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8 14:11:53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中国的地形第3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第二课时青 藏 高 原内 蒙 古 高 原黄 土高 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准格尔盆地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成果展示展示顺序:第一组 高原组第二组 盆地组第三组 平原组
第四组 丘陵组贴图游戏
快速的将写有中国地形区名称的彩色纸片贴在中国地形挂图的正确位置。我给地形区“安家”阅读课本P61页图F,
总结出中国主要山脉的
走向有哪些。1.东西走向的山脉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3.南北走向的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5.弧形走向的山脉二、我国主要的山脉 分小组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这五组走向的山脉。并派代表来指出这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横断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5.孤形走向的山脉:弧形走向的山脉祁连山脉阿尔泰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贴图游戏 每个小组派两名代表抽取四条山脉,贴在中国地形挂图上。云贵高原青 藏 高 原
内蒙古高原黄 土 高 原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①、四大高原
②、四大盆地
③、三大平原
④、主要丘陵一、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小 结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祁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阿尔泰山脉
1、东西走向山脉 ;
2、东北—西南走向山脉 ;
3、南北走向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5、弧形山脉。二、我国主要的山脉东西走向三列山:天山阴山在北边,
昆仑秦岭居中间,南岭横列在南面。
东北西南三列山:大太巫雪在西边,
长白武夷居中间,台湾山脉在东南。
喜马拉雅弧形山,东西蜿蜒西藏南,
珠穆朗玛峰最高,耸立中尼边境间。
南北走向由横断,西北东南阿祁连。
各向山脉互交织,地形骨架已呈现,
大兴两侧高、平原,太行西、东也同前,
巫山西盆东平原,云贵青藏中横断,
塔准两盆夹天山,昆仑北盆南高原。
顺口溜 找找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形呢?七嘴八舌课后作业: 争当小画家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课件15张PPT。高原猜猜猜 巍巍苍苍,冰峰千丈,百里悬河;山川相间,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秃山黄丘,川梁相间;沟谷纵横,地表破残;黄土深厚,世界罕见。 坦荡荡,平沙无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黄羊成帮。 洼地罗列,山川相间; 溶岩地表,结构奇巧。课件9张PPT。东北平原包括: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返回华北平原
又称黄淮海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海拔多在50M以下,地势平坦江南水乡景观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第三大平原,
东西呈狭长形,地势低平,典型的“水乡”和“鱼米之乡”课件6张PPT。主要丘陵辽东丘陵主要丘陵山东丘陵主要丘陵东南丘陵主要丘陵梯田主要丘陵橘园苹果主要丘陵桂林山水泰山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1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并且说出它们的走向。
2、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并且了解它们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表述地形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主要山川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教材内容多,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困难,可是用2—3个课时完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
2、了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
形成山脉、地形区分布的空间概念,构建主要山脉、地形区的“脑”地图。
4教学建议
在对本节课标认真研读后,我认为本课最关键的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要教会学生如何来认识中国地形图。并且本课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绘制中国地形图,来帮助学生记忆。
本节教材内容多,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困难,可是用2—3个课时完成。
5探索活动设计
活动一:成果展示
让高原组、盆地组、平原组和丘陵组的代表,依次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地形区的资料。
活动二:贴图游戏——我给地形区“安家”
各小组快速的将写有地形区名称的彩色纸片贴在各组的中国地形挂图的正确位置,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又准又快。
活动三:山脉走向演示
1、阅读课本P61页图F,总结出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举手回答。
2、分小组找出这几种走向的山脉,每组找出一种走向的山脉。
3、请小组代表在PPT中指出这种走向的山脉。
活动四:抽签贴山脉
每个小组派两名代表从写有中国山脉名称的纸条中抽取四条,贴在中国地形挂图上。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又快又准。
活动五:七嘴八舌
让学生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形区。说完之后,让同学们观看我们周边的一些地形区的图片。
争当小画家:
在中国轮廓图中,按照步骤要求绘制中国地形图。
要求:1、画出地形骨架——山脉;
2、在山脉组成的骨架中,填出主要的地形区。
6教学案例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以旅游为主线,以带学生到我国的各地去走走为开始,并播放我国各个地形区的图片,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的第一个内容——中国主要的地形区,主要是让学生把他们自己课下收集的成果在课堂中汇报,让学生自己争当小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的第二个内容——中国主要的山脉,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找各种走向的山脉,并在小组之间交流。
为了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记住我过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我在两个教学内容之后都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
小结部分,我还设计了一个顺口溜,让学生齐读的方式,简要的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为了让知识回归生活,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七嘴八舌“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回忆起我们身边的地形。
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7.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图片展示
播放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景观图片,让同学感受中国的自然美,激发学习中国地形区的兴趣。
活动2【活动】活动一:成果展示与提问环节
让高原组、盆地组、平原组和丘陵组的代表们,依次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地形区的资料。小组代表展示时,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听,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展示小组成员解答疑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和小组合作能力。提问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活动3【活动】活动二:贴图游戏——我给地形区“安家”
教师事先制作好四份写有中国十四个地形区名称的彩色纸片,并在彩纸片背后贴好双面胶。
上课前,给每个小组发一块中国地形挂图,由小组长保管。
各小组快速的将写有地形区名称的彩色纸片贴在各组的中国地形挂图的正确位置,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又准又快。贴完的小组马上举起教学挂图。贴完后由小组之间交换检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的记忆地形区的位置,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4【活动】活动三:山脉走向演示
1、阅读课本P61页图F,总结出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举手回答。
(教师用肢体演示山脉的走向,让学生明了我国山脉的五种走向。)
2、分小组找出这几种走向的山脉,每组找出一种走向的山脉。找出来的小组举手。
(分组情况:第一组找东西走向的山脉;第二组找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第三组找南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
3、请小组代表在PPT中指出这种走向的山脉。
【设计意图】形象的肢体动作演示山脉的走向,增加课堂乐趣。小组合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活动5【活动】活动四:抽签贴山脉
教师事先准备好写有中国主要山脉的纸条,将每个纸条的背面都贴好双面胶。
每个小组派两名代表从写有中国山脉名称的纸条中抽取四条,贴在中国地形挂图上。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的记忆山脉的位置,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6【活动】小结
在总结环节中,让学生从“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明白了什么道理”三方面来系统的梳理所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采用知识框架的形式,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活动7【活动】活动五:七嘴八舌
让学生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形区。说完之后,让同学们观看我们周边的一些地形区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地理出发,让学生留心身边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8【作业】争当小画家
1、在中国轮廓图中,按照要求绘制中国地形图。(中国轮廓图见附录)
要求:a、画出地形骨架——山脉;
b、在山脉组成的骨架中,填出主要的地形区。
2、评选出五位画的好的同学为“小画家”,并颁发奖品。将作品贴在班级荣誉栏里供学生参观。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记忆我国的山脉和地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