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6月模拟押题卷02(湖北卷)(原卷版+解答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化学6月模拟押题卷02(湖北卷)(原卷版+解答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6-03 22:38:3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年中考化学6月模拟押题卷02(湖北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共13小题,共18分,1~8题每小题1分,9~13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让非遗文化“动”起来、“火”起来,为扩大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临夏县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下列非遗文化作品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A.酿河州黄酒 B.刻河州砖雕
C.绘河州彩陶 D.捏河州泥塑
2.人体中各元素的含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而容易导致贫血症的是(A)
A.铁 B.碘 C.钙 D.锌
3.“端午时节粽飘香”。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对乙烯基苯酚中含有4个氢分子
B.对乙烯基苯酚属于无机化合物
C.对乙烯基苯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1个C8H8O分子含有16个原子
4.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B)
A.出门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B.工业污水浇灌农田,节约每一滴水
C.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共建秀美山河 D.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回收利用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C)
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6.我国计划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CO2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图是CO2转化为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参加反应的CO2、H2的分子个数比为1∶4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
C.图中共涉及到3种化合物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7.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中,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步骤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D)
8.铼在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铼的元素符号为Re B.铼的原子序数为75
C.铼是一种金属元素 D.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6.2 g
9.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D)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放置 潮湿的铁锅在空气中易生锈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 食醋的pH>7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D.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C.用大烧杯罩住分别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小烧杯,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把一根打磨过的铁丝浸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1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
选项 A B C D
实验
探究
结论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证明CO2与水反应 测量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3.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B)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2分)
14.(4分)化学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一种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请写出实验室中标签上印有此标志的一种化学试剂___C2H5OH(或P或S或Mg)__。
(2)图2是实验室制取少量蒸馏水的装置,冷凝管内中心管里水蒸气的流向和外层管里冷却水的流向是__相反的__(填“相同的”或“相反的”)。
(3)图3是一种充气包装蛋糕,包装袋内一般填充氮气作保护气。氮气能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__化学性质稳定__。
(4)图4是一款简易酒精火锅炉,请写出炉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C2H5OH+3O22CO2+3H2O__。
15.(4分)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作为与担当,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科学家进行了积极探索。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甲醇等资源;通过电化学手段可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CO2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
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所示。
(1)查阅资料,我们还知道CO2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O和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化合反应__。
(2)用NaOH溶液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2NaOH===Na2CO3+H2O__。
(3)由图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碳替代__。
(4)人工光合固碳是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HCO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H2O2HCOOH+X,X的化学式为__O2__。
16.(5分)我国是世界上锌冶炼最早的国家。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是:“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锌)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锌)也。”此工艺过程分解模拟如图。(已知:Zn的冶炼温度为904 ℃,Zn的沸点为906 ℃。)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1)装入原料器之前,将炉甘石敲碎的目的是__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__。
(2)高温炉内,碳酸锌(ZnCO3)在高温条件下与煤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生成Zn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C+ZnCO3Zn↑+3CO↑__。该反应生成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2__价。
(3)冷凝器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物理变化__。
(4)我国古代冶锌晚于铁和铜,结合已知信息,分析说明其中的原因是__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和铜强__。
17.(5分)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1)6.4 g甲醇中含有__0.8___g氢元素。
(2)若吸收440 t的二氧化碳可得到多少t甲醇?
解:设若吸收440 t的二氧化碳可得到甲醇的质量为x。
CO2+3H2 CH3OH+H2O
44 32
440 t x
=  x=320 t
答:若吸收440 t的二氧化碳可得到320 t甲醇。
18.(4分)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下的目的是__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__,与装置A相比,装置B的优点是__可控制反应速率(或获得平稳气流等)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MnO4K2MnO4+MnO2+O2↑__。
(3)将收集的氧气倒入装置C的烧杯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自下而上依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密度比空气大和能支持燃烧(或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等)__。
19.(7分)氨气是制备各类含氮化合物的基础原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氨氮废水,需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Ⅰ.氨的合成
(1)工业上利用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合成氨气。
①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原料N2,该过程属于__物理变化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催化剂可用Fe3O4。高温下,部分Fe3O4被H2还原为FeO,转化过程中固体所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__升高__(填“升高”或“降低”)。
Ⅱ.氨的应用
(2)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氨气转化为液氨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__氨气分子间的间隙__(从微观角度解释)。
(3)利用NH3去除汽车尾气中的NO,生成水和一种气体单质。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N__(填元素符号)。
Ⅲ.氨氮废水处理
某工厂的氨氮废水处理流程如图:
已知:水体中的氮元素通常以氨氮(NH4+或NH3)、硝氮(NO2-或NO3-)形式存在。
(4)“吹脱”时,加入物质X,将NH4+转化为NH3,并通入热空气将NH3吹出。物质X可选用__BD__(填字母)。
                              
A.稀盐酸 B.NaOH溶液 C.NaCl溶液 D.生石灰
(5)“氧化”时,次氯酸钠投入质量m(NaClO)对废水中的氨氮去除率(×100%)和总氮残留率(×100%)的影响如图所示。
当m(NaClO)>m1时,废水中总氮残留率上升的原因是__部分氨气被转化为NO2-或NO3-,留在废水中__。
20.(3分)人在高原地区容易因缺氧而引起高原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__氧分子__(填“氧分子”或“氧元素”)。为满足生产生活对氧气的需求,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制氧机。
(1)分子筛制氧机。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空气经过分子筛时,分子筛吸附掉部分__氮气__,制得高浓度氧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2)化学药剂制氧机。图2是某品牌制氧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在反应仓中依次加入水、粉末状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粉末状二氧化锰(MnO2),即产生氧气。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有两步:第一步: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第二步:__2H2O22H2O+O2↑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装置类似图3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有 __ABC__(填字母)。
