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8 09:25:01

文档简介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教学目标
1.通过识记黄河的源流概况等基本特征,了解黄河的贡献和存在的“隐患”,理解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 2.通过阅读黄河水系图,理解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能够运用河流水系图等说明河流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通过了解黄河,了解我国的壮丽山河,进一步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并且通过学习对黄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新设计
1.形式新颖,趣味性强。借助于当前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版跑吧,兄弟》节目形式,通过学生“撕名牌”的形式选择小组任务并完成,增强趣味性;
2.小组合作,共同协作。将半节课要掌握的黄河源流概况等基本情况,以解密的形式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3.情感深化,总结提升。整节课通过了解黄河的概况及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且通过朗诵的形式加以提升和强化。
3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关于黄河河流概况、水文特征以及河流给沿岸人民带来的利益、危害和治理开发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因此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分析和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一些水文特征;从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来看,在学习了长江一节内容之后学生基本了解了河流的学习方法;从学生兴趣点和心理特点出发,本节课以活动的形式引入,整节课基本以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学生自主探究,增强趣味性。
4重点难点
重点:黄河的河流概况和基本水文特征;
难点: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教师活动:邀请7班同学集体参加《奔跑吧,7班》活动;争夺“黄河之星”称号。
学生活动:分组,选出组长。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借用学生喜爱的热门节目的形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黄河的学习内容。
活动2【活动】黄河基本概况
第一关:解密黄河
教师活动:
通过“撕名牌”游戏给每组分配任务,任务卡中分别是数字、词语、诗句等关键词。
请各小组解开本组所分配的任务中的关键词或数字等所描述的信息。
学生活动:
领取任务卡;
小组合作,针对任务卡中给出的信息,破解该信息所描述的是黄河的哪方面信息。
对应的小组进行关键词解密,其余同学完成学案对应内容。
设计意图:过“撕名牌”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给出关键词或者数字等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黄河的水文特征等基本概况;小组活动的形式避免枯燥。
活动3【活动】黄河的贡献与存在的隐患
第二关:评论黄河
教师活动:
给出关于黄河利与弊的相关资料;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材料中提供的信息。
请小组成员总结黄河的“功”体现在哪些方面;
总结,补充;
打开Google Earth,请同学观察在黄河上游有两个区域呈现绿色;
展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景观图片;
展示黄河流域水电站图片;
展示黄河流域历代古都分布图;
总结黄河的贡献,引出“母亲河”的称呼。
展示《黄河大合唱》歌词;
转承:黄河的每一次咆哮都是一场灾难;
总结:洪水泛滥及泥沙问题;
给出黄河含沙量的数据;
介绍泥沙淤积所导致的“地上河”。
学生活动:
各组结合资料,分别总结黄河的“功”与“过”包括哪些方面;
各组总结汇报;
对照地图册,说出这两个区域所属省级行政区划;
总结黄河对于这两个地区所作出的贡献-灌溉水源;
总结黄河的贡献:水力发电。
了解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朗诵或歌唱;
对应小组总结汇报黄河的“过”;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和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能够辩证地看待事情,理解黄河一方面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另外一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利用Google Earth直观地看出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发展灌溉农业,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黄河对于这两个地区的重要作用;
理解“母亲河”的含义,进行情感提升;
引出黄河存在的隐患;
通过数据使学生理解黄河的含沙量大。
理解黄河下游泥沙淤积问题。
活动4【活动】黄河的治理
第三关:诊治黄河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黄河从源头的清澈河水到下游的哈沙量增大,原因是什么?
给出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含沙量数据;
总结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
给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请两名同学表演:记者与黄土高原牧羊儿童的对话;
总结黄河治理的关键是中游水土保持。
学生活动:
找出含沙量明显增加的河段;
对照地形图,说出该地形区;
从降水和土壤等角度分析为什么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根据表演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设计意图:
通过数据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中游河段含沙量增大,进而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及合作的能力;
通过表演的形式描绘出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学生理解人类不合理活动对于植被破坏所导致的结果。
活动5【活动】情感提升
第四关:歌颂黄河
教师活动:
展示《黄河颂》片段;
学生活动:
全体学生朗诵;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黄河相关知识后再一次进行情感提升。
活动6【作业】总结
教师活动:
总结本节课内容;
布置小活动:为母亲河写赞歌。
学生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以诗歌形式描绘黄河。
设计意图:
以诗歌的形式巩固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及情感提升。
课件31张PPT。2018-11-181黄河2018-11-182 唐代诗人李白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你根据课本41页图6-26回答:
1、黄河的源头、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2、黄河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3、黄河的主要支流和上、中、下游的划分。黄河黄河的源流概况2018-11-183资料一资料二资料四资料三黄河的奉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
黄河的灌溉之利
黄河丰富的旅游资源2018-11-184黄河的忧患资料一资料二资料四资料三水土流失地上河荒漠化凌汛凌汛资料五断流2018-11-185黄河各河段的治理2018-11-1862018-11-187渤海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2018-11-188黄河流经的省区黄河流程5464千米 2018-11-189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内 蒙 古 高 原青藏高原黄河流经的地形区2018-11-1810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河口旧孟津黄河水系图黄河流域面积752442平方千米 泾河2018-11-1811泾渭分明2018-11-1812 陕西省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一批精美彩陶 河南安阳殷墟 阿房宫遗址 龙门石窟 陕西黄帝陵2018-11-1813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为什么?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 黄河上中游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建国前,黄河上没有一座大坝。新中国成立后,已陆续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并对黄河水能实行梯级开发。 2018-11-1814宁夏平原河套平原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黄河的灌溉之利
