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与粮食生产基地,人口持续性外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图示意2005—2020年东北三省人口流出演变趋势(净流出人口为流出人口数量与流入人口数量的差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5—2020年东北三省人口流出特征表现为( )
A.区域外净流出人数从北向南增加 B.黑龙江省的人口主要流向辽宁省
C.东北三省净流出的人数逐年上升 D.区域内净流出人数从北向南减少
2.为缓解人口大量流出,黑龙江省可采取的对策是( )
A.促进特色服务业发展 B.加快新区卫星城建设
C.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 D.加强生育配套的支持
一瓷跨千年,文明越山海。今年除夕夜亮相央视春晚舞剧《唯我青白》中投射出源远流长的瓷器文化。景德镇因制瓷而立,城因瓷业而兴,地处丘陵地带,昌江穿城而过,素有“瓷都”之称。鼎盛时期,瓷业产值占景德镇市生产总值的60%。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景德镇瓷土数量减少和广东省佛山市引进先进陶瓷生产线,中国陶瓷生产中心南迁。21世纪初,景德镇踏上了转型发展的新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景德镇成为“瓷都”的主要条件包括( )
①特色产业、经济发达②水运交通便利
③相对封闭、耕地匮乏④水土宜陶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20世纪80年代,景德镇陶瓷业衰落的原因是( )
①瓷土枯竭和激烈的市场竞争②市场对瓷器的需求量逐渐减小
③缺乏政策的扶植和资金投入④手工制瓷生产成本高且产量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5.下列景德镇转型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整合中小型的制瓷企业,加强员工培训
B.依托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端艺术产业
C.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升陶瓷品质
D.个性化定制生产陶瓷,提高市场竞争力
南极已成为全球发现陨石最多的地区之一,共发现了70多个陨石富集区,累计收集的陨石数量超过5万块,占全球陨石发现总量的60%以上。下图示意南极陨石富集机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沙漠地区相比,南极发现了大量的陨石富集区的主要优势是( )
A.风化作用弱 B.冰流堆积多 C.冰川侵蚀强 D.海水堆积强
7.古老冰层中的岩石(含陨石)暴露出来与冰川消融有关,直接影响古老冰层消融的主要动力来自( )
A.风力 B.流水 C.地壳运动 D.海浪
2024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于北美时间4月8日下午(北京时间4月9日凌晨)在北美洲地区上演。如图为当地时间4月8日在美国纽约州某地拍摄的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本次日全食发生时,我国可能处于农历( )
A.初一 B.初七 C.十五 D.廿三
9.日全食发生当日,当地沿海地区( )
A.大气逆辐射增强 B.对流层高度升高
C.平流层臭氧减少 D.潮汐现象较强
青藏高原是新构造运动以来,地球上强烈隆起的最高、最年轻的高原。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共同影响,河谷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该地区生物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长期演化形成的。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及周边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甲、乙、丙三地物种数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逐渐增加:地形变平坦 B.逐渐减少:生存环境简单
C.逐渐减少:降水量减少 D.逐渐增加:垂直分异显著
11.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冬、夏季盛行风向及强弱正确的是( )
A.冬季盛行偏北风,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B.冬季盛行偏西风,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C.夏季盛行偏南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D.夏季盛行偏东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蘑菇是一种喜温湿、具有向营养性的可食用真菌。蘑菇圈,也叫仙人环,是由地下蘑菇菌丝辐射生长,圈内菌丝逐渐死去,外圈菌丝生长发育出蘑菇,造成蘑菇呈环状分布的一种现象。蘑菇圈形成初期圈内往往牧草生长茂盛,随后蘑菇圈会逐年向外扩展。下图示意蘑菇圈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2.蘑菇圈形成初期圈内牧草茂盛的原因是( )
A.圈内光照条件好 B.热量条件较好
C.土壤水分含量高 D.土壤肥力较高
13.除草原外,还可能出现蘑菇圈的地区是( )
A.落叶层较厚的森林 B.沿海红树林
C.基岩裸露的荒石滩 D.高山苔原带
