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8 14:06:11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探索倒淌河倒淌河是我
国青海省境
内的一条河
流。认真观察
图A,根据第
一章所学的知
识判断倒淌河
的流向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点。
2、我国地势阶梯及其分界线。
3、我国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目标展示中国的地势观察:地势:就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地图中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颜色是否有明显地域变化?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可以把中国地势大致分为几部分?活动 想一想下面是两位同学画出的示意图,你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活动 读地图册图 76页沿36°N中国地势剖面图,思考:沿北纬36°剖面示意图 横断山脉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特点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国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000米1000米—2000米500米以下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4000米1000米—2000米500米以下第一阶梯第二阶梯
 第三阶梯高原、山地平原和丘陵高原和盆地各级阶梯主要分布的地形类型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多高原、盆地第三阶梯:平原、丘陵横断山脉活动填一填4000米以上高原、山地1000——2000米高原、盆地500米以下平原、丘陵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气候:河流:交通: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西高东低有利于暖湿的海洋风向内陆推进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返回西高东低有利于暖湿的海洋风向内陆推进东高西低则会阻碍暖湿的海洋风向内陆推进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返回刘家峡水电站返回二滩水电站返回小浪底水电站返回三峡水电站返回小浪底水电站二滩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河流: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建设大型水电站。中国的水系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经济联系。气候:河流: 交通: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西高东低有利于暖湿的海洋风向内陆推进,使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建设大型水电站。大江大河有利于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的沟通。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课堂小结中国的地势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
课堂小结中国的地势第一阶梯:青藏高原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阶梯:多高原、盆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平原、丘陵3、我国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课堂小结中国的地势气候:西高东低有利于暖湿的海洋风向内陆推进,使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河流: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建设大型水电站。交通:大江大河有利于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的沟通。总结:“三水”水汽、水能、水运1.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主要特征? 中国地势主要特征:地势
_________,呈_________级_________状分布。
2.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丘陵和平原 B高原和盆地 C山地和高原
3.下图剖面图最能反映我国地势特征的是( )
4.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和盆地 B.高原和山地 C.丘陵和山地 D.平原和丘陵
课堂练习西高东低三阶梯ABA 5.下列省区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是( ) A.西藏自治区 B.贵州省 C.江西省 D.青海省
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B???45IIIIII(1)把下列山脉的序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圆圈里。
① 昆仑山脉 ②太行山脉 ③雪峰山 ④横断山脉 ⑤大兴安岭
(2)把下列代表各级阶梯的数码填入图中相应的空格中。
Ⅰ、第一阶梯 Ⅱ、第二级阶梯 Ⅲ、第三级阶梯
(3)图中字母所示的地形区名称是
A ,B 。
课堂练习青藏高原华北平原谢谢共1学时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
2、三级阶梯分界线和地形区分布。
3、初步理解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在中国地形图上,观察我国主要河流的流向,分析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以及我国地势有利因素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2新设计
理论指导:
本节主要介绍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本章其他各节的重要基础。
本节共有两部分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地势的概念和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首先使学生对我国总体的地势特征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对第二部分的学习以及后面内容的学习打基础。
3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他们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热情,热爱大自然,相信科学,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同时希望能在新环境中积极向上,勇于进取。
2、 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思维也正处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时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维还不成熟。教学中用用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直观感受教学内容,轻松学习。
4重点难点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5新设计
学习策略:
1、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视频、课件,引用直观图片,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2、完成课时达标练。
6新设计
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梳理:
1,问题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组自学、合学、互学,尽量完成问题分析。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不足之处在课堂及时解决。
4、视频演示可突出重点,图片展示可突破难点。
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7.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展示课件“倒淌河”图片探索活动引入课题。
活动2【导入】学生活动
学生看图分析:河流流向,带着问题进入学生。
活动3【导入】目标展示
展示学习目标: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点。
2、我国地势阶梯及其分界线。
3、我国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学生明确了解学习目标
活动4【导入】中国的地势特征
教师活动:1、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导学生回忆各颜色表示的地形,分析中国地势走向。
2、幻灯片:沿北纬36度和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分析地势分布特点,各级阶梯上主要分布的地形区,阶梯分界线。
学生活动:1、学生仔细观察地形图片,回忆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颜色表示的地形,得出中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2、学生根据剖面图分析讨论得出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高原,第二阶梯:高原和盆地,第三阶梯:平原和丘陵。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学生练习:总结本部分学习内容。
活动5【导入】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教师活动:1、幻灯片: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海洋暖湿气流示意图及不同地势分布图对比。
2、幻灯片:我国几大水电站图片及位置。学生分析:地势特征怎样影响河流及有何优势?
3、展示:“中国的水系”图。简介中国几大水系。
学生活动:1、学生分析讨论: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西高东低有利于暖湿的海洋风向内陆推进。比较两种不同地势分布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两种气候。加深对海洋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为后面学习气候打下基础。
2、通过对图片的认识,学生分析讨论地势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当河流从高一级地势阶梯流向低一级地势阶梯时,落差增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3、学生分析,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众多,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陆的经济联系。。
活动6【导入】课堂小结
分组小结: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点:
西高东低
2、我国地势阶梯及其分界线和主要地形区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一阶梯主要分布高原、第二阶梯:高原和盆地,第三阶梯:平原和丘陵。
3、我国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气候:西高东低有利于暖湿的海洋风向内陆推进,使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
河流: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建设大型水电站。
交通:大江大河有利于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的沟通。
总结:“三水”水汽、水能、水运
活动7【导入】练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