识。 21世纪,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其中人口问题是最严峻的问题。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于6日零时2分诞生于北京妇产医院,至此,中国人口已达13亿人。
2010年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13.4亿,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净增加7390万。前一个10年,即1990~2000年则增加了1亿3000多万,我们这个10年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千分之五点七,这10年相对于上一个10年少生了5600多万人。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中国人口的数量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视频资料人口普查
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即在年号末尾为0的年份进行。这是1987年制定的《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这些普查分别于1953、1964、1982、1990、2000、2010年进行,过去国家对普查进行的时间未做明确规定,所以人口普查进行的时间不统一。1987年制定的《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了每10年一次人口普查,在年号末尾为0的年份进行,从此,人口普查就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年号末尾为0的年份进行人口普查,也是联合国所建议和提倡的,是世界大多数国家进行人口普查所采用的。资料一: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资料二: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对话1.记者:马局长您昨天告诉这次普查得到全国总人口大数,是13.4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这样的数字出来以后,很多人第一个感觉就是怎么这么少?比大家预期的少,这个数字是不是可信?有没有经过调整呢?
马建堂:
我们国家的人那么少吗?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没有那么多人。这涉及到这次普查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应该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一项非常大的社会调查,它的生命在于质量。我们为了确保这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下了很大的工夫,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数据的质量是比较高的。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马建堂: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证明:
第一,在全国有500多万人口普查的小区,入户登记以后我们随机抽了402个小区,重新又查了一次,重新入户、重新访问、重新登记,经过比对发现,净漏登率只有0.12%。
第二,普查结果和公安、人口、卫生和民政部门的行政记录是比较匹配的,人口数据不是孤零零的,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许多部门掌握着涉及人口状况的行政记录,我们评估后发现普查数据和部门行政记录总体是比较匹配的,这些普查数据和人口发展的规律是吻合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这次人口普查的质量是比较高的。(马建堂:国家统计局局长 )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单位:万人)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中国人口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及现役军人)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快慢的标志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一年内出生人数-一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参见下图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决定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我国历年人口数量统计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我国提出了人口的未来发展目标:到2005年,全国人口总数(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控制在13.3亿人以内;到2010年,控制在14亿人以内;到21世纪中叶,全国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接近16亿人)后缓慢下降。
——《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我国人口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中国人口的变化:(2000年)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中国人口的变化 (4000年预测)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201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图示,说明我国人口众多。数字的含义: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世界人口的增长预测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我国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 上图是我国2010年人口统计出的人口结构图示,分别表明我国人口的城乡比、男女性别比和三个年龄段人口数比,你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存在哪些人口问题?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人多力量大,这是永恒的真理吗?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人口与生产:1.从人作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度看:第一阶段:1~22岁,人主要是消费者。
第二阶段:22~55岁,人主要是生产者。
第三阶段:55~70岁,人又主要是消费者。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2.从人口与人力资源的关系看: 高素质的人口会成为社会重要的劳动力资源,相反,低素质的人口不仅难以成为社会重要的劳动力资源,还会是社会的资源消费者,成为社会的负担。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960万:13 . 7亿3.从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的关系看:1700万:1.5亿 对比俄罗斯,我国众多的人口给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压力更大。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交通拥挤社会发展慢环境问题多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中国的春运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人口老龄化问题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我国的人口政策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000年12月我国政府发表了《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系统地提出了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的目标与原则,详细规划了解决人口和发展问题的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我国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行计划生育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人口问题研究与政策宣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计划生育成效显著,这一基本国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直观是使中国少生了4亿人口。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提高人口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关注新生儿健康提高全民素质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看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两张景观图片,能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吗?东部:新村景象西部:草原风光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指向标 研究人口的分布规律,一般要比较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常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数来表示,习惯上,称作人口密度。 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人/千米2 )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2)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比较不同国家的人口密度(2010年)1434003312422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中国人口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及现役军人)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中国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人/千米2)人口的分布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中国的“人口地理界线” 20世纪30年代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发现并提出中国人口分布的“爱辉—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现改为黑河—腾冲线) ,多年来,我国人口分布的大格局不仅未发生变化,且东多西少分布格局更加显著。“爱辉—腾冲线”即自我国东北的爱辉至西南的腾冲划定的一条虚拟地理分界线,此线以东地狭人多,以西地广人稀,以此形象地描述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本课知识小结众多的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我国人口占世界的比例我国的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与发展我国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我国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计算公式我国人口的分布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