A.a导管连接制氧机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年中考化学6月模拟押题卷02(湖北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共13小题,共18分,1~8题每小题1分,9~13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让非遗文化“动”起来、“火”起来,为扩大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临夏县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下列非遗文化作品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A.酿河州黄酒 B.刻河州砖雕
C.绘河州彩陶 D.捏河州泥塑
2.人体中各元素的含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而容易导致贫血症的是(A)
A.铁 B.碘 C.钙 D.锌
3.“端午时节粽飘香”。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对乙烯基苯酚中含有4个氢分子
B.对乙烯基苯酚属于无机化合物
C.对乙烯基苯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1个C8H8O分子含有16个原子
4.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B)
A.出门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B.工业污水浇灌农田,节约每一滴水
C.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共建秀美山河 D.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回收利用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C)
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6.我国计划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CO2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图是CO2转化为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参加反应的CO2、H2的分子个数比为1∶4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
C.图中共涉及到3种化合物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7.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中,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步骤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D)
8.铼在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铼的元素符号为Re B.铼的原子序数为75
C.铼是一种金属元素 D.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6.2 g
9.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D)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放置 潮湿的铁锅在空气中易生锈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 食醋的pH>7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D.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C.用大烧杯罩住分别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小烧杯,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把一根打磨过的铁丝浸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1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
选项 A B C D
实验
探究
结论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证明CO2与水反应 测量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3.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B)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2分)
14.(4分)化学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一种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请写出实验室中标签上印有此标志的一种化学试剂___C2H5OH(或P或S或Mg)__。
(2)图2是实验室制取少量蒸馏水的装置,冷凝管内中心管里水蒸气的流向和外层管里冷却水的流向是__相反的__(填“相同的”或“相反的”)。
(3)图3是一种充气包装蛋糕,包装袋内一般填充氮气作保护气。氮气能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__化学性质稳定__。
(4)图4是一款简易酒精火锅炉,请写出炉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C2H5OH+3O22CO2+3H2O__。
15.(4分)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作为与担当,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科学家进行了积极探索。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甲醇等资源;通过电化学手段可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CO2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
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所示。
(1)查阅资料,我们还知道CO2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O和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化合反应__。
(2)用NaOH溶液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2NaOH===Na2CO3+H2O__。
(3)由图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碳替代__。
(4)人工光合固碳是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HCO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H2O2HCOOH+X,X的化学式为__O2__。
16.(5分)我国是世界上锌冶炼最早的国家。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是:“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锌)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锌)也。”此工艺过程分解模拟如图。(已知:Zn的冶炼温度为904 ℃,Zn的沸点为906 ℃。)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1)装入原料器之前,将炉甘石敲碎的目的是__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__。
(2)高温炉内,碳酸锌(ZnCO3)在高温条件下与煤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生成Zn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C+ZnCO3Zn↑+3CO↑__。该反应生成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2__价。
(3)冷凝器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物理变化__。
(4)我国古代冶锌晚于铁和铜,结合已知信息,分析说明其中的原因是__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和铜强__。
17.(5分)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1)6.4 g甲醇中含有__0.8___g氢元素。
(2)若吸收440 t的二氧化碳可得到多少t甲醇?
解:设若吸收440 t的二氧化碳可得到甲醇的质量为x。
CO2+3H2 CH3OH+H2O
44 32
440 t x
=  x=320 t
答:若吸收440 t的二氧化碳可得到320 t甲醇。
18.(4分)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下的目的是__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__,与装置A相比,装置B的优点是__可控制反应速率(或获得平稳气流等)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MnO4K2MnO4+MnO2+O2↑__。
(3)将收集的氧气倒入装置C的烧杯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自下而上依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密度比空气大和能支持燃烧(或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等)__。
19.(7分)氨气是制备各类含氮化合物的基础原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氨氮废水,需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Ⅰ.氨的合成
(1)工业上利用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合成氨气。
①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原料N2,该过程属于__物理变化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催化剂可用Fe3O4。高温下,部分Fe3O4被H2还原为FeO,转化过程中固体所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__升高__(填“升高”或“降低”)。
Ⅱ.氨的应用
(2)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氨气转化为液氨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__氨气分子间的间隙__(从微观角度解释)。
(3)利用NH3去除汽车尾气中的NO,生成水和一种气体单质。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N__(填元素符号)。
Ⅲ.氨氮废水处理
某工厂的氨氮废水处理流程如图:
已知:水体中的氮元素通常以氨氮(NH4+或NH3)、硝氮(NO2-或NO3-)形式存在。
(4)“吹脱”时,加入物质X,将NH4+转化为NH3,并通入热空气将NH3吹出。物质X可选用__BD__(填字母)。
                              
A.稀盐酸 B.NaOH溶液 C.NaCl溶液 D.生石灰
(5)“氧化”时,次氯酸钠投入质量m(NaClO)对废水中的氨氮去除率(×100%)和总氮残留率(×100%)的影响如图所示。
当m(NaClO)>m1时,废水中总氮残留率上升的原因是__部分氨气被转化为NO2-或NO3-,留在废水中__。
20.(3分)人在高原地区容易因缺氧而引起高原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__氧分子__(填“氧分子”或“氧元素”)。为满足生产生活对氧气的需求,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制氧机。
(1)分子筛制氧机。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空气经过分子筛时,分子筛吸附掉部分__氮气__,制得高浓度氧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2)化学药剂制氧机。图2是某品牌制氧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在反应仓中依次加入水、粉末状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粉末状二氧化锰(MnO2),即产生氧气。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有两步:第一步: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第二步:__2H2O22H2O+O2↑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装置类似图3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有 __ABC__(填字母)。
A.a导管连接制氧机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