每年4—10月,南极阿蒙森海达到结冰的天气条件,但受强烈盛行风影响,在沿岸海域形成长时间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湖。冰间湖的形成促进了大量海冰的产生,也对极地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如图示意阿蒙森海某月冰间湖位置及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盛行风有利于阿蒙森海冰间湖大量持续产冰的原因( )
A.东北风降温,加速海冰生成 B.东南风堆积海冰,促进海冰生成
C.东北风风大,利于海面降温 D.东南风吹离新冰,海面持续暴露
15.阿蒙森海冰间湖的形成使该海域表层海水( )
A.高温高盐 B.高温低盐 C.低温低盐 D.低温高盐
16.阿蒙森海冰间湖的存在( )
A.减弱海—气作用 B.利于鸟类觅食
C.阻碍海上航行 D.减缓海水流动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玻利维亚高原属典型的高山气候,多强风、低温冷害天气。某农业研究团队在当地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规划建设下沉温室(如图)。下沉温室能起到保温、减轻风力影响的作用,更有利于当地农作物生长。
(1)说明地下土墙在下沉温室中能够保温的原因。
(2)从风力作用的角度,分析下沉温室在玻利维亚高原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原因。
(3)推测地理信息技术在该农业研究团队规划下沉温室和选址时的应用。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钾长石广泛应用于陶瓷工业、研磨材料、电瓷、钾肥等领域,另外在光伏玻璃、电子材料等新材料领域中也有新的应用。广西贺州市钾长石资源储量丰富,但原有钾长石产业发展问题突出。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贺州市正按照“一园三区”(由管委会统一管理的“一园”包括里松、东融、望高三个产业园区)的设想进行规划,努力将贺州打造成钾长石产业示范基地。目前,钾长石资源待开采区暂未启动开发。如图示意贺州市钾长石资源及产业布局。
(1)从市场角度分析贺州市钾长石矿开发优势条件。
(2)根据“一园三区”规划内容,推测原有钾长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从国家安全角度说明贺州市钾长石资源待开采区暂不启动开发的意义。
19.结合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在国内史无前例,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是包括“蛟龙”、“海龙”、“潜龙”系列深海载人、无人深潜器的母港基地,也是潜航员选拔和培训地。为“蛟龙号”选择母港,实际上走过了一条“发起在无锡,目标在上海,落户在青岛”的道路。无锡702所是7000米载人潜水器制造的牵头单位;上海是重要的海洋基地;青岛总体上是花岗岩为主的基岩海岸,最终国家深海基地落户青岛鳌山卫。基地码头沿海有许多形状各异的混凝土筑成的消波块。下图为国家深海基地景观图。
材料二:永续性消波块是由台湾省某设计师设计的海岸防御系统。将耐盐碱的植物种子放入由可堆肥材料制成的容器,并将该容器置于重约1吨的中空混凝土模块中,在14个月内,不断生长的植物根部能够将模块固定在原地,对修复海岸生态环境具备独特优势。下图示意永续性消波块系统的构成和对海岸的修复过程。
(1)与上海相比,在青岛鳌山卫建设国家深海基地有哪些良好的自然条件?
(2)与一般消波块相比,分析永续性消波块在修复海岸生态环境的优势。
(3)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我国进行深海探测的意义。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B
6.B 7.A
8.A 9.D
10.D 11.B
12.D 13.A
14.D 15.D 16.B
17.(1)墙体热容量大,储热能力强;阻隔冷空气侵入,减少热量交换;利用地温提升室温。
(2)地面下风速明显减弱,作物受到的损伤降低;风带走热量的作用减弱,有利于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与湿度。
(3)收集并分析地形、坡向、海拔等数据,选择地势相对平缓、日照条件较好、排水条件便利的区域;分析当地风向、风速的空间分布,确定温室朝向及下沉深度;查询气候资料(如温度、降水),对比不同区域的适宜度,提高温室选址和建设的科学性与精准度。
18.(1)钾长石用途广泛,市场需求广阔;有新的高附加值用途,市场潜力大;距离东南亚及珠三角工业区近,靠近消费市场。
(2)贺州市钾长石资源丰富,但已开发区只有2个,可知企业数量少,开采规模小,产业基础薄弱;规划拟建深加工、机械设备配套等三个产业园区,可知原有钾长石产业停留在开采和粗加工阶段,技术含量低,配套不完善,产品缺乏竞争力;产业链短,综合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
(3)钾长石是不可再生资源,暂不开采避免资源枯竭,维护资源安全;减轻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护生态安全;待后期经济、技术水平更高阶段开采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维护经济安全。
19.(1)青岛是坚实的基岩海岸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基岩海岸海水较深,不易积便于停泊大船;台风在山东半岛正面登陆相对较少,风力较弱。
(2)植物根部能够将模块固定在原地,有更强的修复海岸环境的能力;可选适宜树种较多可美化海岸;可堆肥材料制成的容器可提高植物成活率,可快速形成水体稳定的潮间带与较完整的生态系统。
(3)了解深海环境,维护深海生态安全;扩展海洋空间资源,缓解陆地空间紧张;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缓解陆地资源紧张,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宣示海洋国土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