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03 10:5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达标
核心知识点——安史之乱
1.学者吕思勉认为,“唐代天宝之乱,原因孔多,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该学者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朝政日益腐败 B.边疆军事防务繁重
C.地方完全脱离中央管控 D.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2.“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中的诗句所描绘的“世乱”的影响是( )
A.使唐室内外空虚 B.引发了黄巢起义
C.使唐朝由盛转衰 D.导致了唐朝灭亡
核心知识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3.“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这句话描述的是( )
A.绿林赤眉起义 B.黄巢起义
C.黄巾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4.唐前期,关中(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261个军府拥兵26万,约占全国军府总数和兵力总额的40%。唐玄宗天宝年间设置了安西(西域地区)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今广东、广西)五府经略使,十镇兵力驻军约49万人,约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86%,唐玄宗的这一举措( )
A.体现内重外轻的布局 B.为唐朝衰落埋下隐患
C.遏制了边疆地区叛乱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核心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5.五代十国是五代(907-960)与十国(902-979)的合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种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6.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一直都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增长。材料说明( )
A.政权分立阻碍了各地经济的密切联系
B.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具有凝聚力
C.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D.当时战事不断导致政局的动荡不安
能力提优
建议用时:20分钟 总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由此可见,安史之乱( )
A.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 B.削弱了藩镇军事实力
C.首先爆发于北方地区 D.促进了人口大量南迁
2.天宝元年(742),边军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的85%以上。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材料说明安史之乱的爆发是由于(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安禄山担负重任、势力强大
C.李林甫、杨国忠祸乱朝政 D.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
3.“黄巢渡过长江四次,黄河两次。他发现唐帝国中有无数的罅隙可供他自由穿梭。地方官员只顾所属辖区的安全,从未构成一种有效的战略将他网罗。”这说明( )
A.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形成
B.黄巢起义军灭亡了唐朝
C.黄巢起义军战斗力极强
D.藩镇割据局面有利于黄巢起义军的发展
4.“五代的开国君主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时间平均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材料说明五代时期( )
A.各政权并立存在 B.统一是大势所趋
C.各政权更选频繁 D.后梁存在时间最长
5.下表史实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
907年 923年 936年 947年 951年
朱温称帝,建立后梁 李存瑁称帝,建立后唐 石敬塘建立后晋 刘知远建立后汉 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
A.南北朝时期 B.唐朝后期 C.五代时期 D.隋朝后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20分)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安史之乱盛转衰】
材料一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唐末起义捣长安】
材料二 唐朝后期,黄巢领导农民起义军采用流动作战的战术,前后转战十二省,往返15000余里,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黄巢率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五代十国相延续】
材料三 《五代十国风云录》的内容简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短短五十多年间,中原就更换了五个朝代,周边还先后出现了十多个大小政权,把华夏大地撕得四分五裂。本书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五代十国这一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之曲折、各个势力集团之间斗争之残酷以及人民命运之无常。
(1)材料一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什么灾难?(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果起义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五代的第一个政权的建立有何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探究唐朝衰亡的原因。(3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励精图治】
材料一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章。
——[宋]王谠《唐语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哪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2分)
【盛世繁荣】
材料二 (唐玄宗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摘编自《新唐书·食货志》
(2)材料二描绘了唐玄宗统治时期什么样的景象?试分析这种景象出现的原因。(3分)
【盛世危机】
材料三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写的是什么史实?该史实说明了什么?唐朝的鼎盛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3分)
【读史明智】
材料四 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不慎哉!
——司马光《资治通鉴》
(4)根据材料四,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同步达标
1. B 2. C 3. B 4. B 5.D 6. C
能力提优
1.A 2.D 3.D 4.C 5.C
6.(1)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或人口锐减)。(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2)唐朝统治受到致命打击。(3分)
(3)唐朝至此灭亡。(2分)
(4)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唐末农民起义的打击。(答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
7.(1)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图籍。(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2)描绘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1分)唐玄宗统治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家长期统一,社会比较安定;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3)诗句描写了唐玄宗耗费大量人力,从南方长途运输新鲜荔枝到长安给杨贵妃享用的史实。(1分)该史实说明唐玄宗怠于政事,沉迷享乐。(1分)安史之乱打破了唐朝的鼎盛局面,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1分)
(4)每一个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不被奢靡之风腐蚀。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使事业蒸蒸日上。(言之有理即可,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