河套平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黄河提供了灌溉水源。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量都不足,黄河水使一块块的干涸土地展现了生机。早在二千多年前,宁夏人民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又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灌溉面积大大增加。2018-11-18151997年6月1日,“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驾一辆白色三菱跑车,成功地飞越了黄河壶口瀑布。 黄河明珠—三门峡壶口瀑布仰韶大峡谷2018-11-1816 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0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洪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海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黄河决口受灾人民颠沛流离 黄河泛滥2018-11-1817 黄河水泛滥主要集中在黄河上、中、下游的哪一个河段?黄河下游多泛滥2018-11-1818 黄河为什么会泛滥,其下游河段的河道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 黄河下游的某些河段,河床平均高出地面3~5米,河南开封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7米,有的地方甚至高出10米,形成“地上河”,河床不断升高,人们被迫筑堤束水。暴雨时节,河水猛涨,随时有决口泛滥的危险。地 上 河2018-11-1819 “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
1、图中的兰州、河口、龙门、陕县、利津等地的含沙量各是多少?黄河流经哪一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黄土高原2、从陕县到利津的含沙量和输沙量有什么变化?沙到哪里去了?2、从陕县到利津的含沙量和输沙量都在减少,该河段主要流经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到河床,变成了“地上河”即“悬河”。1、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产生的泥沙最多。2018-11-1820土质疏松暴 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地上河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图2018-11-18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对黄河下游的影响2018-11-1822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每立方米河水的年平均含沙量约35千克,高峰时达到570千克,黄河每年输入到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用10万辆载重4吨的卡车拉运,每天运10次,一年才能运完。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水,六斗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2018-11-1823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玛曲”系藏语中黄河的译音,黄河在中国整个流域内总共形成了九个大弯,而第一个弯,就位于玛曲县境内。 玛曲草原曾被誉为“亚洲第一牧场”,然而现在这里却不时能看到大大小小的黄沙丘。 1985年全县沙化面积还是0.114万公顷,而2003年这一数字则达到了5.34万公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玛曲县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呢? 沙漠化紧逼黄河第一曲上游荒漠化2018-11-1824 一、黄河沿岸主要为沙质土壤。
二、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该县近20年来降雨量一直偏小,1967——1987年间降雨量平均为615.5毫米,1988——1997年降至530.2毫米。
三、严重的草原鼠害:中华鼢鼠、高原鼠兔、草原毛虫等成灾,它们专食草的根茎叶,危害植被。在草原上可以看到一个个隆起的小土包,一群群中华鼢鼠在这些土包中穿来穿去,时而奔跑,时而钻洞。
四、草场超载放牧:50年代,牛羊的数量不过20万头,但目前,牛羊数量100多万头。
五、滥挖乱采中草药:玛曲县是虫草、贝母等重要中草药的产区,每年大量人口进入玛曲采挖中草药,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植被资源。2018-11-1825 由于草场退化、沙化,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许多珍惜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风沙还导致黄河沿岸塌方、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从而增加了黄河泥沙量,逐年抬高河床,促使黄河频繁改道。2018-11-1826 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的部分河段,受纬度位置影响,初春时节,上游河段开冻较早,河水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往往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凌 汛 解放前,因凌汛决堤而泛滥成灾的事,几乎年年发生,每次决口,都给沿河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如在1933年,内蒙古蹬口县凌汛决口,300余里一片汪洋,冰积如山,水势汹涌,淹没了很多村庄。 2004年1月29日,山西省永济市出现凌汛,坝顶坍塌,黄河很快淹没了6.3万余亩滩地。2018-11-18271、容易产生凌汛的河段在黄河上中下游的哪些河段?
2、产生凌汛的河段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流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凌汛?凌 汛1、黄河的凌汛主要发生在上游河套一段和下游山东境内。2、产生凌汛的河段大多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例如黄河河套一段,所处的纬度较高,约北纬41°,冬季时间较长,气候较寒冷,河水结冰早,解冻晚。这样春季上游河段已解冻,而河套段的河面冰层很厚,上游河水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往往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黄河凌汛主要就是由于黄河干流跨的纬度幅度比较大,南北河段地区的气温有明显的差异,造成河水封冻和解冻的时间不同。2018-11-18282004年12月,黄河上游鄂陵湖出水口首次断流 山西断流的黄河河道只能放羊了断流的黄河济南段黄 河 断 流黄河断流,改变了河道冲刷模式泥沙淤积使河道萎缩,河床抬高,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 2018-11-1829 黄河断流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每年豫、鲁两省因断流无法灌溉而减产粮食10亿千克以上。1995年断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2亿元。而断流时间最长的1997年,黄河下游有13.33万公顷的粮食绝收,减产粮食27.5亿千克,棉花5000万千克,胜利油田200口油井被迫关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35亿元。1997年,空前严重的断流影响到130万人的吃水问题。黄河断流的危害2018-11-18302018-11-1831黄河断流的原因 思考:1、从70年代到现在,黄河断流的时间和长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2、黄河为什么会出现断流?1、流域内降水减少,水源不足。
2、工农业与生活用水量猛增
3、浪费水现象严重。
4、缺乏统一的用水管理和调度体系。
? ? ? ? ?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